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海軍的“維克蘭特”號航母本應是印度的驕傲。

航母都下水了,艦載機卻還在“流程里打轉轉”。

“維克蘭特”號航母成了全球唯一一艘有航母沒戰(zhàn)機,真正意義上的“光桿司令”。

米格-29K曾被寄予厚望,成了印度海軍的主力艦載機

服役多年來問題不斷,數(shù)次的失敗操作暴露了印度海軍的不堪一擊。

和中國的殲-15T那簡直形成鮮明的對比,無論是戰(zhàn)斗能力還是飛行性能都是米格-29K無法相提并論的。

直到2017年,印度終于下定決心——“新艦載機”計劃提上日程。

米格-29K本應是印度海軍的“救命稻草”,一度被視作印度海上力量的支柱。

這架戰(zhàn)機的表現(xiàn)卻遠未達到預期。

早在2009年,印度海軍開始接收米格-29K時,原本是滿懷期待的。

但很快,它就暴露出了許多問題。

米格-29K的發(fā)動機老化嚴重,動輒出現(xiàn)故障,嚴重影響戰(zhàn)斗力。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更讓人頭疼的是,這款艦載機的高昂維護費用簡直讓人捉襟見肘,而戰(zhàn)斗能力更是無法與巴基斯坦的“梟龍”相比。

印度海軍原本以為,米格-29K能夠在“維克蘭特”號航母上發(fā)揮重要作用,然而現(xiàn)實卻給了他們一記沉重的耳光。

這時,印度海軍才意識到,不能再這樣拖延下去。

經過多年的失望,終于在2017年,印度海軍決定開始尋找一款更強大的艦載機,這才開啟了漫長的選型之路。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印度海軍從一開始,就押寶在“外購萬能”這條路上。

想象很美好,現(xiàn)實卻狠狠打臉。

最早買俄制米格-29K,想著省錢省事,結果交付質量堪憂,海上故障率一度高得離譜。

轉而看上法國“陣風”,價格翻了幾倍,還附帶一堆技術轉讓協(xié)議,實際上能落到手的技術極其有限。

再去盯美國超級大黃蜂,結果美方開出的條件壓根不符合印度海軍的戰(zhàn)術要求。

一輪一輪兜兜轉轉,印度海軍終于發(fā)現(xiàn),靠買,買不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艦載戰(zhàn)斗力。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航母,就這樣年年浮在海面上,年年缺一只“翅膀”,年年盼“好風送來新戰(zhàn)機”。

相比之下,中國當初咬牙堅持自主研發(fā),即便殲-15早期有缺點,也一步步改良。

即便福建艦的彈射技術起步晚,也硬生生啃下來,形成了完整的技術鏈條。

這種體系化、全鏈條的布局,才是真正意義上讓一艘航母從“表面威懾”變成“實戰(zhàn)威懾”的關鍵。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國達索航空的“陣風”M原本是為戴高樂號航母設計的,在航母艦載機這塊,算是比較成熟的系統(tǒng)。

原因其實挺現(xiàn)實,印度空軍已經有兩個“陣風”中隊,用同款機型擴展到海軍,可以節(jié)省不少后勤維護的成本,也不用搞兩套保障系統(tǒng)。

這一點,在預算始終緊張的印度軍隊里,是很現(xiàn)實的考量。

不過,現(xiàn)實歸現(xiàn)實,也不全是滿意。

“陣風”M這架飛機,原本是給彈射起飛設計的,而印度自己的航母,偏偏是滑躍起飛結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批“陣風”艦載機,哪怕順利到貨了,想要發(fā)揮百分百的戰(zhàn)力,還得看印度后續(xù)怎么改裝航母、調整戰(zhàn)術體系。

印度其實并不是沒想過“自己造”。

早年就啟動了“雙引擎艦載戰(zhàn)斗機”項目,說是要打造屬于印度自己的第五代艦載機。

航母已經服役,人卻還沒準備好,現(xiàn)實逼著印度得趕緊找個“成熟選項”來救急。

這次宣布采購的26架中,有22架是艦載型,剩下4架是雙座訓練型。

消息傳出不久,外媒又跟進了一條,印度正打算和法國簽個更大的協(xié)議,再要114架“陣風”陸基戰(zhàn)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且,這一次印度強調要把“印度制造”做到底:一部分直接從法國進口,另一部分在本土組裝。

2016年,印度就簽了36架“陣風”的采購合同,總價79億歐元,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有人覺得貴,有人說不透明,更有聲音批評莫迪政府偏離“印度自主”的路線。

但換個角度想,印度這幾年在國產戰(zhàn)斗機項目上確實太慢了,連LCA“光輝”戰(zhàn)機到現(xiàn)在都沒有完全成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靠“自研”短時間內補上戰(zhàn)力缺口,確實不現(xiàn)實。

印度的“維克蘭特”號未能起飛的尷尬,恰好與中國海軍的迅猛發(fā)展形成鮮明對比。

中國海軍的殲-15T艦載機,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批量列裝,成為中國航母的標準艦載機。

這些飛機已經在“遼寧號”和“山東號”航母上服役,完全具備了現(xiàn)代海軍的作戰(zhàn)能力。

與印度的米格-29K相比,中國的殲-15T不僅在飛行性能、可靠性和綜合作戰(zhàn)能力上優(yōu)于對手,而且在艦載機的維護和升級上也更具優(yōu)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殲-15T的發(fā)動機和系統(tǒng)配置使其能夠在復雜海況下高效作戰(zhàn),而這些都是米格-29K無法比擬的。

中國海軍的艦載機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戰(zhàn)力體系,能夠執(zhí)行多種任務,不管是防空、反潛,還是遠程打擊,均能有效完成。

反觀印度的“維克蘭特”號和“米格-29K”,卻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搭檔”,只能眼睜睜看著對手在海上高歌猛進。

這一差距,無論從軍事戰(zhàn)略還是國防競爭的角度來看,都讓印度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回顧過去幾年,中國海軍的崛起速度令人震驚。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殲-15T的列裝,讓中國在海軍力量的競爭中占據了上風。

再看看印度,雖然購買了“陣風-M”,但這筆交易能否真正解決印度海軍的問題,仍然存在許多未知數(shù)。

印度的航母雖然有了新“搭檔”,但這個“搭檔”究竟能飛多遠,印度海軍是否能在短期內通過這些機型,彌補米格-29K的不足,還是只是暫時緩解尷尬,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