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刷不出指紋,卻刷爆了出境游市場。

欄目 | 文旅商業(yè)故事
領域 | 出境游
01
五一前,北京首都機場T2航站樓的電子出入境閘機排起了隊。
我身前那個頭戴旅行社小紅帽的老人刷了七八回指紋,卻怎么也刷過不去,身后的人群開始騷動,有人小聲咳嗽,有人戰(zhàn)術性后退,大家準備換通道了。
海關工作人員終于走過來,握住老人的手,試著幫他重新擺正,但不管怎么按,屏幕上始終只有冰冷的紅色提示。
工作人員抬頭,問他:“您是做什么工作的?指紋怎么都磨沒了?”
皮膚黝黑的老人攤開手,咧嘴笑得頗為尷尬:“年輕時候搬磚,修房子……”
我沒忍住,側眼偷看了下那雙飽經風霜的手,布滿老繭,掌紋模糊,看不出幾道清晰的線條,確實被生活碾磨得連身份的痕跡都找不到了。

最終,工作人員無奈地指了指一旁的人工通道,示意他改走人工核驗。
老人彎著腰連聲答謝,離開了我身前的閘機。
我本以為,這只是一段小插曲,結果,過關還沒多久,老人就自己找上了我。
他拎著一張皺巴巴的登機牌,像個丟了導航的外賣小哥,滿臉茫然地掃視四周。
最終選中了我,大概是因為我剛才在他身后提示過怎么在閘機上放護照。
“小兄弟,這咋走???我……我不認識路?!彼?a class="keyword-search" >登機牌遞給我,聲音很輕。
我接過來一看,倒是和我一個方向,便和他說,“要不我?guī)氵^去吧?”
路上短短幾分鐘,老人開始和我搭話了。
第一次出國,人生第一張護照,團費一半是他自己攢的,另一半是孩子們湊的,結果出關拖在后面被導游忘得干干凈凈。
“老伴早走了嘛,就想著自己出去看看,我們這團都是村里朋友?!彼f這話時,眼睛有點亮。
我嘴上笑著點頭,心里卻在琢磨這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們抱團出境,里面的門道恐怕沒那么簡單。
02
“不是便宜,是關系?!?/p>
老人一路和我說得斷斷續(xù)續(xù),但我大致聽明白了他的旅游團報名經過。
簡單來說,整個過程可以用四個字總結:甜、穩(wěn)、熟、割。
一開始,是甜。
鎮(zhèn)上的旅行社聯絡員,隔三差五來村里,送點米面油,組織大家量血壓、剪頭發(fā)、跳廣場舞。一口一個“爺爺奶奶”“叔叔阿姨”,甜到牙疼。
這種長期陪伴,很快打破了陌生感——聯絡員,那不是推銷員,是老人們比親兒子親閨女都親的“親人”。

