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GURE04/29
2025年3月,倪萍出現(xiàn)在鳳凰衛(wèi)視的《名人面對面》專訪中。

66歲的倪萍回望人生時直言:“我這輩子最慶幸的,是老天爺給了我兩個媽?!?/p>
一個是親生母親,另一個是姥姥。
倪萍談起母親時滿是復(fù)雜心緒;
提及姥姥,眼中立馬泛起亮光。
這兩個人,前者讓她嘗盡人間涼薄,后者將她從深淵里拽向光明。


1959年2月,倪萍出生在山東青島一個雙職工家庭。
10 歲那年,父母因為感情不合離婚,倪萍和哥哥跟著母親生活。
倪萍的母親重男輕女。

▲倪萍和哥哥合影
在家里,倪萍除了做飯、洗碗,還要幫著母親扛自行車、搬運重物;
哥哥從不用干這些。
倪萍也不配吃好吃的、用好東西。
家里新蒸了白饅頭,倪萍剛伸手,就被母親拍了回來。
母親每天早晨給哥哥煎雞蛋,給倪萍的卻是鍋底油星煮出來的白菜葉。
蘋果筐里,哥哥挑好蘋果,倪萍只能啃帶蟲洞的爛果子。
哥哥喝完的牛奶罐,母親拿清水涮一涮,直接遞給倪萍。

▲倪萍和媽媽近照
連洗個手帕,媽媽都不讓倪萍用大肥皂,諷刺她:“怎么,小肥皂不是肥皂嗎?”
“那時候洗的哪里是手帕啊,那洗的都是仇恨?!?/p>
難受時倪萍就想著,如果自己成績好,或許可以討得媽媽歡心。
于是她努力學(xué)習(xí),拿了個全班第一。
結(jié)果母親只夸哥哥學(xué)習(xí)好,對她視而不見。
母親的忽視與冷漠,讓倪萍非常痛苦。
她開始刻意躲著母親,在家中能不說話就不說話。
只盼著寒暑假快點來,能去姥姥那里。
只有在姥姥那里,她才能感到溫暖。

如果說母親是寒冬的冰雪,那姥姥就是春日的暖陽。
沒有姥姥,就沒有倪萍。
姥姥“救”了倪萍兩次。

第一次,是姥姥把倪萍從全托幼兒園“救”出來。
那時倪萍父母工作忙,又一心照顧哥哥,就把還不到兩歲的倪萍送到全托幼兒園寄宿。
好幾個月才接回來一次。
幼兒園孩子多,保育員顧此失彼,有天突然發(fā)現(xiàn)倪萍不見了。
當(dāng)大哭的倪萍被尋回時,保育員怕她再走失,直接將倪萍拴在在了木馬椅上。
恰逢倪萍的小姨來看她。
小姨看到這一幕,心疼得不得了,就將倪萍的情況告訴了姥姥。
姥姥急得一夜沒睡,第二天一早就從威海鄉(xiāng)下趕到青島去看倪萍。
那時候的倪萍,頭發(fā)稀疏發(fā)黃,面黃肌瘦;
見到人既不會笑,更不會說話,甚至站都站不穩(wěn);
搖搖晃晃地撲進姥姥懷里。
見狀,姥姥當(dāng)即決定把倪萍帶回家。
就這樣,兩歲的倪萍來到姥姥家——山東省榮成縣水門口村。

▲倪萍和媽媽近照
到家后,為了給倪萍養(yǎng)身體,姥姥把自己陪嫁的銀鐲子賣了換來一筐紅皮雞蛋。
每天變著花樣做雞蛋羹、雞蛋面。
倪萍小時候愛美,賣貨郎一進村,她就圍著賣貨郎,盯著那些紅紅綠綠的頭繩。
姥姥沒有錢,想拿雞蛋換,苦苦央求賣貨郎,從村東頭追到村西頭;
終于用四個雞蛋換來一根紅頭繩,美得倪萍滿村跑。
在姥姥身邊,倪萍第一次感受到了被愛的感覺,找回了孩子應(yīng)有的快樂。
第二次,是姥姥開解了倪萍的心結(jié)。

▲姥姥生活照
在姥姥家,倪萍可以肆無忌憚地跟姥姥數(shù)落母親的種種不是。
“為什么事事都要以哥哥為先?”
“為什么每次有好東西,永遠想著的都是哥哥?”
“為什么給我一個吃的,就直接扔眼前,不是好好放下?”
姥姥總是靜靜聆聽,從不打斷。
當(dāng)倪萍抱怨母親是后媽,給哥哥吃煎雞蛋,給自己吃煮白菜。
姥姥溫柔地說: “你沒看你媽飯盒里就撕巴幾塊白菜幫子撒幾顆鹽粒?!?/p>
姥姥還告訴倪萍,家里的洗臉架是母親最喜歡的家具。
但從她開始梳小辮起,母親就先是一寸一寸地往下鋸,再一寸一寸地往上釘,為的就是讓她既不用彎腰、也不用駝背就能照鏡子。
這些藏在細節(jié)里的愛,在姥姥的講述中漸漸浮出水面;
讓倪萍開始理解母親的不易,慢慢放下心中的怨恨。

