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資料圖(央視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張崢

調皮的宇宙空間旅行者小行星,幾乎每天都在造訪地球?;蚪o地球帶來一閃而過的浪漫,或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

今年2月,一顆名為2024 YR4的小行星將于2032年撞擊地球的新聞讓全球不淡定,聯(lián)合國為此首次啟動了《行星安全協(xié)議》,以應對這一潛在威脅。

如今,過了2個多月,調皮的2024 YR4去了哪里?

4月28日,封面新聞在成都采訪了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小行星防御專家李明濤。“按照目前監(jiān)測數(shù)據(jù),2024 YR4在2032年撞擊地球的幾率趨近于零,但是它撞擊月球的風險卻在增加??茖W家仍然在密切監(jiān)控它?!?/strong>

李明濤介紹,我國計劃將在嫦娥七號、嫦娥八號任務中,安排月震儀,到時候,小行星撞擊月球產生的震動效應,就有可能被人類用來研究月球的內部結構?!靶⌒行遣⒎峭耆怯泻o益的,比如掉落在地上的隕石,能給我們帶來宇宙的信息,還有一些小行星含有豐富的金、鐵、鉑族貴金屬等元素,將來說不定人類還可以到小行星挖礦……”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小行星長什么樣?

2012年12月,嫦娥二號成功飛抵距地球約700萬公里的深空,與一顆名叫圖塔蒂斯(Toutatis)小行星進行了近距離的交會,并給它拍了一張清晰的全身照。圖塔蒂斯小行星的形狀非常獨特,可以用“生姜”來形容。它由兩部分組成:一頭較小的“頭部”和一頭較大的“身體”,整體看起來像是兩塊不規(guī)則的石頭拼接在一起。它的表面凹凸不平,布滿了大大小小的隕石坑,還有許多巨石和線狀結構。這種奇特的外形讓它在眾多小行星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紀錄片《我們的征途》截圖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紀錄片《我們的征途》截圖

木星和火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上,“生活著”形態(tài)各異的小行星,有的像骨頭、有的像葫蘆、有的像松鼠、有的像沙包;有的“敦厚老實”,有的“活潑好動”,一有機會就造訪地球。過去幾年,每年都有“小不點”造訪中國,從香格里拉到西雙版納,從吉林到青海,從河南到浙江……很多人肉眼看到小行星變成的火流星劃過天際。

在成都西川實驗學校、成都泡桐樹小學,李明濤向同學們展示了這些來自46億年前的天外來客:有2013年墜落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的直徑達18米的小行星墜落的隕石殘片,有在西北非發(fā)現(xiàn)的碳質球粒隕石,有來自灶神星的隕石,有來自火星的隕石;他們有的外層黑亮,內層像粗糙的水泥,有的顏色像燒紅的磚塊,“小行星一般分為碳質、石質和金屬質,金屬質的小行星富含鐵、鎳和鉑族貴金屬?!崩蠲鳚榻B,目前,被人類發(fā)現(xiàn)的太陽系小行星帶上的小行星有上百萬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墜落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的隕石殘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成都星際空間科學館隕石在成都泡桐樹小學展覽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24 YR4可能奔著月球去了

2024年12月27日,智利的小行星撞擊最后警報系統(tǒng)(ATLAS)望遠鏡捕捉到了一個快速移動的不明物體,這便是后來被命名為“2024 YR4”的小行星。經天文學家仔細測算,這顆小行星的直徑介于40至100米之間,是一顆石質小行星。天文學家一度預警,2024 YR4將在2032年接近地球,撞擊概率最高達到了3.1%。

不過,到了2025年4月,一份更新報告指出,這顆小行星撞擊地球的風險已被排除,它告別地球,奔著月球去了。

李明濤告訴記者,日前,NASA 的近地天體研究中心對2024 YR4軌道進行了更新,奔著月球而去的2024 YR4撞擊月球的概率達到3.8%,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銳警系統(tǒng)威脅預警模塊通過計算亦得出,2024 YR4小行星在2032年撞擊月球的概率為3.87%,與NASA結果吻合。銳警系統(tǒng)對撞月走廊進行了預報,目前主要分布在西經120°至東經30°、南緯30°附近的撞擊條帶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九種方式防御小行星

如果一顆直徑為1000米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將給人類帶來災難?!澳壳?,這類小行星已經被發(fā)現(xiàn)了95%,大約940顆。”李明濤介紹。而那些直徑在20米左右的小行星,則有數(shù)百萬顆之多,人類對它們所知甚少。

如果一顆直徑0.5米的小行星穿過地球大氣層,摩擦,可能變成發(fā)出耀眼火光的火流星。再如果,這顆小行星有6層樓高,18米寬呢?2013年,一顆重達近萬噸的小行星造訪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造成了1500人受傷,7000幢房屋受損的災難。而據(jù)科學家研究推測,6600萬年前地球霸主恐龍的滅絕,大概率也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

李明濤介紹,為了防御小行星撞擊地球,人類設想了九種方式。躲到地下建筑工事中;利用核彈將小行星炸成碎塊;動能撞擊,發(fā)射飛行器高速撞擊小行星以改變其速度和軌道;使用飛行器捕獲并拖走小行星;讓航天器與小行星伴飛,通過自身的引力逐漸改變小行星的軌道;激光燒蝕,用高能激光蒸發(fā)小行星表面物質,產生的反作用力可以緩慢改變其軌道;向小行星表面噴射高速離子流,改變小行星的速度和軌道;在小行星表面涂上一層“漆”,改變小行星的反照率,進而改變小行星的熱輻射性質,再通過雅科夫斯基效應改變小行星軌道。從小行星上挖取物質,并用電磁彈射裝置高速拋出,以此改變小行星的質量分布和軌道。

這九種方式多數(shù)處于理論研究或初步實驗階段。動能撞擊是目前技術上最成熟、最可行的方法,并已被NASA的DART任務驗證。

中國航天將論證實施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測工程、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和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統(tǒng)。根據(jù)國家航天局此前介紹,我國將于2030年前首次小行星防御在軌驗證任務。任務包括兩顆航天器,撞擊器實施撞擊,探測器實施在軌探測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