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毛主席的老師,徐特立這一輩子,活得很簡單,但也很“倔”,他?就是?倔在一件事上:
不搞特殊。
不管別人怎么勸、怎么安排,他都堅持自己是“普通人”,從不肯接受一點“特別照顧”。
比如在?1947年時?,蔣介石調(diào)兵遣將,重兵進攻延安。毛澤東審時度勢,決定主動撤出,臨走前,毛主席特地交代了一句:
“要照顧好徐老?!?/p>
當時徐特立已經(jīng)70歲高齡,組織上特批給他配了一頭騾子,方便行軍??伤麍猿植或T,讓出騾子給身體不好的同志。他說:
“我這把老骨頭,走得動?!?/p>
有時候隊伍物資緊張,他連馬也捐出來當運輸工具。人們私下都感動得不行,還編了順口溜:
“徐老徐老真正好,馬兒不騎牽著跑?!?/p>
1949年冬天,此時的新中國已經(jīng)建立了,徐特立跟隨中央到北京居住,這一年冬天的?北平陽光難得地明媚溫暖,而在北京?醫(yī)院的門口,病人們卻仍舊在醫(yī)院花園里排著長隊候診,這一天,徐特立因為身體不好,也來這里看。
在排隊的過程中,徐特立有曾經(jīng)的學生要讓他“插隊”,但徐特立卻堅決不讓,徐特立表示:
“不行,不能搞特殊。規(guī)矩就是規(guī)矩,我是幾號就等到幾號?!?/p>
他轉(zhuǎn)頭又對那位?學生?說:
“你想啊,在醫(yī)院里,誰都想早點看完病走人,誰愿意坐這兒耗著?你一插隊,別人看著就不舒服;再說了,醫(yī)生也會為難,我們不能給人添亂。我來看病,跟誰都一樣,就是個普通病人,沒什么特權可講。”

徐特立的這一番話,讓那位學生受到了深深的感動,徐老已經(jīng)70多歲高齡了,可是還是堅持做一個普通人,從來不認為自己有特權,更不愿意在老百姓面前擺譜,也是這種精神,讓徐特立老人成為了黨內(nèi)的榜樣和楷模。
徐特立之所以會有這樣的人生觀,與他過去多年的人生經(jīng)驗有著很大關系。
1877年,徐特立?出生在一個佃農(nóng)家庭,因為?家境困頓,僅能供他讀六年私塾。九歲時,他因家貧輟學,幫父母耕田放牛,飽嘗舊社會的艱辛。但是?,困厄未磨滅他的志向,他向鄰里借來殘書,深夜借油燈抄讀,字跡歪斜卻滿載渴望。
18歲,他憑自學考入鄉(xiāng)試,展露才華。
28歲,徐特立赴長沙應試科舉,考試雖然?失利,他卻不改信念,在客棧寫下“丈夫落魄縱無聊,壯志依然抑九霄”的詩句,抒發(fā)不屈的志氣,他拒絕為功名折腰,繼續(xù)鉆研史書與算學,積累新知。他的努力?自學,終讓他考入長沙師范學校,畢業(yè)后受聘于周南女校,教授地理與數(shù)學。

在周南女校時?,徐特立以新式教學吸引學生。
他用地球儀講解經(jīng)緯,講述西方民主,啟發(fā)青年思考救國之道。
后來他又前往了湖南師范,毛澤東便是他的學生之一,徐特立對毛澤東的評價很高,當時的毛澤東雖然年輕,但是讓徐特立稱他“懂得很多而常覺不足”,在湖南,徐特立的課堂,不僅傳授知識,更播下革命的種子。

1909年,32歲的徐特立在長沙修業(yè)學校做時事報告,他站在講臺,歷數(shù)清政府割地賠款、鎮(zhèn)壓義士的劣跡,聲音漸顫。他提及租界洋人的欺凌,提及戊戌六君子的鮮血,怒火在胸中翻涌。他猛然舉起小刀,當眾砍斷左手小指,鮮血涌出,染紅桌案。
他蘸血寫下“驅(qū)除韃虜,恢復中華”,而這?八個大字剛勁有力,看著這一幕,學生們屏息凝神,有人淚流滿面,而?這一幕傳遍湖南,人們稱他為“最有血性的思想者”。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徐特立投身湖南起義。
他走上街頭,宣傳革命,與同志籌劃行動。起義成功后,他擔任長沙副議長,負責協(xié)調(diào)政務。次年,他任省教育司科長,試圖改革教育,推廣新學,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而?官場的?黑暗也?讓徐特立失望。

對此,他只能辭去職務,重返教育界,堅信啟迪民智是救國之本,而?他的選擇,映照了知識為民的信念。
1919年,五四運動掀起赴法勤工儉學的熱潮。42歲的徐特立報名參加,親友紛紛勸阻,認為他年老體弱,不宜遠行。他卻說:
“求知無年齡之限,若不學新知,社會將受害。”
他告別家人,登上貨輪,與蔡和森、向警予等青年同行,踏上赴法之路。
在法國,語言是最大障礙,徐特立住進木蘭公學法語補習班,校規(guī)嚴苛,生活簡樸。華法教育會負責人見他年長,建議他留會管理學生,另請教師教法語。徐特立謝絕好意,他找到負責人說:
“我來法國,是要學校規(guī),懂教育,若不住校,如何學好?同學互助,先生指導,才能進步?!?/p>
他搬進宿舍,與青年同吃同住,每日熟背單詞,練習語法。

