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人總是被少年不可得之物困擾終生,比如年少時候總是夢想有一臺高配的游戲電腦,里面塞滿了各種游戲,有大把的時間能夠玩游戲,但事實卻是在最沒錢和最沒閑暇時間的里,有最渴望游戲和游戲電腦的心思。

成年之后經(jīng)濟獨立了,也沒有高考升學的壓力,在經(jīng)濟和時間都有閑余的時候,對游戲和游戲電腦的心思,已然從「我要沒日沒夜地玩」變成了「擁有便好」。

于是乎,旗艦處理器和旗艦顯卡毫不費力地運行著 Office 三件套,Steam 里滿滿的游戲庫,通關的也寥寥無幾。

某種程度上來說,高配游戲電腦,也是一種情緒價值機器,ROG 的電腦更是如此,這一臺搭載了 AMD R7 9800X3D 處理器和英偉達 RTX 5080 顯卡的 ROG 魔霸 9X 臺式機尤其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不 ROG?這挺 ROG

ROG 品牌在 DIY 和筆記本領域算是站在頂端的品牌,臺式機一直都有更新,但往往是一大一小的組合,我上上一臺主力辦公電腦就是一個很小巧,但充滿設計感的 ROG GR8 迷你游戲電腦,當時的大號機器是 ROG G20,二者設計系出同源,均以「瑪雅文化」作為設計靈感,輔以不規(guī)則設計和瑪雅圖騰紋路,營造神秘感和信仰感的風格。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 ROG G20 游戲電腦

后來 ROG 的各種電腦產(chǎn)品(除了幻系列),基本上在設計上也遵循著在黑色的基礎上線條凌厲且繁復,燈效炫酷又多變的路線。

可以說,在一段時間里,ROG 也可以是一種電腦設計的風格。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是,ROG 魔霸 9X 臺式機并不完全這樣,首先外觀上,它就是一個方方正正的機箱,沒有任何的不規(guī)則設計,和特別的裝飾,乃至 ROG 那個「敗家之眼」的 logo 都異常低調(diào),線條上很不 ROG 風格。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透明設計和燈效的傳承以及進化,才是這臺電腦上挺 ROG 的地方。

決定臺式機性能上限的,除了基本配置之外,還有就是散熱效率,得益于魔霸 9X 臺式機碩大的機身,ROG 也是盡可能地塞進了豪華的散熱配置:6 風扇+1 水冷(根據(jù)配置有所不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除了前面的 3 個進氣風扇和后方的 1 個排氣扇提供貫穿整個機箱的氣流路徑之外,緊貼著 CPU 的 240mm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上方也有 2 個散熱風扇,幫助從機箱上方排出熱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臺電腦的特色設計,也圍繞著散熱設計展開,比如機身最亮的 ROG 「敗家之眼」logo 燈光,就位于這個一體式水冷散熱器上,另外的 6 個風扇也都安排了 RGB 燈效,配上前透和側透玻璃,于是就組成了以風扇和水冷功能件為基礎,搭配 ROG 經(jīng)典 RGB 燈效的可視化設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就是 ROG 魔霸 9X 臺式機一部分不那么 ROG 風格,又很 ROG 的地方,相比于之前的 ROG 旗艦臺式機,這一代的產(chǎn)品更內(nèi)秀拙樸一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AMD R7 9800X3D,極致強悍的偏科生

其實相比于英偉達 RTX5080 顯卡,我更想多聊聊這個 AMD R7 9800X3D CPU。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 機型配置

當 X3D 后綴出現(xiàn)的時候,我們就知道,那個專為游戲而生的 CPU 來啦,這個后綴是因為這顆 CPU 采用了 3D V-Cache 技術,這個技術能夠給 CPU 帶來超大的緩存,此前主要用在服務器 CPU 上,后來 AMD 把這個技術下放到了消費級的 CPU 上,冠以 X3D 后綴。恰好,很多游戲遇到性能瓶頸不是因為 CPU 的主頻或者核心數(shù)量問題,而是緩存不夠,此前幾代帶 X3D 的 AMD 處理器都是游戲神器。

