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邊中國還是美國?韓國態(tài)度明確,并拋出驚人言論。同一時間,韓國政壇再起波瀾,72歲文在寅成被告,被韓國檢方告上法庭。
據(jù)觀察者網消息,前兩天,韓國的外交部長趙兌烈說出了驚人言論,他表示韓國拒絕在中美之間做出非此即彼的選擇,并且強調韓國與中國接觸,也符合美國的利益。
根據(jù)趙兌烈的說法,韓國能在中美之間充當“潤滑劑”的作用,所以與中國深化接觸,符合美國的利益。他認為,有韓國在中間,能夠減少雙方的軍事誤判的風險,同時也能維護地區(qū)的和平與穩(wěn)定。

其實趙兌烈之所以能有如此言論,和韓國最近政壇變化有很大的原因。要知道,尹錫悅剛剛被彈劾,如今韓國屬于無人領導的狀態(tài),距離總統(tǒng)大選還有一段時間,未來總統(tǒng)對中美的態(tài)度還未可知,趙兌烈也不敢亂下結論。
其實,站在韓國的利益角度,選擇靠向中國是有很大的好處的。作為一個出口國,韓國的經濟來源主要依賴外部市場。而中國擁有巨大的消費市場,是韓國出口版圖中重要的一環(huán)。
韓國前任總統(tǒng)尹錫悅屬于標準的親美派系,為了抱緊美國的大腿,他全力配合美國的對華芯片禁運政策。原本想要借此機會撈些好處,卻沒想到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因為尹錫悅的錯誤選擇,韓國的經濟貿易遭受嚴重的損失。
隨著美國加緊對中國貿易戰(zhàn)的腳步,韓國這次也學聰明了,想要在中美之間斡旋,為自身贏得更大的利益和戰(zhàn)略回旋的空間,借此機會擺脫美國的掌控。

從趙兌烈的言論中不難看出,韓國是非常想充當“橋梁”角色的,主要原因就是韓國可以借此提升國際影響力,并且能趁此機會撈些好處。
值得一提的是,這邊趙兌烈想帶著韓國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另一邊韓國政壇卻是再起波瀾,已經72歲的文在寅也難逃青瓦臺的“詛咒”。前腳尹錫悅剛剛被抓,轉頭文在寅就被韓國檢方提出不捕直訴。
韓國檢方公開的消息,文在寅可能涉嫌受賄,但是在如此時間節(jié)點被起訴,背后的目的卻是耐人尋味。韓國馬上要迎來總統(tǒng)大選,而文在寅是共同民主黨的前任黨首,他的政治影響力不容小視。這個時候對他提起訴訟,很難說背后沒有執(zhí)政黨國民力量黨的影子。
韓國的檢方在政治斗爭中已經快成為部分派系的“工具”了。這次對文在寅的訴訟的證據(jù)明顯并不充分,而且邏輯方面也有些牽強。大家都知道,李在明在共同民主黨中的威望極高,同時也是這次總統(tǒng)大選的熱門人物。

根據(jù)上次總統(tǒng)大選的結果來看,李在明具有壓倒性的優(yōu)勢。而文在寅如果被抓入獄,李在明勢必受到影響。但不論韓國總統(tǒng)寶座最終花落誰家,也希望韓國能真正的充當好“潤滑劑”的角色,為地區(qū)的和平穩(wěn)定,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