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古人員使用機載激光雷達測繪三維地形數據。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人民網重慶4月29日電 (劉政寧、姚於)蜀道(荔枝道)作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化進程中的重要歷史文化遺產,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獨特的交通地理意義。4月29日,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發(fā)布消息:日前,荔枝道考古專項調查取得階段性重大進展。截至目前已完成主、副線調查,于沿線新發(fā)現212處不可移動文物。
作為“考古中國”重大項目“蜀道考古研究”的重要子項目,荔枝道考古專項調查涉及川陜渝兩省一市,2024年3月14日,重慶市文物局發(fā)布啟動荔枝道考古專項調查,調查工作由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牽頭,四川、陜西、重慶文博單位協同開展,這也是“蜀道考古研究”中唯一跨三省(市)的聯合考古項目。
據了解,4月26日召開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中,發(fā)布了金牛道、米倉道、荔枝道、陳倉道、褒斜道、祁山道等6條蜀道干線的考古調查階段性成果。其中,荔枝道是本次匯報的6條蜀道干線中里程最長、新發(fā)現路段及文物線索最多的一條古道。
本次荔枝道考古專項調查的負責人之一、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館員汪偉介紹,荔枝道截至目前已完成主、副線調查,其中主線調查總里程576千米,發(fā)現各級古道214段;副線調查總里程約154千米,共發(fā)現各級古道94段。新發(fā)現212處不可移動文物,重要新發(fā)現包括長壽區(qū)雷家灣商周遺址、墊江縣桂溪縣城遺址、開州區(qū)清水縣城遺址、宣漢縣丁木溝碑等。

考古人員對古道遺存進行清理。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相比金牛道、米倉道、褒斜道等蜀道,此前關于荔枝道的研究相對偏少,從古籍文獻到近現代的筆記,都少有該路段的記載,此前也沒有開展過系統性的梳理與文物登錄工作?!蓖魝ソ榻B,蜀道地貌環(huán)境復雜多變,加之年代久遠,許多的古道已經被附著物和植被覆蓋,在這樣的自然條件下,考古工作面臨著諸多的困難。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在傳統的調查與技術手段之上,也強化了科技手段的應用,如采用數字拓片技術,提升對沿線碑刻記錄的效率和質量,采用無人機機載激光雷達測繪三維地形數據,對古道進行準確識別等。同時,除了做好文獻的收集,考古隊員還采用社會學調查的方法,對古道和沿線文物線索做了口述式記錄?!?/p>
“調查表明,荔枝道在唐宋時期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明清時期商貿價值凸顯,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與戰(zhàn)略價值?!敝貞c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考古工作對于推動荔枝道的保護、傳承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其填補了荔枝道諸多研究空白,進一步明確了蜀道路網系統。
據了解,目前重慶市已將荔枝道納入“古蜀道”保護利用體系。此前,川陜甘渝四省市文物局在成都召開聯席會議,也明確共同推進蜀道保護利用工作,提出要加快編制保護利用規(guī)劃,推動世界遺產申報。該負責人表示,后續(xù)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將繼續(xù)完成支線調查、課題研究及報告編撰工作,及時完成荔枝道(重慶段)保護規(guī)劃編制,強化跨區(qū)域協作機制,講好蜀道故事。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