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歷史的浩渺長河中,75年轉瞬即逝。對于《江西工人報》而言,這75載歲月鐫刻了波瀾壯闊、飽含奮斗與擔當的深深印記,在時代洪流中堅守初心、與時俱進,鑄就了一部波瀾壯闊的工運新聞史,也見證并記錄了江西這片紅土地上勞動者的拼搏與輝煌。創(chuàng)刊至今,這份報紙始終是江西工人運動的見證者、紅色基因的傳承者、職工權益的守護者。75年鉛火淬煉,75載的薪火相傳,不僅記錄著江西工人階級的奮斗史詩,更凝聚著無數人的心血與深情。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將時鐘撥回至75年前,那時,新中國成立不久,百業(yè)待興,江西這片紅色熱土也開啟了建設的新征程。廣大工人階級作為國家建設的中流砥柱,急切需要一個能夠反映自身訴求、傳播先進生產經驗、展現昂揚精神風貌的輿論陣地。在這樣的契機中,《江西工人報》應運而生,于1950年3月創(chuàng)刊。當時,《江西工人報》被明確為“各級工會組織教育、指導廣大職工群眾、推動工作的有力武器”。自此,她便承載起團結引導廣大職工群眾、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推動工運事業(yè)發(fā)展的神圣使命。

在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江西工人報記者深入工業(yè)廠房、走進車間班組,為廣大工人傳遞黨的聲音,報道勞模風采,宣傳權益保障,成為廣大職工了解時政、參與建設的重要平臺。那時的《江西工人報》,是許多家庭飯桌上的“精神食糧”,更是廠礦車間墻上的“宣傳窗口”。

20世紀90年代,隨著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市場經濟飛速發(fā)展,職工隊伍結構發(fā)生顯著變化,工會工作也面臨新的形勢和任務。江西工人報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轉型創(chuàng)新,推出一系列深度報道、調查文章與專題欄目,關注職工生活、反映職工心聲、維護職工權益,繼續(xù)發(fā)揮橋梁紐帶作用,成為推動社會公平正義的有力輿論陣地。

尤其是近年來,面對媒體格局深度重構、信息傳播加速迭代的新挑戰(zhàn),江西工人報不斷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激發(fā)和增強活力,新聞宣傳提質和媒體融合提效持續(xù)推進,發(fā)展為今天擁有報、刊、網、微等多平臺、多渠道全媒體矩陣的新型主流媒體。在這個過程中,全媒體人才不斷成長,視頻號發(fā)展迅速,AI作品獲得良好流量。這些成果表明,江西工人報在媒體融合的道路上已經邁出了堅實的步伐,正逐漸適應并融入新時代的傳播潮流。

《江西工人報》的文化副刊獨樹一幟。在報紙行業(yè)下行、許多文化副刊被壓縮的情況下,《江西工人報》卻逆勢增加版面,先后開設《鄱陽湖》《文化家園》《讀書》等副刊版面,不僅為廣大文學愛好者提供了展示的平臺,也為江西的文化建設添磚加瓦。各種文化活動的開展,從征文到書畫展,再到全民誦讀活動,都體現了報社在文化潤贛、構建職工心靈圖譜方面的不懈努力。

感恩同行,心手相連

75年的發(fā)展之路,絕非一帆風順。眾多同行者的支持與信任,為江西工人報的成長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主管部門的托舉,是單位行穩(wěn)致遠的“定盤星”。江西省總工會長期作為江西工人報的主管、主辦單位,始終把媒體建設作為推動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力量,為報社發(fā)展提供了堅強后盾。近4年,加入江西日報社(江西報業(yè)傳媒集團)大家庭后,在報社(集團)的堅強領導和省總工會的大力支持下,江西工人報不斷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激發(fā)和增強活力,在新聞內容、媒體融合、體制機制、經營發(fā)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改革試點工作實現高質量發(fā)展,寫好了事業(yè)單位改革“后半篇文章”。

老一輩編輯記者的耕耘,是報紙薪火相傳的“引航燈”。在沒有電腦、沒有網絡的年代,一代又一代的老一輩編輯記者手工排版、膠片攝影,日夜兼程,夙興夜寐。是他們秉持新聞人的職業(yè)信仰與人格操守,為后輩留下了薪火相傳的精神火炬,樹立了最可敬的榜樣。

基層通訊員的堅守,是新聞最深厚的根系。在全省各基層工會組織活躍著數以百計的通訊員,他們深入生產一線,走訪普通職工,以真情記錄奮斗瞬間,用筆觸展現勞動光榮,是江西工人報最重要的內容來源和精神盟友。他們寫下的不僅是一篇篇稿件,更是一段段溫暖而鮮活的時代故事。

千萬讀者的信任,構筑起媒體最堅固的底座。75年來,從創(chuàng)刊初期的數人傳閱一份報紙,到如今擁有龐大而穩(wěn)定的讀者群體,這份支持與信任始終是江西工人報前行的強大動力。他們與報紙一同成長,見證了報紙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變革與發(fā)展,在報紙的陪伴下,了解全省“三工”動態(tài)信息,學習先進職業(yè)技能,豐富自身精神世界,他們用訂閱、分享等實際行動,表達對“工字號”媒體的鐘愛與支持。

繼往開來,勇擔使命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江西工人報正面臨更加廣闊的舞臺,也肩負更加光榮的使命。

我們將繼續(xù)堅持內容為王,講好新時代江西勞動者的故事。聚焦一線職工,聚焦基層工會,聚焦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弘揚與傳承,不斷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新聞產品,著力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我們將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fā)展,充分運用新技術新平臺,拓展新聞傳播方式和服務形態(tài),努力把江西工人報打造成融傳播、服務、互動于一體的現代工會宣傳主陣地。

我們還將進一步深化與全省各級工會組織、企事業(yè)單位的協作聯動,持續(xù)壯大通訊員隊伍,廣泛聽取職工群眾心聲,構建全民傳播、共享資訊的傳播新格局……

75載春華秋實,是歷史的厚禮;75載風雨同舟,是奮進的贊歌。75年來,《江西工人報》如同贛江之水,滋養(yǎng)著紅土地上的勞動之花。從安源路礦的星火到“1269”行動計劃的產業(yè)藍圖,從鉛字排版機的轟鳴到全媒體的智慧屏幕,變的是一代代傳播技術,不變的是“與黨同心、與工運同向、與職工同行”的信念。

今天,當新一天的太陽升起,我們深知:新聞永遠在現場,理想始終在路上,而全省各級工會和廣大職工,永遠是我們最堅實的依靠、最溫暖的港灣。讓我們繼續(xù)書寫屬于勞動者的奮斗故事,為全省經濟社會發(fā)展凝聚智慧和共識,為推動新時代工運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貢獻媒體力量!

來源:本報消息

撰稿:本報全媒體記者賈明

值班編校:羅晶晶、徐貴保

值班主任:齊菲斐

值班編委:鄒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