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外網

4月22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qū)發(fā)生對游客槍擊案。隨后,印巴連續(xù)多晚在該地區(qū)實控線交火;印度對巴基斯坦“斷水”“斷路”“趕人”,史上首次暫停履行《印度河用水條約》;巴方以“暫停貿易”“驅逐人員”作出強硬反擊,并預判印度將在未來數十小時發(fā)起對巴軍事行動。

到底咋回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印度軍人在印控克什米爾斯利那加街頭執(zhí)勤。圖源:新華社

據報道,4月22日,在印控克什米爾旅游勝地“帕哈爾加姆”(Pahalgam),一群武裝分子用機關槍掃射游客,造成至少25名印度人、1名尼泊爾人死亡。

認領此次襲擊的“抵抗陣線”,長期被印度視作由巴基斯坦政府支持的恐怖組織“虔誠軍”分支。

事發(fā)不久,印度莫迪政府做出強烈反應,先是認定巴基斯坦與襲擊有關,再對巴采取多項制裁:包括撤銷向巴基斯坦公民簽發(fā)簽證、削減巴基斯坦駐印武官人員、關閉兩國陸上過境口岸等。

更狠的是,印度首次宣布暫停履行《印度河用水條約》。啥概念?該條約事關印度河及其支流水資源在印巴兩國的分配,于1960年簽訂,即便在印巴戰(zhàn)爭、1999年雙方大規(guī)模武裝沖突中,印方都沒停止執(zhí)行過。而印度水資源部長這次放話:“(我們)將確保印度河的水沒有一滴流入巴基斯坦!”

另一邊,巴方也毫不示弱:先后關閉口岸、廢除部分簽證、宣布印度駐巴高級專員公署武官為“不受歡迎的人”,還對印度航空公司關閉領空,暫停所有對印貿易。兩國邊境實控線也持續(xù)小規(guī)模交火。

到了4月29日晚,莫迪與印度國防、安全、軍事等機構高層舉行會議。會后印媒報道稱,莫迪已授予印軍自主決定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做出回應。4月30日凌晨,巴基斯坦新聞與廣播部長稱,印度恐將在未來24至36小時內對巴采取軍事行動。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4月22日,安全人員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qū)帕哈爾加姆鎮(zhèn)附近警戒。圖源:新華社

會大動干戈嗎?

從印度政府角度看,強硬對抗巴基斯坦,是其多年一貫路線。在24日的講話中,莫迪再次強調“守護者”形象,承諾“印度將識別、追蹤和懲罰每一個恐怖分子及其背后的支持者”,表示“我們會窮追不舍,直到地球的盡頭”。

事實上,2016年烏里恐襲和2019年普爾瓦馬恐襲后,莫迪政府對巴采取“越境先發(fā)制人打擊”措施,已有先例在前。

在巨大社會壓力和政治壓力下,莫迪政府緩和局勢的操作空間被嚴重擠壓。新德里不得不進行外交動員以孤立巴基斯坦,并采取軍事脅迫。

回到事件本身,隨著槍擊案細節(jié)曝光,輿論發(fā)現這個“克什米爾抵抗陣線”,是2019年后在印控克什米爾發(fā)展起來的組織,主要針對印度政府,攻擊在克什米爾的印度教教徒,更像是一個反政府游擊組織。與2016年、2019年恐襲不同,這次槍擊針對的是印度教徒,而非該地區(qū)軍事力量。

印方強硬認定該組織與巴基斯坦有關,并未得到廣泛國際支持。

莫迪政府對巴“超級強硬”,也暴露出其治理印控克什米爾的問題。2019年印政府取消憲法370條款賦予印控克什米爾的獨立權后,對當地采取鐵腕措施,導致民怨加深,對印度認同感減弱。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巴基斯坦東部拉合爾附近與印度交界的瓦格赫口岸,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國的儀仗兵參加降旗儀式。圖源:新華社

巴基斯坦已多次明確對恐怖主義“零容忍”。即便如印方所言,3名在逃武裝分子中,兩人是巴基斯坦人,也無法就此指控巴方支持“跨境恐怖主義”,畢竟還要考慮印度教民族主義近年對穆斯林的打壓等因素。

眼下,巴基斯坦無意選擇對抗之路。巴方一再表態(tài),要對事件進行透明公正調查,并警告印度如采取戰(zhàn)爭手段,“任何侵略行為都將遭到(巴方)果斷回擊”。此外,巴方呼吁國際組織和大國介入干預。

針對印巴局勢升級,國際社會普遍表態(tài)中立,呼吁雙方保持克制,通過對話協(xié)商解決問題。

聯合國秘書長發(fā)言人呼吁“巴基斯坦政府和印度政府保持最大限度克制”;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稱“總會找到解決辦法”,美國務卿盧比奧同印巴領導人通話勸和,敦促雙方“不要讓局勢升級”;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表態(tài),呼吁雙方“通過對話協(xié)商妥善處理分歧,共同維護地區(qū)的和平與穩(wěn)定”。

事態(tài)還在進一步發(fā)展,緊張局勢還將升溫并持續(xù)。一如既往,印巴或將繼續(xù)在口頭示強,在邊境交火對抗。局勢的降溫及平穩(wěn)過渡,需要國際社會各方積極促和、共同規(guī)勸。

文/林民旺(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副院長)

編輯/點蒼

來源/俠客島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