然后,是穩(wěn)。
先推小團,比如兩三百塊的短途游,一天來回,包車接送,順路還帶一頓正宗農家樂。
體驗感超好,老人們回來一吹——“玩得好又便宜,跟著熟人走,放心!”
信任感,穩(wěn)定建立。
接著,是熟。
聯絡員開始說服老人家們:“別老悶在村里,出去看看嘛,世界大著呢!”
在村口、在廣場舞上、在衛(wèi)生所里,耳提面命,苦口婆心,講故事、曬照片,直到大家心理防線徹底垮掉。
這時候,拿出大單子就順理成章了。
最后,是割。
團費一萬三千元一位,馬來西亞+泰國七日游,牛X的是遠不止是這點團費,老人們在聯絡員賬上少則買了幾千,多則上萬、十幾萬的旅游卡。
村里鄉(xiāng)親們一起報,導游全程帶,吃住全包,“據說連喝水都有導游提醒。”
至于行程是不是趕鴨子、購物點是不是一堆、回程后體驗是否配得上價格那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關系鏈子已經綁牢了。
首都機場的登機口,我第一次真切意識到:出境游的世界,不止有打卡的小紅書,還有磨光指紋的大叔。
在下沉市場,旅游賣的也不是行程,是熟臉,是信任,是“跟著走就行”的安全感。
大叔拿著團費出國,不是因為便宜,是因為他信了村頭那個給他量過血壓的小伙子。
03
那么,這樣的下沉出境消費市場到底有多大規(guī)模?
看看官方數據:
2024年一季度,農村居民國內出游人次達4.76億,同比增長39.2%;出游花費3200億元,同比增長39.6%。
反觀城鎮(zhèn)居民,出游人次只增長了22.4%,花費增長14.8%。
簡單講,城里人忙著996,農村人忙著打卡世界。
這種現象,今年特別明顯:在一線城市,年輕人社畜化嚴重,旅游需求被嚴重壓抑。
在下沉市場,老年人、中青年反而開始釋放積蓄的購買力,房貸壓力小,閑錢多,時間多,出國門檻降低。
尤其是出境游,護照辦理放開,簽證更靈活,團簽業(yè)務回暖,農村大叔、大媽們過去一輩子沒想過能出國,如今只要幾千塊,一張護照,一頂紅帽子,就能在異國他鄉(xiāng)合影留念。
一邊是北上廣深的房奴在拼命搬磚,一邊是小縣城的大爺大媽在泰國、馬來西亞喂魚。

你說魔幻嗎?很魔幻。但這就是正在發(fā)生的現實。
但你可能會問:這么大的市場,攜程、美團、飛豬去哪兒了?怎么沒見他們賺這些人的錢?
答案很簡單:打不動。
因為這一批農村、中小城市的消費者,有幾個特征:不會上網比價,不習慣線上支付,看不懂復雜的網頁流程,只認村里那張“熟臉”。
而OTA平臺最擅長的是流量、轉化、標準化,在農村,真正有效的卻是信任地推。
哪怕攜程補貼到骨折,也很難搶走那個每天來村頭聊天送雞蛋的地推小哥。
說白了,城市靠算法,鄉(xiāng)村靠陪伴。
而那些縣城、小鎮(zhèn)上的本地旅行社,靠著地推鐵軍,一家家敲開了村民的門,一條條拿下了出境游的大單。
這就是典型的:大廠打天花板,農村摳地皮。
而真正爆發(fā)力的市場,恰恰藏在地皮里。
04
把大叔送到登機口時,他連聲說著“謝謝”,像是生怕自己被落下似的,一只手死死攥著護照。
我提醒他:“大爺,到了那邊,跟著導游走就行,別亂跑?!?/p>
他點點頭,笑得像個剛拿到獎狀的小學生。
飛機飛往塔什干那一刻,我靠在座位上合眼休息,腦海里卻不斷閃回老人攥著登機牌、又緊張又興奮的樣子。
他是不是花貴了?大概率是。
他是不是被騙了一點?或許是。
但他是不是值?我想,是的。
這一萬三,不只是一次簡單的出境游,是老人對自己半輩子勞累生活的一個交代,是對“遠方”兩個字最質樸的渴望。

不是所有的買單,都為了性價比,有些買單,是為了人生有一段可以講述的故事。
今年“五一”黃金周,中國將迎來出境游大潮,據國家移民管理局統(tǒng)計,預計每日平均跨境旅客人數將達215萬人次。
在五一出境游人潮中,有人刷的是護照,有人刷的是半生辛勞攢下的一次遠行,撬動旅游格局的,不是中產的精致生活,而是普通人的覺醒遠行。
在這個五一,在老人搭乘的這架飛往東南亞航班上,我也見證了這種新的出境浪潮:未來真正撬動國內文旅行業(yè)增長曲線的,也許正是這些刷不出指紋的人。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農村出境游消費市場 ?歡迎在下方留言框與旅界君互動。
————END ————
歡迎來撩旅界主編微信:haoxi524(加群:公司職務+姓名,不備注公司信息一律不通過申請!感謝配合?。?/strong>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