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萬物和生——故宮博物院藏動物題材繪畫特展”在故宮博物院文華殿書畫館開展,此次展覽為期兩個月,將持續(xù)至6月29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本次展覽,僅國家一級文物就有34件。這也是故宮首次以動物為主題舉辦的特展,集中展示動物題材繪畫領(lǐng)域的豐富收藏。展覽精心遴選63套、共計117件自五代至清代的珍貴作品,涵蓋了禽鳥、走獸、草蟲、鱗介等多個門類,名家匯聚、流派眾多、技法多樣。

歷代畫家們借描繪動物,來抒發(fā)情感、表達心境、體現(xiàn)民族特性、象征時代精神。

走進展廳,領(lǐng)先的既是有 “黃家富貴”之稱的五代時期黃筌的《寫生珍禽圖》,當(dāng)教科書上的古代真跡躍然眼前,給人帶來的震撼可想而知。此畫描繪了24只禽鳥、昆蟲及龜類,是古代工筆花鳥畫的經(jīng)典之作,對后世影響極為深遠。

五代 黃筌 寫生珍禽圖卷(局部)

點擊圖片進入“名畫記”,看完整高清影像

宋代崔白的《寒雀圖卷》意境生動、筆墨精湛,描繪了冬日棲息在枯枝上的九只麻雀,它們或棲或飛,顧盼相和,營造出蕭瑟寒冬中生命的堅韌與活力。

宋 崔白 寒雀圖卷(局部)

點擊圖片進入“名畫記”,看完整高清影像

此次,本次展覽還有宮廷畫師、意大利人郎世寧的《十駿圖萬吉骦軸》,畫家以和真馬相近的尺寸來創(chuàng)作,以細膩的筆觸描繪出馬的神態(tài)、皮毛的質(zhì)感,輔以光影透視法,使得馬的肌肉分毫畢現(xiàn),形象逼肖,充滿力量感。

郎世寧 十駿圖·萬吉骦軸

點擊圖片進入“名畫記”,看完整高清影像

元代任仁發(fā)的《二馬圖卷》將花馬的矯健、棕馬的疲態(tài)刻畫得淋漓盡致,但此畫主旨卻是畫家以肥馬比喻搜刮民脂民膏、不受約束的貪官污吏,以瘦馬比喻勤政清廉而不受重用的士大夫,對元代吏治腐敗進行了批判,是古代藝術(shù)史上極具思想深度的作品。

元 任仁發(fā) 二馬圖卷(局部)

點擊圖片進入“名畫記”,看完整高清影像

故宮博物院書畫部研究館員魯穎表示:動物畫兼具藝術(shù)性、人文性和科學(xué)性三大特點。展覽特別精選清宮舊藏的《鳥譜》《獸譜》與《海錯圖》等珍貴圖譜集中呈現(xiàn),充分展現(xiàn)了古代博物畫的獨特魅力。這類作品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更蘊含豐富的自然科學(xué)知識,“非常適合家長帶小朋友進行學(xué)習(xí)參觀”。

來源:BRTV新聞(記者 :鄧耀明 蔡晶晶)

視頻編輯:何羿翯 畢軒語

圖文編輯:吳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