倪萍長大后,成為了一名主持人。
第一次主持《綜藝大觀》,就震住了場子。
開場詞是這樣的:“大家好我是倪萍,我從前跟你們一樣,也是坐在底下看電視的,但從今天開始我換位置了?!?/p>

▲倪萍主持綜藝大觀
接著用同事們都看不上的山東話直播了一段天氣預(yù)報。
瞬間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成為觀眾心中的“自家人”。
有人問她主持風(fēng)格是怎么形成的,她說,自己的老師就是姥姥。
姥姥教她要“說人話”,每次拿起話筒,她都會在腦海里回想姥姥的教導(dǎo):
用心看著人,用心和人說話。
別覺著自己比人家高,也別怕自己比人家矮。
后來在擔(dān)任《等著我》的場內(nèi)主持人時,倪萍總是親切的拉著委托者的手,叫她們“大妹子”,“老姐姐”。

某一集節(jié)目中,一位山東大姐來尋找自己的大女兒,甫一上場,倪萍就看出她情緒不好。
立馬迎上前拉著她的手,用山東話說:“老鄉(xiāng),干嘛苦著個臉,俺知道你不容易?!?/p>
大姐一聽就開始掉眼淚,倪萍俯身給她拭去眼淚,說:“有好就有壞,有東就有西,苦到頭了就甜了?!?/p>
不管來尋親的人是什么身份地位,倪萍總能耐心傾聽。
倪萍永遠記得,姥姥總是教導(dǎo)她:“對人要像攤煎餅——面糊攤勻了,火候到了自然香?!?/strong>

1991年,倪萍與一位導(dǎo)演相戀,一度談婚論嫁。
倪萍全心投入這段感情,不僅照顧對方生活起居,甚至在他父親病重時,主動擔(dān)起了“兒媳”的責(zé)任。
在老人離世后,一手操辦了老人的葬禮。
不曾想,后來這位導(dǎo)演結(jié)識了新歡,說自己和新歡是 “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后以女方懷孕為由,向倪萍提出分手。
6年全心全意的付出換來了這個結(jié)果,意想不到的打擊讓倪萍陷入了無盡的自我懷疑與否定之中。
姥姥得知消息,第一時間過來陪伴倪萍,倪萍向姥姥哭訴六年付出付諸東流。
結(jié)果姥姥反問:“你種過莊稼嗎?旱死的麥子再澆水也活不過來,不如留著勁種新苗?!?/p>

▲倪萍和姥姥生活照
之后,姥姥想方設(shè)法分散倪萍的注意力。
給她做好吃的,帶她出去逛街。
有天晚上,倪萍再度崩潰,姥姥指著窗外漆黑的天說:“天黑了就得認!但認命不是躺下等死,是咬著牙挺到雞叫?!?/p>
第二天清晨,姥姥學(xué)著外面的雞叫,把倪萍逗笑后正色道:“你看,天這不就亮了?”
后來倪萍就這樣慢慢走出了陰霾。
到1999年,更大的打擊接踵而至。

▲倪萍和兒子的合照
倪萍年僅4個月的兒子虎子被確診為先天性白內(nèi)障,醫(yī)生警告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導(dǎo)致失明。
這一診斷讓倪萍的生活瞬間崩塌。
整宿整宿地焦慮、失眠、抽煙,甚至產(chǎn)生輕生念頭。
看著倪萍頹廢的模樣,姥姥沒有安慰,而是嚴厲質(zhì)問:“你倒了,孩子怎么辦?”
隨后緊緊抱住她說出那句刻進倪萍生命的話:
“自己不倒,啥都能過去;
自己倒了,誰也扶不起你?!?/strong>
治療期間,姥姥一直寬慰這倪萍,每次打電話總用膠東方言叮囑:“你要是救不了孩子,誰也救不了。”
后來歷經(jīng)12年奔波、9次手術(shù)、倪萍傾盡所有積蓄,虎子的眼疾終于痊愈。
后來倪萍在《姥姥語錄》里寫道:“姥姥的話像拴在腰上的繩子,每次要墜入深淵時,都能把我拽回來。”
2008 年,99 歲的姥姥因突發(fā)疾病被送入醫(yī)院搶救。
醫(yī)生告知倪萍,即便使用呼吸機也只能維持約 20 天的生命,而且過程痛苦。
再三思索后,倪萍選擇放棄呼吸機,她說:“我和姥姥在一起生活了50年,這最后的日子不想讓她痛苦地走。”
第二天清晨,姥姥平靜離世。
為了紀(jì)念與姥姥的深厚感情,2010 年,倪萍將與姥姥一起度過的漫長歲月里的一件件小事串起來,寫成了《姥姥語錄》。

▲倪萍姥姥、媽媽和兒子的合照
倪萍說:“姥姥教會了我如何面對生活的磨難,她的愛,讓我在黑暗中找到了方向?!?/strong>
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人都在哭訴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陷入痛苦和怨恨無法自拔。
但原生家庭,其實是我們無法選擇的存在。
埋怨也改變不了太多。
并且很多時候,黑暗與光明是并存的。
總會有那么一個人,在你最無助的時候伸出援手,給予你溫暖和力量。
我們就是靠著這些溫暖與力量,一直走下去。
最后再努力地,去成為別人生命里的光亮。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