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歷史上的好皇帝,很多人都會想到漢文帝、漢武帝、唐太宗等人。
這些皇帝都是好皇帝,也都很出名,但是這些好皇帝的一生中,也存在著無法抹去的污點。哪怕是光武帝劉秀,也犯過“欺騙感情”的錯誤。
而歷史上最接近完美的皇帝,只有一個錯誤,那就是死得太早了……

賣茶葉的小伙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是個很厲害的人,文功武治都挺不錯的,但是世人對他的評價卻很一般,甚至可以說是很不好。
造成這種情況的一個關鍵原因,就是趙匡胤“得國不正”。他這宋朝是從自己的舊主手中搶來的,而且還不是通過戰(zhàn)爭搶來的……

趙匡胤原本只是后周皇帝柴榮手下的大將,柴榮去世之后,將自己的孩子托付給了趙匡胤,讓他護著自己的孩子當皇帝。
但是趙匡胤并沒有遵守承諾,在柴榮去世的第二年,趙匡胤就通過“陳橋兵變”當了皇帝,雖然他曾答應給柴氏永遠的榮華富貴,但是實際上柴氏非常慘。

而今天的主角并非趙匡胤,而是這個被趙匡胤騙了的柴榮。
雖然柴榮僅在位六年,他卻成為了我國歷史上一位較為有名的皇帝。
五代十國時期有那么多皇帝,比較出名的也就那么幾個,柴榮便是其中之一,而柴榮之所以會出名,就是因為他的“完美”。

柴榮小時候,生活在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從他爺爺開始,柴家就是當?shù)赜忻母缓馈?/p>
但是俗話說,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五世,到了柴榮這一代,柴家家道中落,柴榮連飯都吃不上了。
不過好在柴家之前結交了一些大人物,這些人都愿意收留柴榮,柴榮也不至于無家可歸。

但是這種寄人籬下的生活,讓柴榮很不舒服,他輾轉于很多人的家中,但是在哪邊他都不能長住,最后他只能是投奔了自己的親姐姐。
柴榮的親姐姐嫁給了后周開國皇帝郭威,這也是一位傳奇人物?!端疂G傳》里的魯達三拳打死鎮(zhèn)關西,其原型就是這個郭威。

當時郭威雖然當了官,但是他們家的生活質量并不是很好,如果收留柴榮的話,經濟壓力會很大。
盡管如此,郭威還是收留了這個小舅子,而且他對待柴榮就像對自己的親兒子一樣。
柴榮也是個懂事的孩子,他長大一些后,便找到了柴家之前的合作伙伴頡跌氏。

頡跌氏現(xiàn)在已經不干之前的生意了,他現(xiàn)在是個倒賣茶葉的商人。柴榮找到他,希望他能帶著自己去做生意。
頡跌氏看在柴榮父親的面子上,答應了這個請求,將柴榮收為了學徒,讓他跟著自己一起賣茶葉。
柴榮是個很聰明的人,做生意的事他一看就會,頡跌氏卻并不感到驚訝。

因為柴榮的表現(xiàn)讓頡跌氏不禁想起了他的父親柴守禮,那個當初與自己合伙做生意的富家子弟,做生意也很有頭腦,只可惜生在了亂世之中。
在頡跌氏的幫助下,柴榮也有了賺錢的方法,不僅能養(yǎng)活自己,還能讓郭威拿一些補貼家用。

全家皆遭厄難
不久之后,郭威得到賞識,官越做越大,還有了兵權,成為了一方強大的勢力。
柴榮也不再做生意,而是跟著郭威東征西討,在軍隊中也積攢了一些威信。
郭威與后漢皇帝劉知遠的關系很好,因此他在位時郭威和柴榮都比較安逸。

但是劉知遠去世之后,他的兒子卻并不相信郭威。此時的郭威剛剛大敗契丹,領命鎮(zhèn)守鄴城,河北地區(qū)的數(shù)個郡縣皆在郭威的掌控之下。
為了讓皇帝相信自己,郭威和柴榮外出鎮(zhèn)守時,將家眷都留在了京城,以此彰顯自己的忠心。

