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前言:
最近一周的國際新聞頭條,被特朗普頻繁拋出的“中美談判”消息刷了屏。
這位向來擅長制造話題的美國總統(tǒng),先是放出可能“大幅降低對華關稅”的風聲,接著又信誓旦旦宣稱和中方“談判已經啟動”。
但令人玩味的是,中國方面始終穩(wěn)坐釣魚臺,不僅兩度官方辟謠,還反手取消了1.2萬噸美國豬肉訂單。
然而就在這一關鍵時刻,白宮內部吵了起來,要是沒人攔著,估摸要“打架”。

事情得從特朗普突然轉變話風說起。
當?shù)貢r間22日,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忽然放軟身段,不僅松口說要對中國“友好”,還暗示可能調整關稅政策。
這番表態(tài)立刻被美國媒體解讀為“釋放善意”,華爾街股市應聲上漲,仿佛中美貿易戰(zhàn)即將迎來轉折點。
然而熟悉特朗普套路的人都清楚,這位商人出身的總統(tǒng)最擅長“極限施壓”,這次主動示好背后,恐怕藏著更深的算計。
果然,白宮隨后放出的消息暴露了真實意圖。

在沒有任何外交照會的情況下,美方單方面宣布“中美談判已在進行中”。這種操作手法讓人想起2019年特朗普突然宣稱“中國主動來電”的舊戲碼。
本質上都是試圖制造“中國撐不住求談判”的輿論氛圍。
但今時不同往日,中國商務部這次反應堪稱教科書級別,不僅明確否認談判傳聞,更把話挑明:想談可以,先把加的關稅取消了再說。
這種直擊要害的回應,讓美方精心設計的輿論戰(zhàn)直接啞火。

中國不接招,美國農民卻先扛不住了
四月的美國中西部,本該是春耕忙碌的季節(jié),但不少農場主卻愁眉不展。
美國農業(yè)部最新報告顯示,中國不僅大幅縮減了2025年的豬肉進口計劃,還在一周內取消了1.2萬噸訂單。
更讓美國農業(yè)界焦慮的是大豆,這個曾經占中國進口量60%的“黃金作物”,如今單周采購量暴跌97%。
中國市場的突然“撤退”,直接打中了特朗普的“命門”。

特朗普算盤落空
2018年,特朗普揮動關稅大棒時,恐怕沒想到這場較量會拖到今天。
當年他信心滿滿地預測“中國撐不過三個月”,如今七年過去,中方不僅沒低頭,反而在關鍵領域反將一軍。
這次取消豬肉訂單的舉動,被外界視為一次精準打擊中國早已布局多元化進口渠道,巴西、西班牙的豬肉迅速填補了缺口,美國農場主們只能眼睜睜看著市場份額被瓜分。
更讓白宮頭疼的是供應鏈的連鎖反應。

美國大豆協(xié)會的經濟學家坦言:“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能替代中國的市場?!?/strong>
中國減少采購不僅壓低了價格,還導致運輸、加工、倉儲等環(huán)節(jié)陷入停滯。
有貿易商苦笑著說:“現(xiàn)在密西西比河上的運糧船比往年少了三分之一,碼頭工人都在擔心失業(yè)?!?/p>
而這一切,恰恰發(fā)生在特朗普宣稱“四周內談成協(xié)議”的時間點上。

內部吵翻天
外患未平,內亂又起
就在這一關鍵時刻,白宮最近傳出一則爆炸性消息:特斯拉CEO馬斯克和財政部長貝森特在內部會議上激烈爭吵,甚至互相人身攻擊。
貝森特說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中看不中用;馬斯克則怒揭貝森特“黑料”:為“索羅斯的代理人”,經營著“一家失敗的對沖基金”。
這場沖突看似突然,實則早有伏筆。

馬斯克的“百日計劃”動了政府太多蛋糕,美國政府內很多人看他已經不順眼,貝森特也是如此。
而馬斯克向來反感金融精英的套路,兩人理念上的水火不容,終于在貿易政策上徹底爆發(fā)。
這場內訌暴露了特朗普團隊的致命弱點:面對貿易戰(zhàn)的長期消耗,白宮連內部共識都無法達成。
美聯(lián)儲理事沃勒24日發(fā)出警告:如果關稅戰(zhàn)再升級,美國失業(yè)率可能飆升。
他的預言并非危言聳聽,隨著多國對美實施報復性關稅,福特、通用等車企已計劃裁員。

民意反轉
最新民調顯示,超過80%的民眾擔心經濟衰退,近九成人害怕物價繼續(xù)上漲。
超市里,家庭主婦們盯著漲價的的“柴米油鹽”直嘆氣;卡車司機對著油價牌搖頭。
而特朗普當年那句“贏者通吃”的口號,如今聽起來有些諷刺,普通美國人發(fā)現(xiàn),自己似乎成了貿易戰(zhàn)最大的輸家。
這種焦慮正在轉化為政治壓力。
原本支持關稅政策的農業(yè)州議員,最近突然改口呼吁“盡快結束貿易戰(zhàn)”;接近六成的美國民眾認為美國政府“做得太過了”。

特朗普難贏
面對內外交困,特朗普還在變臉,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一向支持共和黨的《華爾街日報》突然撂下一句實話:美國在這一輪貿易戰(zhàn)中已經失敗,特朗普輸了就得認。
這無疑在告訴特朗普回頭是岸吧,否則只會覆水難收。
但是以特朗普的性格估摸著懸,自己老百姓和媒體都明白的道理,川普始終轉不過來。

而中國的態(tài)度反而愈發(fā)清晰。
從兩次辟謠“沒有談判”,到商務部開出“取消全部關稅”的硬條件,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中方這次不打算跟著美國的節(jié)奏走。
有觀察人士分析,中國取消農產品訂單既是經濟反制,也是政治信號,在美國拿出誠意前,談判桌根本不會出現(xiàn)。

這場較量還能打多久?
貿易戰(zhàn)打到第七年,勝負天平已悄然傾斜。
當美國農民在滯銷的農產品堆里發(fā)愁,當白宮內部的爭吵聲傳到走廊,當超市價簽上的數(shù)字刺痛普通家庭,特朗普手里那張“關稅牌”正在失去魔力。
而中國卻通過供應鏈調整和進口多元化,把壓力一點點反彈回美國本土。

總之,這場博弈或許沒有贏家,但有一點越來越清晰:用關稅當武器的人,終將被關稅反噬。
至于特朗普能不能找到破局之道,恐怕連他自己心里都沒底。
讀者朋友們,你們覺得這場貿易戰(zhàn)接下來會怎么走?是繼續(xù)僵持還是出現(xiàn)轉機?歡迎在評論區(qū)留下你的看法!
參考資料: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