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年前,日本文化研究所(Japan Culture Lab)推出了一部以搞笑戲謔的方式介紹日本傳統(tǒng)的系列片——《日本之形》(日本の形)。不過,不要覺得里面所有的介紹都是準確無誤的。就好比下列這個場景,閣下該如何應對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壽司店門口神秘的“鹽堆”

壽司店出來后,你看到了門口擺著一碟鹽。這時候你想起紀錄片里說的“如果你覺得壽司太淡,請盡情品嘗這些鹽”,正好你覺得剛剛吃下去的壽司并沒有刺激你的味蕾。那么面對這一小碟鹽堆,你會選擇吃還是不吃呢?

如果你和這些演員一樣嘬著這些鹽,那么恭喜你——成功破壞了壽司店店主辛辛苦苦設下的“結界”啦!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日本之形·壽司》的最后一幕 兩位社畜蹲在壽司店門口吃碟子里的鹽

這一碟鹽可不是擺放在門口的免費調味料,而是用來清除邪祟、祈求生意興隆的“盛鹽”(日語稱盛り塩 mori-shio)。也就是說,你吃了它,就相當于撕了門頭上的符紙,壞了店里的關公像,扯了大蒜和桃木劍……

不過不要害怕,它的禁忌和后果也遠沒有那么夸張。我們先了解一下,這個小小的鹽堆為何具備如此大的“魔力”,以及它會出現(xiàn)在日本這一國度的哪些地方和場景之下。在未來某一天,當你在日本的街頭巷尾city walk,又或者你受邀前往哪位日本人的家中,當看到這個鹽堆,你就不會感到奇怪,想著鹽為什么不放在調味盒里,也不會因為忍不住吃它而鬧了笑話啦。(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日本,

盛鹽幾乎處處可見

在日本文化中,“盛鹽”擁有驅邪轉運與招財納福兩大功能,而它們都與人生之命運息息相關。因此,這也讓盛鹽出現(xiàn)在日本的各種地方,大到莊嚴的神社,小到個人家居房間。在日本人心中,一碟鹽蘊藏著無限的可能。

從空間布局來看,盛鹽主要擺放在空間的出入口與水氣聚集之處。在神社鳥居、居家玄關及商鋪門口等出入要地,日本人通常會對稱擺放兩碟鹽堆形成結界,以阻隔邪氣入侵;而餐飲業(yè)者為招攬客流,則采用單碟陳設。在水氣聚集的廚衛(wèi)洗盥空間,盛鹽發(fā)揮吸附負能量的凈化功能,化解所謂的“水滯招陰”。因此,制作盛鹽的原料必須嚴格使用未經(jīng)精制的天然海鹽,與日常生活中的食用鹽形成本質區(qū)別。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神社門口整齊地擺著兩碟盛鹽

在日本,盛鹽的擺放方位有著不少講究,甚至盛鹽器具的色彩也有不同的說法。比如,西方擺黃碟聚財帛,東方用紅碟旺仕途,南方置金碟育才華,北方選綠碟平心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同形狀與不同顏色碟子的盛鹽

除東西南北四大方位,在東北方位的“外鬼門”與西南方位的“內鬼門”放置盛鹽也有著不同的效果。而這些方位的說法,也與日本的妖怪文化等民俗文化息息相關。如果你在日本旅行或走進別人家里,看到一碟盛鹽,也不用認真分析它的方位和擺放的作用。只要記住,它承載著日本人對平安、美好的祈求就可以啦。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盛鹽的不同擺放方位

鹽堆造型各異,最常見的便是八角錐和圓錐形狀。八角錐造型象征“八方來財”,而圓錐體則寄托對圓滿的世俗愿望,同時在實用層面,兩者也便于維持形態(tài)穩(wěn)定。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八角錐形與圓錐形的盛鹽

而這些多元形狀離不開日本神道教信仰的宇宙觀。日本人自古信仰山林樹木,并且認為山林是神所降臨的場所,象征著從天而降的巨大存在與無法撼動的中心。而盛鹽類似小山形狀的原因,也源自日本人的這種思想。鹽的錐型模仿山的形狀,以錐體象征連接天地的神降通道,祈求神明的降臨。

當然,一碟盛鹽不能永久存放。日本人一般在農歷初一與十五更新鹽堆。舊鹽的處理講究回歸自然,或溶于流水,或撒入土地,體現(xiàn)“塵歸塵”的循環(huán)理念。不過請記住,換掉的盛鹽還是不可以吃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鹽自古成為島國的“護身符”

看到這里,相信你已經(jīng)了解到“盛鹽”的基本知識,也不會貿然吞食。那么我們再進一步追問——為什么鹽在日本具有凈化的作用呢?

