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幸福的時光就是活到五十多歲,退休了,開始過著的自由的日子,不用再奔波了,孩子們也都長大成人,不用再操心了。

話是那么說,但看看周圍,五十多歲的父母幫兒女的比比皆是。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所以五十歲以后,可能是父母幫兒女最關鍵的時期;

雖然從生理來說,父母已經完成了大部分的養(yǎng)育任務,但其實,還有三個特別重要的忙,你必須幫孩子。

無論是有錢還是沒錢,這些事一定要去做。

提供心理支持,讓孩子們穩(wěn)得住

父母要幫的第一個忙,就是給孩子們穩(wěn)住的力量,孩子們都長大了,但并不代表他們不需要依靠父母的心理支持。

很多家長可能會覺得,“哎呀,孩子已經工作了、結婚了,自己也有家庭,哪里還需要我操心?”

但恰恰是這個階段,孩子們在職場上最容易面臨壓力,尤其是當孩子經歷事業(yè)低谷或者婚姻危機時,他們最需要父母的心靈支持。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如果一個年輕人,被加班整瘋了,或者被莫名其妙優(yōu)化了,痛苦不堪的時候,作為一個成年人,他不能倒下。

這個時候能安慰他的,只有父母。

哪怕僅僅是一句話“你不孤單,爸媽永遠在背后支持你”,這話是孩子心理的一劑良藥,能夠幫助他們穩(wěn)定情緒,找到重新出發(fā)的勇氣。

這句話也代表著安全感,一個人只有在情感上感到安穩(wěn)、無壓力的時候,才會更有力量去面對外部的挑戰(zhàn)。

而父母,正是孩子情感安全感的來源之一。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就像我的鄰居張女士的兒子,工作十年了,突然被裁員。

兒子和兒媳為此天天吵架,差點離婚了,張女士和丈夫讓兒子回家里住一段時間;

那期間他們并沒有過多責怪兒子,而是每天都會跟兒子聊聊天,鼓勵他再試一次。

后來,兒子重新找到了新工作,而且比以前更有信心了,兒媳婦從那以后再也沒有提離婚了。

所以無論如何,父母都應該抽時間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問候,或者簡單的陪伴,都會對低谷中的他們有莫大的安慰。

教孩子理財,讓他們有財務自由的能力

很多年輕人畢業(yè)后進入職場,因為缺乏財務管理的知識,他們往往花錢不節(jié)制,幾乎每個年輕人都是月光族。

等到他們到了30歲,甚至40歲的時候,才會意識到儲蓄的重要性,結果后悔都來不及了。

父母50歲的時候,孩子大概就是20多歲30歲,可能還沒結婚,正是大手大腳的時候;

父母可以幫孩子養(yǎng)成儲蓄和投資的習慣,或者教他們理性消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雖然很多孩子可能會反感父母這么做,但如果從小就開始財經教育的家庭,孩子可能更傾向于接受這樣的安排。

另外,現(xiàn)在流行一種生活方式叫“啃老”,所以父母更加應該有意識地幫助孩子規(guī)劃財務,避免全家都陷入財務泥潭。

教孩子獨立思考,讓他們有主見

這個話題是老生常談了。無論有沒有錢,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判斷力才是他們立足社會的核心競爭力;

尤其在這個信息爆炸、復雜多變的時代,孩子們必須學會獨立判斷,避免被外界環(huán)境或他人的意見所左右。

也許孩子小的時候,很多父母總是喜歡替孩子做決定,父母會覺得“我比你有經驗,所以我來決定”。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是,孩子逐漸長大了,他們應該有更多的機會去做自己的決定,甚至犯一些小錯誤,這樣才能從中學到真正的經驗。

小紅書上有個網友分享了一個帖子,網友說他一直以來都過得很順利,家庭條件好,父母也很照顧他。

可是,當他大學畢業(yè)后進入職場,發(fā)現(xiàn)很多事情自己根本沒有辦法獨立處理

因為之前父母一直幫他做決策,他從來沒有機會自己去面對復雜的選擇,網友很焦慮,開始失眠。

后來,網友通過心理咨詢才意識到,父母的過度保護讓他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直到三十多歲他才開始努力培養(yǎng)自己決策的能力。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yǎng)雖然從小就應該做,但并不是每一個家長都懂得這一點;

也許到了50多歲,家長才慢慢領悟到了這一點,那么這個時候開始對孩子的培養(yǎng)也并不遲,這更多的也是對自己的幫忙。

50歲以后,很多父母會開始進入退休狀態(tài),但其實父母的作用并沒有結束,相反,父母的一些幫助反而變得更加重要。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怎樣成為全家的“寶”,就是主動幫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The End - 作者-李眉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lián)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