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醉:《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影片為青少年樹立了道德標桿
記者:阮中華 程馮馮

徐克導演、肖戰(zhàn)主演的《李醉先生觀影并電話連線訪談。

著名學者、西安市政協(xié)“十佳”委員、西安老子學院院長李醉先生觀影后談到,電影《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爆火具有多方面的當下意義。增強中華文化認同,以“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為主題,傳遞了深厚的家國情懷,這種情懷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讓全球華人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李醉先生指出,影片《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起到了價值觀引導作用,樹立了道德標桿郭靖等人物形象,體現(xiàn)了忠誠、勇敢、正義、善良等美好品質,為觀眾尤其是青少年樹立了道德標桿,引導人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堅守正確的價值觀,明辨是非善惡。《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倡導正確愛情觀,影片中郭靖與黃蓉純真、執(zhí)著、雙向奔赴的愛情,為觀眾呈現(xiàn)了一種美好的愛情典范,有助于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在現(xiàn)實生活中追求真摯、純粹的感情。

作為武俠文化的金庸經(jīng)典之作,電影的爆火是對武俠文化的重要傳承,通過精彩的武打場面、俠義故事,展現(xiàn)了武俠文化的獨特魅力,讓觀眾感受到俠義精神、江湖情懷等武俠文化的核心元素。



李醉先生結合觀影感受,談到這部電影對社會與時代的意義,影片引發(fā)社會思考,影片中對人性、社會責任感、個人價值等主題的探討,能引發(fā)觀眾對現(xiàn)實生活中相關問題的思考,促使人們在全球化背景下,思考如何在自我理想與社會期待之間找到平衡。

李醉先生指出,影片《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契合了時代需求,即在當今復雜多變的世界中,人們依然渴望和平、正義和英雄,電影所傳達的精神與這種時代需求相契合,給人們帶來了精神上的鼓舞和力量。

此外,導演徐克通過融入魔幻以及精心設計的視覺效果等,為武俠電影的表現(xiàn)形式帶來創(chuàng)新,為電影行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推動電影藝術不斷進步。

西安老子學院院長李醉先生還特別談到,大俠郭靖那句擲地作金石聲的“為國為民,俠之大者”,出自《世說新語》:“劉真長,黨同伐異,俠之大者”。
而郭靖的師父柯鎮(zhèn)惡的名字也是出自《世說新語》:“桓石虔,小字鎮(zhèn)惡”。《射雕英雄傳》一書中:“老頑童周伯通道:‘我這全真派最上乘的武功,要旨就在‘空、柔’二字,那就是所謂‘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郭靖聽了默默思索”。便是引用了《道德經(jīng)》的經(jīng)義。

李醉先生最后談到,《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蛇年春節(jié)上映,為春節(jié)提供娛樂與情感宣泄,影片精彩的動作場面、扣人心弦的劇情,能讓觀眾在觀影過程中獲得強烈的視覺和聽覺享受,在緊張的生活和工作之余,為觀眾提供了一種娛樂和情感宣泄的方式,放松身心,歡度新春佳節(jié)。




附錄:
首屆金庸華山論劍大揭秘文化高峰論壇在古城西安隆重舉行

(華商報 記者:趙彬/攝)長安老子文化國學研究院、金庸華山論劍文化學會主辦的首屆金庸華山論劍大揭秘文化高峰論壇在古城西安隆重舉行。

原陜西省人大副主任鄧理,原西安市常務副市長、市人大副主任郝樹茂,原渭南軍分區(qū)司令員寧保忠,原西安市政協(xié)副主席王俊仁,著名文化學者、金庸華山論劍文化學會名譽會長、長安老子文化國學研究院院長李醉,著名旅美畫家范炳南,金庸華山論劍文化學會副會長、2003年金庸華山論劍大型文化活動制片人,策劃者、組織者之一,陜西電視臺著名制片人,被金庸先生稱贊“華山論劍 ,組織有功”的郭敬宜女士,著名攝影家,陜西絲綢之路文化考察組組長、總策劃,2003年金庸華山論劍大型文化活動唯一指定全程攝影師劉德望,國家一級作家、西北大學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文杰,“世界華文創(chuàng)作成就獎”獲得者,當代文壇“禪解金庸第一人”姚展雄及眾多專家、學者等出席論壇。

金庸華山論劍文化學會名譽會長、著名學者李醉在論壇開幕式上致歡迎詞。金庸華山論劍文化學會名譽會長、陜西省文聯(lián)副主席高建群從嵐皋基地發(fā)來視頻,著名文化學者、文藝評論家蕭云儒從醫(yī)院發(fā)來視頻,祝賀論壇開幕。
中國國家武術散打隊、中國國家武術套路隊總領隊田蘇輝發(fā)來賀電。
近百名專家學者齊聚古城西安共論金庸文學“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武俠文學意義。論壇由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基地特邀專家、陜西廣電希望在線節(jié)目主持人劉鵬程擔任全程對話主持。
本次高峰論壇共分五個章節(jié)精彩呈現(xiàn),分別由:"中神通篇“之華山論劍話“緣起",“東邪篇“之金庸作品含深意,“西毒篇”之縱橫江湖肝膽氣,“南帝篇”之俠之大者家國情,“北丐篇”之位卑未敢忘憂國等主題組成,專家學者的精彩論述,令人聞之耳目一新,蕩氣回腸。專家學者們結合當下,深入淺出的揭示出了金庸武俠作品的蘊含的真正價值和寶貴的現(xiàn)實意義。
十七年前金庸華山論劍的策劃者、組織者、親歷者口述往事及首次公開的眾多了“華山論劍"實物展現(xiàn),將論壇不斷推向高潮。金庸的15部武俠小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以及《越女劍》,早已經(jīng)成為華人世界共同的文化和語言,影響力極為深遠。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金庸先生是電影導演、編劇、新聞學家、企業(yè)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等等,但最為人稱道的是其武俠小說作家的社會影響力。
首屆金庸華山論劍揭秘高峰文化論壇在古城西安的舉辦,便是向這位武俠文學泰斗致敬,并挖掘發(fā)揮其系列武俠作品中所彰顯的濃郁的家國情懷,弘揚中華主旋律,倡導華夏精氣神,傳承和弘揚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神。

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主席賈平凹,中國作家協(xié)會書記處書記吳義勤,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白燁,陜西省美術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趙振川為論壇開幕題詞祝賀















上天已經(jīng)待我太好了。既享受了這么多幸福,偶然給人罵幾句,命中該有,不會不開心的。
——金庸
王朔在《我看金庸》一文中對金庸的小說進行了猛烈抨擊,稱金庸的小說與“四大天王”、成龍電影、瓊瑤電視劇并稱為“四大俗”。面對這樣的批評,金庸不僅沒有拍案而起或反唇相譏,而是心平氣和地回應道:“上天已經(jīng)待我太好了。既享受了這么多幸福,偶然給人罵幾句,命中該有,不會不開心的”。金庸還表示,“四大俗”之稱,聞之深感慚愧。
金庸的這種態(tài)度體現(xiàn)了他的大度和謙遜,王朔在聽到金庸的回應后,坦言:“比起金庸先生來,我確實感到很慚愧”。



北大教授陳平原評價:“倘若有人想借助文學作品了解佛道,不妨從金庸的武俠小說入手?!?/p>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