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五一”,北京動物園“上新”了!新增展示動物8種21只,目前已經(jīng)全部展出。游客朋友可在這個“五一”假期來到北京動物園尋找它們的足跡,開啟一場奇妙的自然之旅。

北京動物園副園長盧雁平介紹說,此次新增展示物種共8種21只,包括眼鏡王蛇、綠孔雀、山魈、綠狒狒等多種珍貴物種。為了讓新展出的動物更加適應動物園的生活,工作人員也是為它們做了充足準備,包括飼料的適口調(diào)整、生活環(huán)境的豐容措施提升等,讓它們能夠在北京動物園生活得舒適健康。這些“上新”的珍貴物種究竟有何神秘之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綠孔雀:中國唯一的本土原生孔雀

我國各動物園里其實有很多孔雀,但多數(shù)是藍孔雀。藍孔雀主要分布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等國,是印度的國鳥,至今已成功被引種至世界各地進行人工飼養(yǎng)。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物種紅色名錄評估藍孔雀為無危(LC)等級(BirdLife International,2016)。

而此次在北京動物園兩棲爬行館西北側(cè)獸舍展出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綠孔雀可謂珍貴十足。綠孔雀主要分布于柬埔寨、中國、印尼、老撾、緬甸、泰國、越南等國。20世紀以來,由于人為干擾,綠孔雀棲息地破碎化嚴重,其分布范圍也大幅度縮減,隨之而來的是種群數(shù)量急劇下降。

目前,綠孔雀全球種群數(shù)量估計在1萬到2萬只之間,原分布區(qū)印度東北部、孟加拉、馬來西亞、泰國半島的綠孔雀可能已經(jīng)滅絕。IUCN物種紅色名錄將綠孔雀由2008年的全球性易危(VU)等級提升為全球性瀕危(EN)等級(Birdlife International,2016)。

綠孔雀在中國僅見于云南西部、中部和南部,是我國唯一的本土原生孔雀,且數(shù)量稀少,目前不足500只,為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物種,也是我國極度瀕危的野生動物物種之一。它們主要棲息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熱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混交林,尤其喜歡在疏林草地、河岸等空曠的開闊地帶活動。

北京動物園此次引入的綠孔雀不僅具有展示功能,同時還是異地保護的典型案例。為了能夠讓綠孔雀生活得更加舒適,技術(shù)人員為其設計了高低不一的棲架,讓它們能夠盡情展示高傲的美。

眼鏡王蛇:蛇類中的頂級捕食者

眼鏡王蛇堪稱蛇中之王,北京動物園此次新引入的眼鏡王蛇已入住兩棲爬行動物館二層展缸內(nèi)。

據(jù)了解,眼鏡王蛇是中國蛇類里最大的毒蛇,生活在中國南方的溫暖地方,包括四川的攀枝花、云南、廣西、廣東、福建、湖南、江西甚至西藏墨脫等地。它也是世界上體形最大的毒蛇之一,全身長度可以超過5米,相當于差不多三個成年人的長度。

眼鏡王蛇的排毒量非常大,捕食的時候,平均一次排出的毒液做成干毒可以達到100毫克,是銀環(huán)蛇的二十多倍。眼鏡王蛇在發(fā)威的時候,會揚起脖子,脖子會像眼鏡蛇一樣扁。但是它們和眼鏡蛇不一樣的地方在于,扁脖子的地方?jīng)]有復雜的“眼鏡”斑紋,只有幾條白色的橫紋。頭頂除了兩枚頂鱗之外,后方還有一對大鱗片,叫做枕鱗。

眼鏡王蛇的毒液是一類混合毒素,有神經(jīng)毒素和血循環(huán)毒素,以神經(jīng)毒素為主。神經(jīng)毒素大部分是多肽,作用是抑制神經(jīng)和肌肉的傳導性。被咬者表現(xiàn)為肌肉麻痹,并出現(xiàn)呼吸衰竭和驚厥,嚴重了會出現(xiàn)呼吸的肌肉麻痹,如果不及時搶救,就會因為呼吸停止而死亡。而血循環(huán)毒素能毒害心血管系統(tǒng),讓被咬的人發(fā)生凝血功能障礙,出血后不容易止血,最終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眼鏡王蛇的食譜上并不包括人類,也不會主動攻擊人。它們主要吃別的蛇或者蜥蜴。它們一旦捕到獵物,往往直接用嘴把獵物的頭移過來,從頭開始吞食。眼鏡王蛇的毒液除了殺死獵物之外,也會逐漸將獵物消化。