但是問題也有,比如之前 AMD 把緩存堆疊的位置放在 CPU 核心的上方,隔開了核心與散熱元器件的直接接觸,容易讓 CPU 積熱,所以為了避免散熱問題,此前 X3D 后綴處理器的主頻都不算高。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一次,AMD 把緩存堆疊位置放在了 CPU 核心下方,更方便散熱,所以 AMD R7 9800X3D 主頻也上去了:基礎頻率 4.7GHz,加速頻率 5.2GHz(但仍比 AMD R7 9700X 的 5.5GHz 低),L2 緩存 8MB,L3 緩存 96MB(AMD R7 9700X 的 L3 緩存為 32MB)。

對,AMD 9800X3D 全大核設計,只有 8 個核心 16 線程,4nm 制程工藝,每個核心都是 Zen5 架構。

這意味著,相比于競爭對手英特爾 Ultra9 285K 的 24 核心 24 線程,這款 AMD R7 9800X3D 在性能跑分,或者多線程任務的辦公場景上,可能會處于弱勢。

AMD R7 9800X3D 的 CINEBENCH R23 單核成績?yōu)?2070,多核成績?yōu)?22482,這個成績確實要比英特爾 Ultra9 285K 動輒 40000 多的 CINEBENCH R23 多核成績低不少,沒辦法,人家核心數(shù)擺在那里,足足 24 核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GeekBench 6 的分數(shù)為單核 3263,多核 17070,屬于單核過得去,但多核一般般的水平。

PC Mark 10 也是類似,9242 的分數(shù)和產(chǎn)品價格不太成正比,高,但不夠頂。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可以看到,AMD R7 9800X3D 在各種跑分軟件上的表現(xiàn),確實平平無奇。

但,在游戲性能上,AMD R7 9800X3D 的水平就不是跑分里的吳下阿蒙了,屬于天下第一的水平,16 核心 32 線程的 AMD Ryzen 9 9950X3D 是就是那個天。

關于這顆游戲神器 CPU,其他媒體已經(jīng)測試過多輪,結論都一樣,專為游戲而生,在一些低畫質(zhì)低分辨率凸顯 CPU 游戲性能的測試中,幀率表現(xiàn)能夠領先英特爾 Ultra9 285K 10% 到 100% 不等。

也許有人會說,我就想要跑分,就想要既能游戲也能辦公,那 ROG 魔霸 9X 也有友商的 CPU 版本可選。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那,玩玩游戲?

在 5090D 機型極端缺貨的情況下,5080 機型其實是目前消費者購入門檻更低的次旗艦顯卡,但是也有不少人糾結是在 5090D 買不到的情況下,是選 5080 還是 4090,后者基礎性能更好,而前者有 DLSS4。

在《賽博朋克 2077》中,我們在標準 2K 分辨率(2560×1440),預設超高畫質(zhì),開啟光追的條件下測試了關閉 DLSS4 多幀生成的幀率,平均幀率為 123fps。

而在開啟了 DLSS4 多幀生成最高的 4X 之后,幀率能夠大幅提升到穩(wěn)定的 350fps,縱享絲滑。

這里沒有用 4K 進行測試的原因是我顯示器是一個帶魚屏(3840×1600),不是標準的 4K 屏幕,游戲也沒法支持這個分辨率,所以用標準 2K 分辨率替換了測試。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黑神話:悟空》支持這個帶魚屏的原生分辨率,在這個游戲的性能測試工具里,我們得到了如下的測試結果:開啟光追和幀生成,最高的影視級畫質(zhì),平均幀率 77fps,最低 65fps,達到了還算流暢的水平。

按照這個成績,基本上在標準 4K 分辨率(3840×2160)分辨率下,應該也能在光追加影視級畫質(zhì)下,保持在 60fps 以上平均幀率。

去掉光追之后,整個游戲體驗就會更流暢,影視級畫質(zhì)下幀率能接近 120fps。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去掉光追之后,整個游戲體驗就會更流暢,影視級畫質(zhì)下幀率能接近 120fps。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然,游戲科學自己也說了,測試結果不代表游戲結果,影視級畫質(zhì)開啟光追的游戲內(nèi)測試結果如下:平均幀率 84fps,最高 116fps,最低 27fps(發(fā)生在一個光照氛圍非常復雜的場景),這個結果要比前面測試工具的結果要好不少,除了那個 27fps 時候的突然掉幀,整體感受還是流暢的。

