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優(yōu)秀輔導員
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靈城東關小學少工委主任、德育副校長 朱艷
李奶奶,您年輕時真漂亮!靈璧縣鹿鳴社區(qū)的一間老屋里,幾個系著紅領巾的少先隊員圍坐在老人身邊,指著墻上泛黃的老照片嘰嘰喳喳。斑駁的陽光透過紗窗灑進來,照在老人含淚的笑臉上。這是我?guī)е?a class="keyword-search" >少先隊員們開展社區(qū)實踐的一個普通下午,卻讓30年輔導員生涯中無數(shù)個這樣的瞬間在記憶中閃閃發(fā)光。
1993年,剛從靈璧師范學校畢業(yè)的我回到家鄉(xiāng)小學擔任少先隊輔導員。面對講臺下那一雙雙清澈的眼睛,我暗下決心要做隊員們成長路上的星星火炬手。30年來,懷揣著對少先隊工作的熱愛與執(zhí)著,我把少先隊活動課從教室延伸到社區(qū),讓青春在社會實踐的土壤里生根發(fā)芽。
記得第一次帶隊員走訪時,隊員們站在李奶奶家門前局促不安,80多歲的老人熱情招呼著這群“小客人”。但很快,抹布和掃帚成了最好的破冰工具。當老人撫摸著老照片,講述她年輕時從外地嫁到這座小縣城的往事時,我分明看見隊員們眼中的好奇漸漸化作了理解和感動。
在“少年警?!钡姆ㄖ握n堂上,我看到了更令人驚喜的蛻變。我們把反詐知識編成生動的小故事,節(jié)假日組織“紅領巾巡講團”走進社區(qū)。有位七旬老人拉著我的手說:“孩子們講的反詐故事比電視里真實多了,我們聽得懂,也能記得??!”這種“小手拉大手”的模式,讓法治教育不再是枯燥的條文,而成了代際間溫暖的對話。
30年過去,當初的“小李”老師已生華發(fā),但每當看見新一代少先隊員胸前的紅領巾,我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最初的感動。在青春的賽道上,我愿繼續(xù)帶著隊員們用腳步丈量社區(qū),用心靈感受生活,讓星星火炬的光芒永遠明亮。

朱艷和少先隊員們開展紅色長廊參觀學習活動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