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北宋年間,一篇爆文刷遍了朋友圈。

網(wǎng)紅女詩人李清照在公號“青州李清照”,發(fā)表了一篇《詞論》,用極為犀利的言語狂懟當時16位男詞人的作品。

晏殊、晏幾道、蘇軾、賀鑄、秦觀、黃庭堅、歐陽修、王安石、柳永等人無一幸免,全被刺成了蜂窩。

好家伙,此文一出,不僅瞬間沖上百萬+的閱讀量,也讓好些已經(jīng)去世的人差點活過來。

留言中有不屑一顧的,認為一個女人單挑一眾男將是“作死”;也有大力叫好的,認為她打破了“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傳統(tǒng)思想。

還有一些做公號的同行想蹭熱搜,還真讓他們給扒出點東西來了。

有人發(fā)現(xiàn)李清照上上月發(fā)表的那首《臨江仙》“有貓膩”:“庭院深深深幾許”不是歐陽修的原創(chuàng)金句嗎?

請看李清照的這首《臨江仙》:

庭院深深深幾許?云窗霧閣常扃。

柳梢梅萼漸分明。

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

誰憐憔悴更凋零。

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再看這首歐陽修的《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

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這一首詞是歐陽修的代表作,尤其是首句“庭院深深深幾許”,自問世以來,便備受贊譽。

李清照雖然批評了歐陽修的其它作品,也對這一句青眼有加,《臨江仙》便是對《蝶戀花》的致敬之作。

幾百年后,清代學者陳廷焯更是不吝贊美之辭:

連用三“深”字,妙甚。偏是樓高不見,試想千古有情人讀至結處,無不淚下。絕世至文。

乍看去,這首詞寫的是閨中少婦的傷春懷人之情。

一個女子,待在深宅大院中,丈夫出門游樂,卻讓自己一人獨守空閨。

自己就猶如那被風吹落的花朵,想留住青春卻終究無計可施,只剩悲傷無奈。

從晨霧枯坐,到暮雨黃昏;從青簾羅幕,到亂紅飛落;從高樓眺望,到淚眼問花。

時間的長,顏色的變,情緒的轉,最后只是“無計”。情景交融,娓娓道來,其凄其慘,悄然間扎到了吾等心間。

看來,這就是個典型的“癡心女子負心漢”的故事嘛!

然而,正是這首看似哀怨的詞,讓我們看到了歐陽修人生中真實的另一面。

細細回想起來,歷史上的歐陽修,原本并不是哀怨凄婉之人。

在文學上,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變革詩詞,主張文道并重、貼近生活,不可哀詞艷曲。

在政治上,參與范仲淹主持的慶歷新政,失敗后被貶至滁州(安徽滁州)。每日游山玩水,詩文唱作,治下反而井井有條。

他曾深陷“亂倫”的丑聞,之后卻在《醉翁亭記》中,很自得的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他的一生,看似在北宋的文壇和政壇都舉足輕重,但并不順利。

年幼喪父,與寡母相依為命,母親鄭氏“世為江南名族……恭儉仁愛而有禮”。

女性主導的家庭環(huán)境,養(yǎng)成了歐陽修仁慈多情、細膩溫婉的品格。

他先后有過三任妻子,也為第二任妻子楊氏寫下過“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名句,但兩位妻子的離世也曾令他十分感傷。

對于與“女子”之間的情感,歐陽修有著超乎常人的深刻理解。

正如開頭那句“庭院深深深幾許”一樣,每一個“深”字仿佛都代表著女性那一顆顆被禁錮的與世隔絕的心靈。

而這位女子不是別人,正是指歐陽修自己。

當時,王安石一意孤行執(zhí)行變法,所有的反對者都被他視為異類。

歐陽修盡管和王安石交情不錯,也因反對變法而遭到打壓。

盡管他歷仕三朝、盡忠為國且政治經(jīng)驗豐富,最終還是在與王安石的“濮議之爭”中慘敗,一生的政治生涯就此終結。

歐陽修深知自己已被新黨士人所不容,所以毫無戀棧之意。

他連章累牘,乞求致仕,終于在熙寧四年獲準退休,一年后就不幸病逝了。

都說哀莫大于心死,他的去世不僅是因年老體衰,更與心理上已經(jīng)對朝局完全絕望有關。

回過頭來再看這首《蝶戀花》,與其說歐陽修在寫女子,不如說是在借女子的口吻,訴說自己的哀愁。

佳人登樓遠眺,目光透過重重簾幕、濃濃柳煙,想搜尋男子經(jīng)常游冶的地方。但是堆煙楊柳,層層霧氣,完全遮住了她企盼的視線。

男子尋花問柳的“章臺路”都看不到,歐陽修的前路又如何能看得清呢?歷史和統(tǒng)治者,就如同那個薄情的背影,只引得人無望的守候罷了。

誠如歐陽修《玉樓春》所言:“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一切痛苦的根源只在人天生的“癡情”而已。

盡管歐陽修人生坎坷,但是你從他的許多文章中都讀不到那種幽怨與哀泣。只有他的詞,才會讓你驀然發(fā)現(xiàn)那份深藏在心底的傷感。

也許,正應了那句話:一個人最好的狀態(tài)就是眼睛里寫滿了故事,臉上卻不見風霜。

他把通俗的兒女情長轉換到人生感悟上,超越了單純的閨怨離恨,提升了詞的本來境界。

也許這正是為什么900多年過去了,時光不僅沒有讓這首詞黯淡,反而愈來愈耀眼。

而李清照為什么如此鐘愛這首詞,想必是同為女子的李清照,不僅有獨守空閨、思念愛人的時候,更有一腔豪情與抱負得不到施展的時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