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那么多人熱衷于登山、跑馬拉松、吃辣、看恐怖電影?為什么那么多人念念不忘于自己吃苦、受凍、流淚的經歷?為什么那么多人的關鍵性成長都發(fā)生在重創(chuàng)之后?那是因為某些類型的痛苦會在之后帶來更強烈的愉悅感,是我們?yōu)槲磥淼玫礁蟮莫勝p所付出的代價,甚至能幫助我們超越自我。
本文摘錄自《苦難的意義》
點擊書封,立即入手
由于其語義的模糊性和多樣性,我們暫且把“幸?!钡母拍罘乓贿?。同時,我們也暫且把“滿足感”放一邊,因為它不僅涵蓋了諸如使命和意義之類的美好事物,也涵蓋了不那么美好的事物,比如,在高中同學會上試圖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虛榮心。
讓我們回到人們想要追求什么這一問題,并思考一種答案。不管人們會對這一答案有何看法,它至少是相當清晰的。那就是“快樂”。
古希臘語中表達快樂的單詞是hēdonē(享樂),這也是為什么那些認為快樂至關重要的人會被稱為“享樂主義者”。這種觀點的精髓在史詩《吉爾伽美什》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吉爾伽美什喲,你只管填滿你的肚皮,不論白天黑夜,盡管尋歡逗趣!每天擺起盛宴,將你華麗的衣衫穿起;白天夜里你(盡管)跳舞游戲!……這才是做人的正理?!贝送猓幽么髶u滾樂隊特魯珀(Trooper)唱道:“我們來此尋歡作樂/時不我待/所以盡情享樂吧/畢竟并非天天都是艷陽天?!?/p>
享樂主義者不否認人生充滿了自愿受苦的時刻:我們愿意凌晨3點從床上踉踉蹌蹌地爬起來,去給哭泣的嬰兒喂奶,然后乘坐早上8點15分的地鐵到城里上班;我們愿意經受痛苦的治療過程,等等。正如特魯珀所唱的,并非天天都是艷陽天。
不過,對享樂主義者而言,這些令人不快的行為是為了隨后獲得更大回報所付出的代價。我們命中注定要靠艱辛的勞作度日。具有挑戰(zhàn)和難度的工作是通往地位和金錢的門票;枯燥的健身和乏味的飲食是你練出腹肌和過上精力充沛的老年生活的必要之舉。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痛苦是我們?yōu)榱双@得更強烈的快樂所付出的代價。
無論承認與否,很多心理學家都是享樂主義者。他們相信,獲得快樂是我們的最終目標。我對道德問題做過一些研究,而心理學家們對此做了一些回應,讓我得出了前述結論。我在其他地方談到,我們天生就擁有道德,它是自然選擇的產物。甚至嬰兒和小孩多少也會關心他人的遭遇,多少會對公平和正義產生興趣。
但這種早期的道德感有局限,畢竟其源自自然選擇,我們知道,自然選擇會造成自私和狹隘。因此,這種道德基礎需要通過恰當?shù)娜穗H關系和社會經驗才能在成人階段形成更成熟的道德感。
至少,這是我一直主張的觀點?,F(xiàn)在,有些學者認為我的看法是錯誤的,他們相信嬰兒是“道德白板”,不會關心他人的痛苦,也不能辨別是非。我認為這類反駁沒有說服力,但我還是很感謝他們的反饋?;蛟S問題在于我做的實驗無法得到重復驗證,也或者對此有其他更好的理解方式,又或許,新的數(shù)據(jù)或者用新方式對舊數(shù)據(jù)做出的解讀,能夠對我的結論形成挑戰(zhàn)。這正是科學爭論展開的正確路徑。
然而,在這些回應中,讓我驚訝的是,有些心理學家之所以認為嬰兒不可能擁有道德動機,是因為他們認為沒人有這樣的動機,世上根本不存在道德動機這樣的東西。這種觀點認為,我們或許認為自己真的關心對與錯,希望揚善懲惡,追求公平正義和仁愛,但事實上,在這些行為中除了自私動機,別無其他動機。生物學家邁克爾·蓋斯林(Michael Ghiselin)寫道:“剝開利他主義者的表皮,就能看見他們虛偽的血液。”
我不想嘲諷這種看法。很多杰出的人也持這種觀點。有一個故事是這么說的:英國政治哲學家托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跟一個朋友漫步倫敦街頭,突然停下腳步給了一個乞丐一些硬幣。他的朋友質問他,你一直為人性自私論辯護,又該如何解釋你剛才的行為呢。霍布斯回答說,他的行為完全是自私的,施舍乞丐會讓他感到開心,如果視而不見地從乞丐身旁走過,會讓他感覺很糟糕。
還有一個關于亞伯拉罕·林肯的故事40,被刊登在當時的報紙上:
林肯先生曾經在一輛老式馬車上對一位同行乘客提到,所有人的善行都是由利己動機激發(fā)的。當馬車通過一座用木頭在泥沼里鋪排成的橋時,他的同行者開始反駁他的觀點。
此時,他們看見岸邊的一頭尖背母豬正在發(fā)出可怕的吼聲,因為它的豬崽陷到了泥沼里,處于即將溺亡的險境。當馬車開始爬坡時,林肯先生喊道:“車夫,你能停一下嗎?”然后,林肯先生從車上跳下來,往回跑,將小豬崽從泥水里抱出來,放在岸邊。他回到馬車上后,同行者問道:“林肯先生,你現(xiàn)在該怎么解釋你剛才的舉動是出于利己動機呢?”“愿上帝保佑你,埃德,那正好體現(xiàn)了利己的特征。如果我繼續(xù)趕路,不顧那頭痛苦的母豬的感受,那我的內心一整天都不得安寧,老會擔心那些豬崽。難道你不知道,我這么做只是為了求得內心的平靜嗎?”
根據(jù)這種觀點,我們的道德行為,或者換種說法,我們所謂的道德行為,只不過是為了避免愧疚或焦慮帶來的痛苦。
點擊書封,立即入手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