?——【·前言·】——?
蒙古國在管道過路費上獅子大開口,中俄企業(yè)覺得太貴不劃算,“西伯利亞力量2號” 只能改路線,哈薩克斯坦抓住機會和俄羅斯敲定新管道協(xié)議,直接取代蒙古國成了大贏家,普京公開表態(tài)俄羅斯能源東送的計劃必須推進。

中國則穩(wěn)步推進多元化能源布局,展現(xiàn)了大國的底氣,曾經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如今卻成了被忽視的地區(qū),蒙古國的“第三鄰國”戰(zhàn)略,究竟是高明的選擇,還是錯失良機?
獅子大開口的代價
本來俄羅斯和中國之間的中俄天然氣大管道本應穿越蒙古國,順著那條直通的路線把天然氣送到中國,大家都想著這是個穩(wěn)賺不賠的買賣。

本來大家都以為 “西伯利亞力量 2 號” 管道會從蒙古過境,結果最近突然變卦了,俄羅斯直接宣布,新路線繞開蒙古,改成從哈薩克斯坦走。
一年450億立方米天然氣,這就是 “西伯利亞力量 2 號” 管道的輸送能力,有了它,中國能獲得大量天然氣,用處特別大,那么問題來了,為啥這條大管道非要繞路走哈薩克斯坦呢?

別以為改路線就是隨便畫畫圖的事兒,實際上俄羅斯政府親自出面,和哈薩克斯坦達成新協(xié)議,才定下了這條全新的管道線路。
這次的“買賣”顯然是兩全其美——哈薩克斯坦作為中亞的能源大國,自家管網設施很齊全,天然氣儲量更是相當豐富。

更重要的是,哈薩克斯坦既能從過境費中賺錢,又能解決自己國內北方供氣的難題,簡直是賺得盆滿缽滿。
加上哈薩克斯坦和中俄都是上合組織、歐亞經濟聯(lián)盟的成員,大家政治立場一致,合作起來順風順水,不像有些國家總愛耍心眼,哈薩克斯坦合作起來確實讓人放心。

再看蒙古,原本憑借著地理位置的優(yōu)勢,成了最有可能成為過境路線的選項,950公里的過境路線平直又順,施工成本低,基本上就是“躺著賺錢”的好機會。
按照常理,蒙古國只需要坐享其成,不僅能收取過境費,還能借著這個大項目搞基礎設施建設,簡直是天上掉餡餅!

誰都沒想到,蒙古在談合作時直接開出天價條件,每年要 20 到 30 億美元的過路費,還讓俄羅斯幫忙修鐵路、建工廠。
這樣一來,根本就不像是談合作,簡直就是敲詐勒索,就這樣俄羅斯的耐性也被磨光了。

更有意思的是,蒙古國最近幾年瘋狂跟美國“抱大腿”,搞了一堆協(xié)議,包括簽“開放天空”協(xié)議,和美國合作稀土等資源,中俄自然不能再把這么重要的能源命脈交給它。
俄羅斯急尋買家,中國穩(wěn)坐釣魚臺
眼下俄羅斯正被西方制裁得焦頭爛額,歐洲市場基本被封死,家里存著一堆天然氣,急得想找地方出口,可是歐洲的門關上了,俄羅斯也得看看其他的合作伙伴。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之一,每年消耗的天然氣數(shù)量驚人,俄羅斯手里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正愁往哪賣,中國這個龐大又穩(wěn)定的市場,對俄羅斯來說就是現(xiàn)成的大金主。
問題是,蒙古國這一波操作實在讓人頭疼:一方面高價索要過境費,另一方面還在外交上兩頭搖擺,俄羅斯怎么敢繼續(xù)把重要的能源通道交給它?

最終,俄羅斯不得不選擇了哈薩克斯坦,雖然繞了點路,但勝在更安全、靠譜,普京也清楚:合作得實實在在,不能做冤大頭!
中國在這次天然氣合作上一點不著急,這些年中國從全球各地進口能源,渠道多得很,從中東的石油天然氣,到中亞的管道氣,再到澳洲、美國的液化天然氣,進口來源特別豐富,根本不缺氣用。

所以在 “西伯利亞力量 2 號” 的合作談判里,中國手里的籌碼特別多,中國需要的是什么?
第一,安全是合作的底線,這點必須明確,畢竟“北溪”爆炸的事兒還在眼前,誰敢冒險?
第二,價格要公道,不能做冤大頭,第三,建設成本必須控制住。

要知道中國從來就不是“非你不可”,誰給的條件好就和誰合作,這也是中國大使直接表態(tài):“通過蒙古國并不是唯一的選項!”
所以,看到這場大項目的“搬遷”,蒙古這次完全就是生生把送上門的機會搞沒了,純屬搬起石頭砸自己腳。

原本坐享其成,輕輕松松就能賺過境費,搞基礎設施建設,沒想到一心想著從俄羅斯身上多撈點錢,結果最終卻把自己排除在了合作之外。
而哈薩克斯坦這邊,穩(wěn)扎穩(wěn)打,以可靠和安全贏得了俄羅斯和中國的信任,最終“笑到最后”。

新路線也不是一帆風順
盡管俄哈兩國達成了合作協(xié)議,計劃在哈薩克斯坦建設新的能源管道,這條新路線可不是輕松就能修成的。
現(xiàn)在中亞到中國的管道已經全力運轉,整個運輸能力已經滿負荷,根本塞不下新增的350億立方米天然氣,所以修建新管道成了唯一的選擇。

但問題來了:要修新管道,意味著必須重新勘察地形,翻山越嶺,光是地形勘探就得花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而且要投入的資金也十分龐大,建設成本可能是個天文數(shù)字,工期肯定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內無法見效。

哈薩克斯坦雖然政治穩(wěn)定、位置優(yōu)越,但它的技術和資金上存在一定短板,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不好,項目隨時可能會卡殼。
哈薩克斯坦雖然坐享中俄合作帶來的好處,但這一切也都建立在它必須克服許多困難的基礎上,如果這條新管道能順利建成,無疑將極大地改善能源供應問題,但過程中的艱難程度也不容忽視。

而整個管道項目背后,已經不僅僅是能源的買賣問題,而是大國之間的博弈,這場爭奪對各方來說都至關重要,甚至牽動著地區(qū)的穩(wěn)定和未來的經濟走向。
蒙古國的做法,完全是個反面教材——太過貪心,又過于搖擺不定,導致錯失了與俄羅斯和中國的合作機會,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

它試圖通過抬高過境費和推高要求來牟取更多利益,結果不僅失去了與大國的合作,還被完全排除在項目之外。
哈薩克斯坦靠著國內政局穩(wěn)定,又正好卡在中俄中間的關鍵位置,一下成了兩國能源合作的必經之路,雖說建管道、搞運輸還有不少難題要解決,但抓住這個機會,以后肯定能在能源合作里賺不少好處。

接下來的局勢,依然充滿變數(shù),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在這樣一個關乎國家安全和能源戰(zhàn)略的大事上,任何小聰明都不足以應對,最終聰明的玩家只有那些能夠把握長遠、穩(wěn)定合作的國家。
而有些國家總想著靠耍小聰明占便宜,談判時漫天要價、背地里搞小動作,就為了多撈點眼前好處,但這種短視做法根本行不通,時間一長其他國家看清真面目,就不會再跟它們合作,最后只能被踢出局。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