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適度傾訴治愈,過度吐槽致郁。
《乘風2025》二公之后,浪姐們的排練視頻再次刷屏。倪虹潔、李嘉琪放飛表演,咄咄逼人,卡琳娜忍俊不禁,防御性后撤,一首《Salt》硬生生演成了《后媽茶話會》。

《后媽茶話會》是音樂短片《The Villains Lair Season》(又譯作《迪士尼惡人谷》)第一季中的一集,白雪公主的后媽、長發(fā)公主的后媽和灰姑娘的后媽湊在一起下午茶,懟天懟地懟閨女。這樣的閨蜜吐槽局,相信也曾在你的生活中重復過很多次,是否也覺得很解壓?

但是——轉(zhuǎn)折來了——心理學老師卻提示你:遠離愛吐槽的閨蜜!你認為傾訴能緩解焦慮,堅信“girls help girls”的互助精神,但事實是:每次吐槽后心情反而更沉重,甚至陷入更深的焦慮。這種看似溫暖的“情緒互助”,其實是一個精心偽裝的負面情緒陷阱!

反芻是指某些動物將半消化的食物從胃里返回嘴里再次咀嚼的行為。而“共同反芻”可不是指牛羊聚在一起開“反 芻”宴會,它其實是一種心理學現(xiàn)象。

共同反芻效應(Co-Rumination)指個體或群體反復討論負面問題卻無法解決問題,反而加劇焦慮和抑郁情緒。這個概念由美國心理學家阿曼達·羅斯(Amanda Rose)提出,并且總結了“共同反芻效應”的三個核心特征——重復、沉浸和傳染。
圍繞著同一個問題進行重復性對話,但只是為了說而說,并非尋求解決方案;參與者們因為話題的消極氛圍,而沉浸在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之中;當情緒形成共振,負面情緒就會在參與者之中傳染開來。后媽吐槽,公主遭殃!

看,是不是非常符合你和閨蜜的“吐槽局”?她的渣男友屢教不改,總有新劣跡拿出來邀請你共同批判,但你知道他倆分不了,當她一番房倒屋塌的情感發(fā)泄之后不久,兩人又會愛得驚天動地,而你卻因為共情而對“他們男人”產(chǎn)生了負面印象,開始懷疑自己的男友是不是隱藏得太好了?一番吐槽之后,閨蜜并沒有被治愈,但“愛情焦慮癥”卻已經(jīng)成功傳染給了你。

這就是“共同反芻效應”,它告訴我們:負面情緒不會因為吐槽而消失,只會從一個個體傳染給另一個個體。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能從他人身上感受到“低氣場”,因為“喪”真的是會傳染的!焦慮,如同噩夢,反復沉溺無異于自虐,而拉你入夢的人,或許別有用心。

既然焦慮和抑郁是“情感傳染病”,為什么要格外提防閨蜜間的吐槽呢?那是因為:共同反芻效應更容易發(fā)生在女性之中!

男性傾向于通過行動或轉(zhuǎn)移注意力緩解壓力,而女性更傾向通過傾訴獲得同伴支持與認同,但這種負面情緒的傾訴,短期內(nèi)固然可以緩解孤獨和無助感,長期如此則會讓人陷入“情緒共鳴—負面強化”的惡性循環(huán)。這一點已經(jīng)在神經(jīng)科學層面得到了證實。我們大腦中有一部分結構被稱為默認模式網(wǎng)絡(DMN),可以理解它是大腦待機時運行的“后臺程序”。吐槽時,默認模式網(wǎng)絡相關的腦區(qū)會積極處理各種情緒,長期激活會抑制前額葉皮層的理性決策功能,簡而言之,反復吐槽可能削弱人的理性判斷力。雖然不想承認,但這也許就是女性更容易被情感左右行為的生理原因之一。

也許有的姐妹會說:我吐槽就是為了發(fā)泄,難道將委屈悶在心里就是健康的嗎?確實,傾訴會釋放多巴胺,緩解情緒緊張,但是“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一次吐槽是緩解,反復吐槽就是逃避!過度依賴吐槽的快感,就會削弱我們主動解決 問題的能力。吐槽一時爽,一直吐槽,就會……變成祥林嫂!
女性情感細膩是天賦的性別優(yōu)勢,但也因此成為“共同反芻效應”的突破口。閨蜜之間的適度傾訴是“girls help girles”,過度吐槽是“women undermining women”!

