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一名日本教練中澤銳在日媒鏡頭前,堅定地放出豪言:
“希望日本女乒在多哈世乒賽上擊敗中國隊。”
對此,剛開始人們不以為然,認為他說大話。
然而,當發(fā)現(xiàn)他曾是我國運動員,也曾指導日本球員贏了孫穎莎后,網上頓時“炸”了!

有人直言,中澤銳把姓名都改了,“數(shù)典忘祖”,是“叛徒”。
可他果真是“叛徒”嗎?


中澤銳與日本女乒的野望
2025年4月26日,距離多哈世乒賽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日本東京訓練館內,汗水與球拍碰撞的聲音此起彼伏。
而中澤銳,這名上任沒多久的日本女乒主教練,接受了某日本媒體的專訪。
他的話語中沒有過多的修飾,卻充滿了力量。

他直截了當?shù)馗哒{表示:
日本女乒要想在2028洛杉磯奧運上摘金,5月17日至25日的多哈世乒賽就是一塊“試金石”,很關鍵,絕對不能“掉鏈子”!
在采訪中,中澤銳還聊起日本女乒現(xiàn)狀,分析得頭頭是道。
他指出,盡管日本女乒近年來進步“神速”,平野美宇、張本美和這些天才少女橫空出世,頻頻在國際賽場“刷存在感”,但與中國隊的差距依然明顯。

中澤銳認為,日本女乒要想突圍,就得鼓起勇氣跟中國隊硬碰硬,找到破解對手的“密碼”。
他甚至特別提到,單打得更穩(wěn),雙打得更默契,混雙也得玩出“新花樣”。
在戰(zhàn)術上,必須針對中國隊的打法來一次徹底革新。
消息一出,網友們看法不一。
有人認為,他在“癡人說夢”,也有人好奇,這新主帥哪來的底氣敢放這種狠話?


網友反應


其實中澤銳的話并非空穴來風。
他的底氣,基于他多年來對球員的悉心指導,以及對中日乒乓球文化的深刻理解……

贏國乒震驚世界
中澤銳這個名字,在中國乒乓球圈里絕對不陌生。
提起他,很多人腦海里可能會浮現(xiàn)日本乒乓近些年崛起的身影。
這個男人,簡直就像日本乒壇的“點金手”,帶出了一波又一波讓人刮目相看的選手,連一些中國球迷都不得不服氣。
事情得從2016年說起,那年,中澤銳帶著還沒成年的平野美宇,在日本乒乓全國賽上掀起了“風暴”。

當時平野美宇硬是“殺出重圍”,拿下女單,成了日本歷史上最年輕的全國冠軍。
那一刻,日本乒壇“炸了”,日媒直接描述她為日本女乒的希望。
僅僅過去1年,中澤銳也徹底爆發(fā),亞洲乒乓球錦標賽上,他指導的平野美宇上演了一出“大戲”。

面對中國選手孫穎莎,平野美宇以1分之差“笑到最后”,險勝孫穎莎,奪下冠軍。
要知道,彼時孫穎莎可是國乒“未來之星”,誰曾想卻在平野美宇那兒遭遇“滑鐵盧”!
賽后,中澤銳的名字第一次進入大眾視野,被我國球迷們狠狠記住。

同一年,在杜塞爾多夫世乒賽上,中澤銳又秀了一把操作。
他指導的石川佳純和吉村真晴搭檔混雙,愣是從強手如林的賽場上殺出重圍,拿下混雙金牌,再度為日本乒乓球在混雙項目上書寫了歷史性的一筆。

到2023年,中澤銳又帶著只有15歲的張本美和,在突尼斯賽上一路“過關斬將”,直接奪冠,進一步展現(xiàn)了他在培養(yǎng)年輕選手方面的能力。
這些戰(zhàn)績不僅證明了中澤銳的執(zhí)教水平,也讓中國球迷開始警惕這位“熟悉的對手”。

放棄中國籍,加入日本籍引爭議
中澤銳的乒乓人生并非一帆風順。
他原名叫王銳,河北人,從小在乒乓球的圈子里摸爬滾打,后成為河北省隊一員。
王銳和馬琳是同一批隊員,技術扎實,可惜在高手如云的中國乒乓球圈,他始終沒能擠進國家隊的大門。
沒進國家隊,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上升通道”幾乎被堵死,職業(yè)前景一片迷霧。
于是,24歲那年,年輕氣盛的王銳做出一個大膽且令很多人不解的決定——離開中國,遠赴日本。
至于為何選擇日本?

可能在當時他的眼里看來,日本和我國比,競爭壓力小了不少,機會也多一些。
時間一晃到了08年,30歲王銳又干了件“大事”,決心放棄中國籍,加入日本國籍,并改名為中澤銳。
等到國人得知這一消息,網友們直接“吵翻了天”。


在國內社交媒體和論壇上,網友的評論呈現(xiàn)兩極分化。
一些人將中澤銳稱為“叛徒”,認為他背棄了培養(yǎng)他的祖國,轉而為日本效力就是對國乒的“背叛”。
那些反對者還指出,我國乒乓為王銳提供了成長的土壤,他的技術根基來自中國的訓練體系,如今卻用這些技術對抗國乒,令人難以接受。



當然,也有一些網友則表示支持。
這部分人認為,中澤銳的選擇是為了更好的職業(yè)發(fā)展和生活質量,畢竟在競爭激烈的乒乓環(huán)境下,很多普通球員難出頭。
“都是為了生存,叛徒談不上”。這位網友的評論獲得了不少點贊。

事實上,中澤銳的選擇并非個例。
在全球化的今天,運動員和教練的跨國流動并不罕見。

無論是為了追求更高薪資,還是為了家庭和生活,類似的決定在體育界屢見不鮮。
中澤銳在日本定居后,不僅延續(xù)了自己的乒乓球事業(yè),還為日本女乒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的故事既是個人選擇的結果,也是體育全球化浪潮的一個縮影。
競技體育的魅力
站在今年這個節(jié)點上,回望中澤銳的決定,或許我們也能以更寬廣的視角去看待他。
人才的流動,無論是在體育還是其他領域,都是全球化的必然結果。

就拿中國來說,近年來也積極引進外籍專家,以提升各領域的競爭力。
例如,乒乓球領域就曾有外教參與省級隊伍的體能訓練。

河南隊等地方隊也曾借“模仿國乒打法、引進外教”之舉,逐步提升自身水平。
這種“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雙向流動,正是推動體育進步的動力。
再者,也如一些人所言,從某種意義上說,中澤銳的選擇不僅沒有削弱國乒,反而讓國乒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

正是因為有了像中澤銳這樣的“對手”,中國隊才需要在技術、戰(zhàn)術和心理上不斷突破自我。
競技體育的魅力,不正是來自于這種針鋒相對的較量嗎?
如果國乒永遠“獨孤求敗”,比賽的懸念和觀賞性可能大打折扣。

結語
多哈世乒賽,日本乒乓將面對由孫穎莎、王楚欽等領銜的中國隊,這不僅是一場技術較量,更是一場意志和信念的碰撞。
但無論結果如何,中澤銳的故事都值得我們深思。

他從我國一個普通球員,到日本女乒的“掌舵者”,用行動詮釋了頑強的體育精神。
那么,各位對中澤銳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各抒己見。



參考資料
環(huán)球網-九派新聞:《日本女乒主帥:要在世乒賽擊敗中國隊,否則洛杉磯奧運會奪金不切實際》2025年4月26日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