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的聚會就像五彩斑斕的萬花筒,有同學會的敘舊、同事間的團建,還有朋友的生日狂歡。但總有那么些時候,面對熱情的邀約,心里卻直打鼓 —— 實在提不起勁兒參加。要是只會干巴巴地回一句 “有事去不了”,不僅容易讓氣氛尷尬,還可能讓對方覺得你在敷衍。學會這 3 句話,拒絕聚會既體面又不傷感情,輕松化解社交難題。

“最近狀態(tài)特別差,等調整好了一定主動約大家!”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你身心俱疲,實在沒精力應付聚會時,坦誠說出自己的狀態(tài),比一句冷冰冰的借口更讓人理解。這句話既表達了自己當下的無奈,又給對方留足了面子,還暗示了未來相聚的可能性。

前陣子,小周工作壓力大,連續(xù)加班導致身體和精神都很疲憊。收到大學同學聚會的邀請時,她沒有直接拒絕,而是回復:“最近整個人累到不行,每天到家倒頭就睡,實在怕去了掃大家的興。等我狀態(tài)好起來,一定組個局請大家吃飯!” 同學們不僅沒有責怪她,還紛紛關心她的身體。這種真誠的拒絕方式,既守住了自己的休息時間,又維護了同學間的情誼。畢竟誰都有狀態(tài)不好的時候,比起編造理由,如實相告反而更顯真誠。

“這次實在不巧,早就和家人約好去做一件重要的事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家庭永遠是最好的擋箭牌。用 “家人” 作為理由,既合理又不會讓對方覺得被輕視。強調事情的重要性,能讓對方明白你并非故意推辭。

同事小王經常收到部門聚餐的邀請,但他更想利用周末時間陪伴家人。當再次收到邀約時,他說:“太可惜了!我早就和爸媽約好,這個周末要陪他們去拍全家福,他們念叨好久了,實在走不開。下次聚餐我一定第一個報名!” 這樣的回復,既表達了對聚會的向往,又說明了無法參加的無奈。大家聽了不僅不會生氣,還會覺得他是個重視家庭的人,好感度反而提升了。

“我對這類活動不太擅長,去了怕拖大家后腿,你們玩開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如果是因為不喜歡聚會的形式或內容,不妨用 “不擅長” 作為借口,既避免了直接否定活動本身,又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小李性格內向,不太喜歡吵鬧的 KTV 聚會。當朋友邀請他參加慶生 KTV 局時,他回復:“我這五音不全的嗓子,去了唱歌簡直是‘要命’,肯定會破壞大家的興致。你們盡情嗨皮,多拍點照片分享給我,讓我也感受下熱鬧!” 這番話幽默又誠懇,既拒絕了邀約,又不會讓朋友覺得被冷落。把自己擺在 “怕拖后腿” 的位置,反而會讓對方不好勉強,還能收獲理解和包容。

拒絕聚會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掌握了這 3 句話,就能輕松化解尷尬。比起簡單粗暴地說 “有事去不了”,真誠表達自己的狀態(tài)、合理借助家庭理由、巧妙以 “不擅長” 推脫,既能守住自己的舒適圈,又能維護好人際關系。下次再遇到不想參加的聚會,別再傻傻直白拒絕,試試這些高情商話術,讓社交變得輕松又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