可以說,眼鏡王蛇是蛇類中的頂級捕食者,是南方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非常重要的物種。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眼鏡王蛇。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據(jù)了解,因其飼養(yǎng)難度較大,北京動物園的飼養(yǎng)隊專門為眼鏡王蛇配備了飼養(yǎng)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傅”。玻璃展缸里的環(huán)境模擬了大自然的生態(tài)景觀,多種墊層不僅讓動物生活得舒適,還能夠讓展廳里的綠植生活得更好??恐参锾峁┑难鯕饧皾穸冗_到了動物所需,讓眼鏡王蛇的生存環(huán)境更加靠近大自然。

山魈:世界上最大的猴科靈長動物

山魈在我國古代被認為是山里的一種精怪。傳說它可以模仿人類的笑聲騙人,甚至流傳有吃小孩的傳說?!渡胶=?jīng)·海內(nèi)經(jīng)卷》曾有記載:“南方有贛巨人,人面長臂,黑身有毛,反踵,見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狈g成白話就是:南方有一種名字叫“贛”的巨人,長著張人臉,手臂非常長,身上有黑色的長毛,只有一只腳,腳踝是反著長的。它還有模仿能力,看到有人笑它就會學著笑,嘴巴大到把它的臉都遮住了。它十分怕人,看到人來就跑了。

但實際上,山魈是世界上最大的猴科靈長動物,體型健壯,頭大而長,鼻骨兩側(cè)各有1塊骨突起,表面呈淡藍色,因山魈面部似鬼魅狀,古人稱其為“山中之鬼”。山魈為群居動物,經(jīng)常嬉戲于叢林及巖石間,喜歡棲息于稠密的熱帶多巖石地帶,主要生活在非洲的喀麥隆薩納河南部、 赤道幾內(nèi)亞的比奧科島、 加蓬和剛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山魈。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熱帶地區(qū)豐富的物種為山魈提供了多樣化的飲食選擇。山魈不僅吃葉子、水果等植物,而且吃蜘蛛、蝸牛等無脊椎動物,甚至還吃鳥類、烏龜、老鼠等小型脊椎動物。如果有機會,山魈還會食用更大型的脊椎動物。

山魈非常好斗,領頭的山魈牙齒長而尖銳,爪子也鋒利,臂力是正常成年人的3倍,發(fā)起怒來連豹子都要敬畏三分。有時山魈為了覓食,會成群結(jié)隊跑到人類耕作區(qū)覓食,給人類生活造成巨大沖擊。

隨著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發(fā)展,山魈的棲息地也遭到嚴重破壞,甚至遭到人類的捕殺,造成數(shù)量銳減。2016年11月22日,山魈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易危物種(VU)。山魈還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mào)易公約》附錄I,并被列為非洲公約的B類物種。

狒狒:非洲叢林的綠衣戰(zhàn)士

與山魈一同在北京動物園臂猿館全新亮相的綠狒狒亦稱橄欖狒狒或東非狒狒,屬于靈長目、猴科。它們在熱帶稀樹草原、草地、開闊的林地、石礫山地等區(qū)域都能生存,是一種常見的非洲靈長動物,在撒哈拉沙漠周邊的南部非洲國家都有分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綠狒狒。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綠狒狒體型較大,成年的雄性綠狒狒可以長到1.5米長,25千克重,雌性綠狒狒個體比雄性小,大約1.1米長,14千克重。綠狒狒的頭長得和其他猴子有很大的差別,一雙小眼睛深陷在高高的眉骨下,一張長長的像狗一般的吻部,使它們的臉看起來和埃及神話中的阿努比斯神有些相像,因此又被稱為努比斯狒狒。

雖然被叫做綠狒狒,其實它們并不是綠色的,它們毛發(fā)的整體顏色由黃色、棕色至黑色交替形成了暗灰的橄欖色。綠狒狒的食性很雜,從各種植物的葉子、果實、根莖、樹皮、樹的汁液,到蝎子、爬行動物、鳥卵、鳥類、野兔和小羚羊等都在它們的食譜里。

來源:北京日報微信公眾號、新京報、中國綠色時報、科普中國、吉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昆明動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