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大風作為一種自然現(xiàn)象,在詩人筆下或雄渾壯闊,或凄厲蕭瑟,成為抒發(fā)情感的絕佳載體。古人如何描寫“風”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大風歌

漢 劉邦

大風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這首短歌是漢高祖劉邦在平定英布叛亂后,途經(jīng)故鄉(xiāng)沛縣時所作。全詩僅三句,卻氣勢磅礴。首句"大風起兮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唐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在個人遭遇的描寫中,詩人推己及人,發(fā)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宏愿,體現(xiàn)了

北風行

唐 李白

燭龍棲寒門,光曜猶旦開。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風號怒天上來。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jié)網(wǎng)生塵埃。箭空在,人今戰(zhàn)死不復回。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唐·岑參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秋風辭

漢 劉徹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fā)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漢武帝劉徹的這首《秋風辭》以秋風起興,抒發(fā)人生易老的感慨。全詩情感真摯,語言優(yōu)美,展現(xiàn)了帝王詩人的另一面。秋風在這里既是自然景象,又象征著時光流逝,意境深遠。

大風在詩人筆下,或成為時代風云的隱喻,或化為個人命運的象征,或襯托邊塞的艱苦,或引發(fā)時光易逝的慨嘆。這些描寫大風的詩詞佳作,不僅讓我們感受到自然的力量,更讓我們體會到古人豐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人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