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小長假,若你想逃離人潮洶涌的熱門景區(qū),尋一處能觸摸時光肌理、品嘗地道風(fēng)物的秘境,滇南這三座小城便是個好答案。
從法式風(fēng)情與彝族煙火交織的彌勒,到古建林立、紫陶飄香的建水,再到米線湯沸、法式鐘聲回蕩的蒙自,這條路線藏著云南最慵懶的春光。

彌勒:紅土地上的法式浪漫與彝族煙火
清晨的髯翁公園,百年香樟樹影婆娑,文昌閣飛檐挑起薄霧,登高可俯瞰整座小城被朝霞染成玫瑰色。



轉(zhuǎn)至紅河水鄉(xiāng),烏篷船劃過薔薇花墻,青石橋倒影如畫,傍晚泡一池40℃的碳酸溫泉,看水幕燈光秀在江南園林般的建筑上流淌。

必體驗:

湖泉半山溫泉:30余個泡池錯落鑲嵌在半山園林間,月光穿過樹梢灑在池面,整個人仿佛被溫潤的泉水托起,連呼吸都變得綿長。



東風(fēng)韻景區(qū):紅磚壘砌的“萬花筒藝術(shù)館”似從土地里生長出的城堡,穿一襲白裙在拱廊間漫步,隨手拍都是雜志大片。


云南紅酒莊:用葡萄酒腌制的烤肉帶著微醺果香,搭配現(xiàn)榨葡萄汁,在法式莊園里吃一頓露天晚餐。

可邑小鎮(zhèn):彝族阿細(xì)人聚居的秘境,跳一曲“阿細(xì)跳月”,看非遺傳承人用竹編鳥籠裝下整個春天。
必吃:
鹵雞米線:馬氏鹵雞的秘制蘸水是靈魂,雞皮金黃透亮,米線裹滿湯汁,配一碗木瓜水,甜辣交織。

羊湯鍋:現(xiàn)宰的黑山羊,湯底奶白,蘸水里的腐乳和薄荷是點睛之筆。

建水 : 古建里的舊日時光與舌尖上的非遺
古城墻下的團山民居,2000余間清代“三坊一照壁”古建靜默佇立,穿行在青石板巷,偶遇張家花園的建水小調(diào),紫陶匠人指尖流轉(zhuǎn)的泥坯,正化作天青色的茶杯。


必體驗:
朝陽樓登高:比天安門早建28年的城樓,飛檐下風(fēng)鈴叮咚,俯瞰古城全貌,青瓦如鱗。

臨安站小火車:乘百年米軌火車穿越鄉(xiāng)野,木質(zhì)車廂晃蕩著駛向團山村,沿途稻田、古橋如畫卷展開。

紫陶DIY:在碗窯村親手拉坯,看泥土在指尖蛻變?yōu)闇貪櫟奶掌鳌?/p>
必吃:
草芽米線:建水獨有的水生植物,脆嫩清甜,牛骨湯底滾燙,加一勺油辣子,嗦到滿頭大汗才過癮。

汽鍋雞:紫陶汽鍋蒸出的雞湯清亮如茶,雞肉酥軟,配建水豆腐的蜂窩孔隙吸飽湯汁。



燒烤夜市:臨安飯店旁的燒烤攤,烤豆腐鼓成小氣球,蘸辣椒面吃;烤草芽、烤小瓜帶著焦香。


蒙自 : 過橋米線的故鄉(xiāng)與法式舊夢
南湖畔的碧色寨,金黃法式站房在陽光下閃耀,鐵軌延伸向遠(yuǎn)方,仿佛能聽見百年前滇越鐵路的汽笛聲。


轉(zhuǎn)至西南聯(lián)大舊址,老教室的黑板上還留著“靜坐聽雨”的粉筆字,而先鋒書店的混凝土環(huán)廊里,正飄著咖啡香。



必體驗:
過橋米線儀式:在火燒房子米線店,看服務(wù)員端來滾燙的雞湯,依次下入鵪鶉蛋、里脊肉、菊花瓣,最后倒入米線,燙出“一湯聚百味”的傳奇。


碧色寨懷舊:穿一襲民國學(xué)生裝,在黃墻前拍復(fù)古大片,買一塊“蒙自年糕”當(dāng)?shù)谰撸鹋粗袔е倒逑恪?/p>
長橋海日落:驅(qū)車至尼蘇小鎮(zhèn),看晚霞將湖面染成粉金色,彝家姑娘劃著獨木舟撒網(wǎng),歌聲在蘆葦蕩中飄遠(yuǎn)。

必吃:
過橋米線:王記菊花過橋米線的湯底用老母雞、火腿熬制6小時,配菜多達(dá)12種,先葷后素,最后喝一口清湯,鮮掉眉毛。

新安所冰木瓜水:老街巷口的木瓜水加一勺玫瑰糖,冰涼沁甜,是蒙自人的“下午茶”。

這個“五一”,暫別城市的喧囂,讓彌勒的溫泉洗去疲憊,在建水的豆腐香里醉入夜色,于蒙自的米線熱氣中觸摸歷史。讓紅土地的芬芳、古城的煙火、法式鐘聲的余韻,帶你找回生活最本真的模樣。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
記者:楊雨 謝華新
編輯:陳琳玲
值周:楊丹妮 張輝
主編:李勝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