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一年多了,退休后的生活總有些單調(diào)。于是,就產(chǎn)生了回老家看看的想法。離老家雖然不算太遠(yuǎn),步行也就兩三個小時的路程。由于身體原因,加上不會開車,回老家全靠步行或搭車。離老家那么近,算來也有三年多沒有回去過了,是該回家看看了。
無論你走多遠(yuǎn),也無法走出老家的羈絆,老家的根伴隨著你的一生。當(dāng)你越走越遠(yuǎn),心中的羈絆也越來越纏綿。思考再三,決定回家走走,找回那些遺失的記憶。
踏上家鄉(xiāng)的土地,回到熟悉又陌生的小村莊,說它熟悉,因為我在這里生活了二十多年,說它陌生,由于近年回去的少,真的忘卻了許多東西,只能從那些記憶的碎片中找回一些對村莊的記憶。

站在村前放眼望去,郁郁蔥蔥的樹木覆蓋了多年光禿禿的荒山,無法機耕的山坡地變成了整齊的梯田。過去坑坑洼洼、崎嶇不平的小路,現(xiàn)在已變成寬闊平坦的大馬路。村里建起了衛(wèi)生室、圖書室、幼兒園。家家戶戶通了自來水,廁所也得到改造,以前蒼蠅滿天飛,臭烘烘的茅坑不見了,這在以前是不敢想像的事。
和幾個村民們閑談得知:以前,每年一出正月,村里青壯年勞力基本走光了,都撇家舍業(yè)“下煤窯”、“搞建筑”外出打工去了。村里只有留守老人和兒童,變得空蕩蕩的?,F(xiàn)在很多在外謀生的鄉(xiāng)親們都紛紛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工作隊和村委會牽頭找門路,養(yǎng)牛、養(yǎng)豬,搞種植養(yǎng)殖,再也不用“一人打工漂他鄉(xiāng),老婆孩子淚汪汪。”而是回歸了“三十畝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坑頭,”炊煙裊裊,雞犬相聞的田園生活。
晨曦破曉,第一縷陽光探過田埂,含羞草仿佛是一個個羞澀的少女,半掩臉頰,在微風(fēng)中輕輕搖曳,路邊,野花不甘寂寞地綻放,色彩斑斕,在晨風(fēng)中翩翩起舞。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蕩著河里綠盈盈的水草,穿過古樸的小橋,流水聲與鳥鳴交織成一曲悠揚的田園交響樂。河水滋養(yǎng)著兩岸的土地,也滋養(yǎng)著村莊里的父老鄉(xiāng)親。小橋旁,幾位村姑正洗衣,棒槌起落間,水花四濺,蜜蜂們嗡嗡的在花叢里飛來飛去,為這絢爛的季節(jié)增添了幾分活力。

小村莊的夜晚并不寂靜,偶爾,一兩聲犬吠劃破夜空,那是月亮引出的詩意,還是夜歸人的腳步聲,驚動了狗狗們香甜的夢。螢火蟲那些失眠的精靈,開始在夜色中翩翩起舞,不經(jīng)意間,便有意無意地將整個村莊輕輕點燃。沒有入睡的孩子們追逐著這些光點,笑聲在夜空中回蕩。
我的村莊,不僅有著如畫的風(fēng)景,更有著濃厚的人文情懷。這里的人們,用勤勞與智慧,編織著屬于自己的生活。每個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無論是田間勞作的農(nóng)人,還是樹下乘涼的老人,亦或是追逐嬉戲的孩童,都是這幅田園畫卷中的一首詩。

歲月悠悠,我的村莊在時光的長河中靜靜流淌,它見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與變遷,卻始終保持著那份最初的純真。在那里,每一縷炊煙、每一抹月色,甚至每一聲狗吠,都是我心中最美的風(fēng)景,雕刻著我心中永恒的家園。
我真想找村委會說說,給我批一處房場,我要回這里生活下去。
作者:卞廣軍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