日本鹽文化中的神圣意象可追溯至奈良時代(710-794年),相當于我們中國的盛唐時期。鹽承擔著驅邪凈化的使命,便可追溯到成書于奈良時代的日本史書——《古事記》。書中記載,創(chuàng)世神伊邪那岐為了見自己死去的妻子伊邪那美,只身一人來到了黃泉之國。然而在那里,伊邪那岐不小心見到亡妻魂魄的丑陋身姿,于是便從黃泉之國逃離?;貋砗?,他在阿波岐原想要將自己從黃泉之國帶回來的污穢洗掉,此時所用的就是海水。而鹽就是從海水中提煉而來的,日本人深信,鹽也具有一定的凈化效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伊邪那岐(右)與伊邪那美(左)

這則神話確立了鹽作為禊(即臨水祓除不詳?shù)募朗拢┑闹匾ノ铩赐ㄟ^物理清潔實現(xiàn)精神凈化,也在后來分化成了日本文化中的不同儀式。首先就是每半年在日本舉行的凈化儀式“大祓”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日本“大祓”儀式中的一環(huán)

《原神》玩家應該對這個詞不陌生,游戲中也有不少凈化鎮(zhèn)物的互動環(huán)節(jié)。而現(xiàn)實中的“大祓”,則是用海水把沾在身上的污穢清洗干凈,將罪穢交由海水的鹽分消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游戲《原神》中“神櫻大祓”支線任務中的一幕

其次在相撲競技領域,源自神事表演的相撲至今保留著撒鹽的傳統(tǒng)。賽前幾日進行的“土俵祭”中,力士將鹽粒拋灑于土俵(相撲擂臺),既是對神道教、儀式的傳承,也暗含用鹽來隔絕邪氣的思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相撲運動員在場上撒鹽

最后在生死儀禮中,葬禮歸家者需在門前和自己身上撒鹽,以防讓死亡的污穢進入家中。而這種行為,正是一種神話的世俗化表現(xiàn)。

這種貫穿生死、連接神俗的鹽文化,在器物層面催生出“盛鹽”等獨特之物,在儀式層面轉化為大小不一的行為舉止,它們共同構建起日本民俗信仰中有關“鹽”的網(wǎng)絡。在這個被海水包圍的國度,鹽作為海水的結晶,始終作為溝通有形與無形世界的媒介, 維系著日本文化中對潔凈的獨特見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除了驅邪還能招攬,

這個功能竟與中國有關

前面提到盛鹽有兩大功能,第二便是招財納福。不少壽司店門口擺放盛鹽,便是出于招攬顧客的目的。你或許要問:驅邪轉運和招財納福似乎有些沖突,為什么盛鹽會同時擁有這兩大功能呢?其實,后者的功能正是與中國歷史中“羊車望幸”的故事息息相關。

故事發(fā)生在西晉。西晉皇帝司馬炎擁有眾多后宮妃嬪,而他臨幸妃子的方法并非是我們在古裝劇中常見的“翻牌子”,而是坐著羊車,讓羊在宮中隨意行走。羊車停在哪里,司馬炎就到哪里寵幸嬪妃。于是有位聰明的宮人為吸引皇帝的羊車,利用羊的喜好,把竹枝插在門上,把鹽水灑在地上。羊因喜歡鹽水的味道,便停下吃食,于是羊車就停在她的宮門口。在這個歷史故事中,鹽就承擔著“招納”的功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西晉武帝司馬炎畫像

當然,相關的故事也有不少變體,例如故事發(fā)生的時代并非西晉而是秦朝,皇帝駕駛的也不是羊車而是牛車,宮女嬪妃所做的不是在竹葉上撒鹽水,而是將鹽堆直接放在門口……眾說紛紜之中,不變的則是吸引皇帝前來的關鍵道具——鹽。而鹽所代表及其引申出的招財納福、招攬顧客、商運亨通等說法也逐漸傳入日本,與奈良時代的驅邪清潔的功能相合并,為許多商人所用。因此,現(xiàn)在我們在日本壽司店門口看到的盛鹽,也同樣承載著吸引顧客的作用

這樣看來,壽司店門口的盛鹽似乎并沒有那么“晦氣”。但還是開頭所講的,店主們辛辛苦苦設下的“術陣”,還是不要破壞它比較好吧。更何況,小心拉肚子。(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結語

以上向大家簡單介紹了盛鹽的功能、擺放講究以及相關的歷史背景。一碟小小的鹽堆,不僅蘊藏著日本島國在近千年形成的有關“凈化”的系統(tǒng)思考,還與一衣帶水的中國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兩種各異的文化內涵在同一片海中相互交融,又提煉、濃縮在這一個小小的物件之中。

當你下次在日本的街頭或是在影視中看見這一碟鹽,你大可因為了解它而會心一笑。笑它偶爾被異國他鄉(xiāng)的饞嘴食客盯上,也笑它不論是為驅邪轉運還是招財納福,都要頂著尖尖的腦袋,為人類對未來的美好期盼而傲立于曝曬與風霜之中。

- 完 -

走在路上

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好

我們一起出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