但是后漢新皇帝劉承祐,根本不管這一套,他認為郭威等人功高蓋主,于是二話不說,就將郭威和柴榮的家眷全殺了。
不僅如此,劉承祐還派了刺客,準備將郭威父子也殺掉。
但是郭威的人緣很好,這些刺客中就有郭威的朋友,他提前給郭威示警,讓郭威逃過一劫。

當?shù)弥獎⒊械v的所作所為之后,郭威氣憤不已,他現(xiàn)在不造反也不行了,他要是不造反,對不起自己死去的家人。
郭威隨即召集兵馬,一路殺進了京城,殺掉了后漢皇帝劉承祐,自己當了皇帝,建立了后周政權。

自始至終,柴榮都一直陪在姐夫身邊。他們兩個雖然是同輩,但是兩人之間的關系十分親密,一直是以父子相稱。
郭威在位三年后病逝,他將大位傳給了柴榮,雖然兩人姓氏不同,但是郭威一直很相信柴榮,他相信柴榮能帶領這個國家走下去。

六年辦大事
柴榮即位之后,馬上就開始了自己的行動,他首先要解決的事情,就是老百姓最關心的賦稅問題。
柴榮擅長黃老之學,他的偶像是漢文帝,因此他即位之后,也效仿漢文帝的民生政策,實行“輕徭薄賦”,讓百姓安居樂業(yè)。但是“輕徭薄賦”卻導致了國庫資金緊張。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柴榮仔細研究,發(fā)現(xiàn)并不是制度的問題,而是有很多人躲避稅收。
關鍵這些逃稅的人,都是一些地主老財,他們本應上繳大量稅款的。
柴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頒布《均田圖》,讓天下所有人都來繳稅。

就連之前不用交稅的孔子后裔,也被廢除了特權,他們也要交稅,國家財政問題就此解決。有了錢之后,就要出兵打仗,盡管柴榮不愿意打仗,但也是無奈之舉。
北方的遼國和北漢政權聯(lián)合出擊,準備趁亂擊敗柴榮。

但是柴榮帶著趙匡胤北上御敵,將北方聯(lián)軍擊潰。
隨后柴榮又帶兵南下,消滅了“十國”中的兩國,奪取了大量土地。
隨后柴榮又主動北上,嘗試收復幽云十六州,如果不是因為柴榮得病暴斃,北方的幽云十六州也不至于到明朝才被拿回來。

作為一個皇帝,柴榮已經做到了最好,只要是一般人能想到的方面,柴榮都想到了,而且他不僅僅是想到了,還做到了。
柴榮將這些關鍵政策都進行了改革,而且頗有成效。后來趙匡胤建立宋朝之后,直接就沿用了后周的各種政策,連變都沒有變。

后世之人對柴榮的各種政策給予了肯定,歷史上根本就沒有關于他的負面評價,史學界認為柴榮乃是“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甚至有人認為,如果柴榮能多活一段時間,他的功績比得上漢高祖。想想也是,如果柴榮能將后周發(fā)揚光大,他還有很多事可以做……

首先,柴榮是在收復幽州的路上得了病,如果他沒有生病,收復北方失地就是十拿九穩(wěn)的事。
只要將北方的失地收復,就有了長城的保護,北方游牧民族的騎兵就進不來,后面的中原災難也就不會發(fā)生了……
正因如此,柴榮的逝去讓人格外憂傷。

朱元璋收復中原之后,專門去祭拜了柴榮的慶陵。
后來的明清皇帝也屢次前去祭拜,柴榮已經不再是一個普通的君主,他已經成為了明君的象征,皇帝們來參拜他,也是別有用意。

由于柴榮有著出色的商業(yè)頭腦,曾靠著做買賣攢下家產,資助郭威打仗,因此他被民間封為了財神爺。現(xiàn)在很多人的家里供著的“柴王爺”,其實就是南路財神柴榮。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