七個月后,徐特立掌握通用法語,進入工廠勤工儉學,他白天搬運木材,夜間抄寫筆記。有人問他:
“年老學法語,腦力是否吃力?”
他笑答:
“一天學一字,七年通法語,一天兩字,四年半足矣?!?/p>
就是?憑著這股韌勁,徐特立?考入巴黎大學,選修數(shù)學與物理,他在這些知識中汲取西方教育理念,空余時間,他會?走訪法國學校,記錄課程設置,思考如何改良中國教育。
也是經(jīng)過在歐洲的這一段求學經(jīng)歷,再次改變了他的人生,拓寬了徐特立的眼界上限,讓他的革命道路變得更加精彩,比起過去的一些觀點,徐特立又有了新的看法,回到了國內(nèi)之后,徐特立成為了中國革命的旗手,雖然他的年齡跟青年人不在一個層級,可是他的精神和思想,卻不遜色于任何一個革命青年。

當時間來到1934年,57歲的徐特立隨中央紅軍踏上長征,面對二萬五千里的艱險,瞿秋白為他配了一匹駿馬,他卻常將馬讓給傷病員,自己拄竹杖、扛紅纓槍,與戰(zhàn)士同走泥濘。
他翻雪山,涉草地,行軍兩萬三千里,僅騎馬兩千里,步伐從不落后。
長征途中,國民黨飛機晝夜轟炸,紅軍夜行晝藏,因為徐特立的年紀大了,中央考慮到不能讓他有任何損失,于是軍事訓練未通知徐特立,可當徐特立知道這件事情之后,他主動加入,從來都不搞特權,這就是徐特利的人生信條。
隨后,他綁上腿帶,戴上樹枝掩護圈,站進隊列,教員勸他休息,他風趣說:
“莫取消我紅軍資格,人老心不老!”

戰(zhàn)士們笑聲響亮,心中充滿敬佩。他夜間與戰(zhàn)士圍坐火堆,分享歷史故事,白天向軍官請教戰(zhàn)術,記下行軍紀律。他的學習,融入每一步跋涉。
某?一次行軍,隊伍遭敵機掃射,徐特立拉著年輕戰(zhàn)士臥倒,教他如何觀察風向躲避。
他對戰(zhàn)士說:
“敵人也教我們?nèi)绾紊妗!?/p>
而?他的求知,不僅在書本,更在苦難中汲取智慧,化為行動的力量。
1947年,70歲的徐特立隨中央撤離延安,途經(jīng)綏德,呂梁山區(qū)災民的苦難讓他心痛。他見村民衣衫襤褸,饑寒交迫,想到國民黨暴政的壓榨,悲憤難抑。
于是?他提筆寫下《七十客綏,哀呂梁災民并自壽》,哀嘆災民之苦,痛斥國民黨禍國殃民,并且叮囑工作人員,一定要照顧好當?shù)氐臑拿癜傩铡?/p>
行軍中,徐特立因勞累病倒,臥在擔架上。身邊的同志為了?燒水,找來農(nóng)民的麻稈,但是他聽見了?動靜,掙扎起身問:
“你們做什么?”
同志?答:
“燒水給您喝。”
他見到了?麻稈,連連?擺手說:
“這是百姓的燈火,怎能糟蹋?快還回去!”
他喘息著叮囑:
“心系百姓,方能勝利。”
聽到徐特立的叮囑,小同志歸還麻稈,向老鄉(xiāng)致歉,徐特立才安心躺下。

1956年,79歲的徐特立覺記憶衰退,主動向中央請辭中宣部副部長。他對楊尚昆與陸定一說:
“我年老力衰,占位不安。革命后浪推前浪,讓賢是責任?!?/p>
對于他的請求,中央試圖挽留,但?他堅持己見,推薦年輕干部接任,中央只能答應徐特立?。
多年的時間,徐特立對子女教導嚴格。
他告誡兒子徐厚本:
“先為社會出力,莫顧小家?!?/p>
也是在父親的叮囑下,徐厚本投身醴陵農(nóng)運,領導農(nóng)民協(xié)會,卻未曾,21歲就?積勞病逝,而?徐特立未因喪子消沉,繼續(xù)革命。

他也?叮囑女兒徐靜涵:
“上半夜想己難,下半夜想民難?!?/p>
徐特立?的家風,延續(xù)了為公的信念。
徐特立從不居功,他的長征腳步、陜北學校、革命貢獻,澤被后世,他卻從不自夸。毛澤東稱他“服從紀律的模范”,周恩來贊他“人民之光,我黨之榮”,劉少奇嘆他“黨的光榮”。這些評價,是對他無私的禮贊。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