現(xiàn)實中,我們要謹防沉迷于閨蜜吐槽的情緒泥潭,網(wǎng)絡世界里,我們更要警惕“共同反芻”式的營銷陷阱!

請回答:如果你屢屢面試失敗,應該在社交網(wǎng)站加入以下哪個小組?
A 面試失敗互助小組
B 同期入職慶祝小組
如果你選A,那么你就又將被“努力無用”“黑幕曝光”“這個世界太難了”之類的負面情緒所包圍,陷入群體emo的噩夢,加劇失敗情緒的傳染。更可怕的是——社交媒體算法將會給你推薦更多同類內(nèi)容,形成信息繭房,此后你將陷入焦慮的泥潭,難以脫身!記?。涸绞抢涞臅r候,越要靠近火源!

你一定刷到過這樣的視頻吧——婚姻不幸的大姐堅持自主創(chuàng)業(yè);農(nóng)村出身的孩子都市辛苦打拼;路遇擺攤老人買光其所有貨品…… “這個世界破破爛爛,總有人在縫縫補補”聽起來很感動吧?呵呵。你可知道:你看到的這個破爛“世界”,都是幕后推手特地剪破的?用“苦難敘事”收割用戶情緒價值,正是網(wǎng)絡營銷號對“共同反芻效應”的卑劣應用。他們通過對“不幸”的渲染,強化“受害者”身份認同,引發(fā)女性用戶的情緒共振。于是,你“即便自己過得不如意也看不得人間疾苦”,點贊、轉(zhuǎn)發(fā)、捐款,買小黃車…… 這個網(wǎng)絡“閨蜜”,不僅帶給了你“焦慮”,更帶走了你的錢包。

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網(wǎng)絡上,如果你不想焦慮、抑郁、emo、絕望、恐懼,就遠離所有打著“治愈”旗號的群體。真正能改變狀態(tài)的,一定是隔離,而不是流連。

這篇文章并不是想離間你和閨蜜的感情,事實上更建議你分享給閨蜜共同閱讀,因為接下來要講地對你們都有用處——如何走出“共同反芻效應”的誤區(qū)。

吐槽可以,但要有“目的”
“我為什么這么慘”這樣的句式對改變事實毫無幫助,可以作為吐槽的開頭,但不 能成為吐槽的主體,我們真正要討論應該是做些什么來遠離焦慮。吐槽這個世界對肥胖的惡意,不如共同制定“20日運動計劃”,互相監(jiān)督,彼此鼓勵,堅持完成。
突破包圍,X掉焦慮
一定要給你的網(wǎng)絡安裝一道“標簽”堤壩,所有營銷負面情緒的圖文、視頻產(chǎn)品都及時的叉掉,點擊“我不感興趣”,甚至遇到營銷感嚴重的,要仗義出手,勇敢投訴。凈化自己的網(wǎng)絡足跡,告訴大數(shù)據(jù):焦慮,別來沾我的邊!
傾訴治愈,吐槽致郁
以“共同反芻效應”為標準,正確區(qū)分“有效傾訴”和“無效反芻”的差異。適度的情緒宣泄屬于一種“自我暴露”行為,可以增加彼此的信任感,促進弱勢群體形成同盟;重復吐槽,除了讓聽眾心情變壞之外,毫無意義,甚至可以懷疑是在故意傳播焦慮。

《后媽茶話會》的原名是《Tough Love》,直譯為《嚴厲的愛》,愛必須是雙向的交流,而不能是單向的指責,否則就會變得無理且執(zhí)拗。所以,請對向你傾銷焦慮的閨蜜勇敢說“NO”!真正的閨蜜一定是會既能提供情感支持又能協(xié)助解決問題的那個人,而絕不會是將你拉入情緒深淵的那個人。
勿讓你和閨蜜的聚會從“公主party”變成“后媽茶話會”,無節(jié)制的發(fā)泄終將變成對自己的詛咒!要相信:真正的治愈不是重復傷口的形狀,而是共同尋找愈合的藥方。
編輯:Yuri
撰文:魚龍曼衍
設計:姜黑勒久
圖源:小紅書、IC Photo、網(wǎng)絡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