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huán)球時報
在“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即將到來之際,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大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代表黨中央向全國各族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勞動群眾,向各級工會組織和全體工會工作者致以誠摯問候,向受到表彰的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示熱烈祝賀,對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寄予殷切期望。新時代中國勞動者以拼搏奮斗、創(chuàng)新突破的精神,不僅筑牢了中國發(fā)展進步的基石,也為世界貢獻著中國智慧和力量。
當前全球正經歷重大變革,而中國的勞動者們正用他們的雙手,書寫著新時代的奮斗史。僅從工業(yè)和農業(yè)兩個方面來說:中國連續(xù)15年穩(wěn)居第一制造業(yè)大國地位,制造業(yè)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從2010年的20%上升到2024年的34%,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制造業(yè)仍然具有高成長性。糧食生產實現“二十一連豐”,2024年糧食產量更是首次邁上1.4萬億斤的新臺階,人均糧食占有量500公斤,遠高于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的糧食安全線。而所有這些,“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更不是別人恩賜施舍的,而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用勤勞、智慧、勇氣干出來的”。
這些年,無論是高鐵網絡的延伸,還是5G技術的領先;無論是新能源產業(yè)的崛起,還是人工智能的突破,這些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成就,無不源于中國勞動者的不懈追求和杰出才能。他們以非凡的毅力和精湛的技藝,在各自的崗位上熠熠生輝,不僅促進了國內產業(yè)的升級和轉型,也為全球經濟的繁榮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尤其在全球經濟劇烈震蕩的今天,“中國制造”始終擁有著強大生命力,其背后正是億萬中國勞動者的默默耕耘,保障了中國產品的穩(wěn)定輸出,讓“Made in China”成為信譽和質量的代名詞,為全球經濟發(fā)展樹立了合作共贏的樣板。
從全球視野中來看,新時代中國勞動者身上彰顯的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和中國責任,也在為世界提供著向前向上的正能量。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中國勞動者既幫助建設了橋梁鐵路或港口這類宏偉的標志性工程,也有農業(yè)、飲水和技能培訓等的“小而美”民生項目。從馬達加斯加紙幣上印刷的中國雜交水稻,到埃及沙漠的500多口水井,再到肯尼亞偏遠鄉(xiāng)村的孩子用上中國制造的光伏板,中國勞動者早已與世界產生了非常緊密的聯系。更重要的是,新時代的中國勞動者開始向世界提供價值層面的公共品,這包括奮進向上、團結勤勞的勞動精神,更包括開放合作、互利共贏、攜手發(fā)展等具有示范性和引領性的價值觀。
今天,個別國家揮舞關稅大棒,推動“脫鉤斷鏈”,但歷史終將證明:任何逆經濟規(guī)律而行的政策,都敵不過勞動者用汗水澆筑的韌性。當美國港口堆積的集裝箱因“港口費”征收運輸成本飆升而無人問津時,中國工人正以辛勤的勞動,努力維持全球產業(yè)鏈的運轉;當西方企業(yè)因供應鏈斷裂陷入停擺危機時,中國勞動者用智慧與效率,讓“中國制造”成為世界經濟航船負重前行的穩(wěn)定錨。在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地緣政治博弈加劇的今天,中國勞動者以雙手托舉的奇跡,為動蕩不安的經濟全球化進程注入確定性。
在這個意義上,新時代的中國勞動者,創(chuàng)造的不僅是物質財富,更是一種文明價值:尊重每一雙手的價值,珍視每一份付出的意義,堅信勞動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當個別國家仍在用關稅的眼光打量勞動價值時,中國勞動者用辛勤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貢獻人類福祉,并證明勞動的價值在于創(chuàng)造而非掠奪,在于共享而非獨占。今天,我們以全球發(fā)展之名致敬中國勞動者,就是致敬這個時代最動人的力量——它讓世界看到,沒有什么能夠阻擋人類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沒有什么能夠撼動勞動創(chuàng)造未來的真理。這正是中國勞動者獻給世界的禮物。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