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8日,一名29歲的男性游客在參觀菲律賓一動物園時,做出了“愚蠢”的行為:
他爬過鐵絲網(wǎng),趟過水,慢慢靠近“鱷魚雕像”,然后笑嘻嘻拿出自己的手機,準備自拍。
沒成想,這條15 英尺長(約4.6米)“鱷魚雕像”突然動了,向男子猛撲了過來,差點將其撕碎。
“這鱷魚一動不動的,不是塑料模型嗎?怎么還是活的?”

原來,男子之所以如此大膽,是因為他誤把真鱷魚當作了“鱷魚雕像”。
這條鱷魚叫拉萊 (Lalay),是一只雌性鱷魚,面對男人的“挑釁行為”,它做出了自己正確的反應(yīng)。
男子一靠近,就一口咬住了他的手臂,嚇得圍觀群眾驚恐尖叫,大喊男子趕緊離開那里。
然而,一旦被鱷魚咬住,哪能這么容易就逃脫了。

接下來的一幕就很恐怖了,男子就像洋娃娃一樣,被鱷魚甩來甩去,長達30分鐘。
期間,鱷魚突然松嘴放開了男子的手臂,男子還以為鱷魚要放過自己了。

結(jié)果下一秒,鱷魚咬住了他的大腿,實行了鱷魚擅長的“死亡翻滾”,試圖將其殺死。
翻滾時,為了大腿不被“扯下”,男子只能心如死灰跟著鱷魚一起翻轉(zhuǎn)。
由于水比較淺,男子體型比較大,死亡翻滾無法完成一圈,只能完成180°,男子和鱷魚在水里左邊翻轉(zhuǎn),右邊翻轉(zhuǎn),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直到鱷魚拉萊的飼養(yǎng)員到場,事情才有了轉(zhuǎn)機。
飼養(yǎng)員,冒著生命危險爬進圍欄,試圖命令鱷魚松口,但鱷魚沒有照做,最后據(jù)說是飼養(yǎng)員將一塊水泥砸在鱷魚頭上,鱷魚才被迫松開男子。
隨后男子被送往醫(yī)院救治,幸運的是,他活下來了,只是縫了50多針,腿沒斷,手也沒斷。

事情發(fā)生后,人們紛紛譴責(zé)男子太愚蠢。
“動物園里,還有假的鱷魚?這腦子……”
還有人調(diào)侃:“那我們?nèi)ヒ吧鷦游飯@一起欣賞‘雕像’吧!”
還有人支招:“被咬住的時候,就應(yīng)該用手指戳鱷魚的眼睛,鱷魚疼了才會放開你?!?/p>
一動不動,是鱷魚的習(xí)慣
不過撇開以上這個場景,鱷魚在現(xiàn)實中,確實是一座非常好的活“雕像”。它完全可以做到2個小時一動不動,這是它狩獵的一種手段。
鱷魚是伏擊型捕食者,采用隱身、伏擊的捕食策略。

首先,它會選擇一個適合于隱身的位置,然后一動不動地待上幾個小時,等待放松警惕的獵物靠近。
等時機合適,鱷魚迅速發(fā)起攻擊,一口咬住獵物,捕獵效率非常高。
平時不狩獵的時候,鱷魚也會保持靜止狀態(tài),此時的鱷魚只是為了節(jié)省能量。
尤其是溫度比較低的天氣,作為冷血動物,鱷魚是要靠曬太陽來獲取能量的。顯然不動,對它更有利。
因此,可以說,鱷魚天生是“不愛動”的,也正是鱷魚“一動不動”的形象,過去還鬧出過烏龍事件。

2024年2月,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一個公園里,有人頻頻報警,說河里有鱷魚,大約11英尺長。
但事實上,這個鱷魚是假的,由泡沫制成,是人為放到水里的。
據(jù)園方表示,放置這些假動物,是為了方便海龜和鳥上去曬太陽,晚上也有地方讓它們休息,后期,還在湖里放了假河馬。
最后
類似的事情,在2021年也發(fā)生過,同樣是在菲律賓一家游樂園。
一名60歲的男子生日去主題公園玩,看到鱷魚池,也以為鱷魚是仿品,于是便爬到圍欄下方位置,近距離靠近這尊一動不動的“雕像”,并摸了摸它的頭。
剛碰到鱷魚,鱷魚也咬住了他的左臂,幸運的是,這名男子迅速跳出了水面,也是縫了幾針。
所以說,鱷魚擅長當“雕塑”,一動不動,不一定就是假鱷魚,但如果有圍欄,一定要記住,不要冒險去靠近。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