另外我們也測試了相對輕量級的《絕區(qū)零》,1080P 高畫質(zhì)下,平均幀率高達 304fps,3840×1600 分辨率高畫質(zhì)下,平均幀率也在 179fps,都非常流暢。

在測試游戲性能的 3D Mark Time Spy 環(huán)節(jié),ROG 魔霸 9X 的得分是 26125(顯卡分 30649,CPU 分 14227);負載更大的 Time Spy Extreme 環(huán)節(jié),電腦得分為 13349(顯卡分 15741,CPU 分 7174)。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對于熱門大型單機游戲來說,這臺 ROG 魔霸 9X 基本上都可以保證在高分辨率下,最高畫質(zhì),光追開啟的情況下,獲得流暢的游戲體驗,而對于支持 DLSS4 的游戲來說,開啟多幀生成的話,游戲的幀率也會有飛躍式地提升,游戲體驗縱享絲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還能干啥?做多點 AI 圖

在 2022-2023 年的時候,本地部署 Stable Diffusion 文生圖工具,套用 LoRA 模型進行圖片創(chuàng)作一度非常火,因為不依賴網(wǎng)絡,使用起來也比 MidJourney 要方便許多,并且還可以自己生成自己想要的 LoRA 模型,也就是俗稱的「煉丹」。

但 Stable Diffusion 用起來也不是沒有短板,比如太過吃硬件配置,尤其是顯卡配置,8GB 的顯存才會有相對好一點的體驗,要是顯卡配置不夠,單張圖片的生成速度就會很慢,同時「煉丹」的時間可能長達上十個小時。

但是,我們用 2025 年的顯卡,運行 2022 年的產(chǎn)品,前面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了。

在 Stable Diffusion 默認的 512×512 分辨率,不進行高分辨率修復的情況,這臺 ROG 魔霸 9X 完全可以進行秒出圖,字面意義上的一秒一張。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 用古風國畫 LoRA 模型生成

如果分辨放大到 800×500,開啟高分辨率修復,輸出圖分辨率會變?yōu)?1600×1000,生成圖的速度大概在 10 秒一張,相比于之前的 20 系或者 30 系顯卡的出圖速度快上了數(shù)倍不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 一次生成 4 張,翻車概率倍增

當然,即便加了一些控制劣質(zhì)畫面或者不合理畫面(比如 AI 圖常見的奇怪手指)的反向提示詞,Stable Diffusion 的出圖效果還是很玄學,所以在顯卡性能大幅提升的情況下,我們完全可以進行多批次,一批多張的生圖,我之前用的 3070 移動版顯卡筆記本生成一張 800×500 圖片要數(shù)十秒,而這個時間在 ROG 魔霸 9X 上可以出上好幾張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情緒價值機器

與 ROG 魔霸 9X 臺式機一起到貨的,還有 ROG 夜魔 X 鍵盤,以及月刃 2 RGB 鼠標,加上我從家里翻出來的烈焰戰(zhàn)甲鼠標墊,終于算是湊齊了全套的 ROG 的 RGB 套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燈效亮起的時候,我知道很多人會覺得多少有些殺馬特,但是,就像小紅書上那么多人分享自己的五彩斑斕的電競房或者電競桌,但家庭裝修依舊簡約素凈一樣,或者說,像我這樣,在滿是性冷淡 MacBook 的辦公室搞這么一套設備也有點格格不入,不必事事淡然,該熱烈的時候也可以熱烈起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考慮到社交網(wǎng)絡上那么多的男性發(fā)「女朋友給我買了 5080 or 5090D or PS5+黑猴」,大概這類設備在成年男性這兒,約等于成年女性的包包,情緒價值應該要大于實用價值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性能在這個時候就顯得非常薛定諤疊加態(tài)了,當你過分在乎跑分、幀率、功耗和溫度這些的時候,產(chǎn)品提供的情緒價值就非常有限了,變成了測試工具;但產(chǎn)品沒法提供良好的性能時,那伴隨而來的情緒價值也不夠彰顯,只有我不那么在乎性能,但性能存在的時候,恰到好處的情緒價值就有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人或許總是被少年不可得之物困擾終生,但少憂少慮的少年時期又是現(xiàn)在最不可得之物,一臺 ROG 魔霸 9X 臺式機,以及各種閃著 RGB 燈光的成套 ROG 外設,是緩解這種困擾的情緒價值機器,也是連接起少年和成年的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