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至4日,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將迎來久違的世界最高水平跳水賽事——2025世界泳聯(lián)跳水世界杯總決賽,這是時隔6年世界杯跳水賽事再次來到水立方。中國跳水隊拿到了全部9個項目的參賽名額,自從全紅嬋、陳芋汐、陳藝文、昌雅妮、王宗源這一批奧運冠軍涌現(xiàn)之后,這還是“夢之隊”第一次在北京向觀眾們展現(xiàn)他們的風采。

五一假期中三天的跳水世界杯總決賽,看點非常多。第一,自然是全紅嬋和陳芋汐再現(xiàn)女子跳臺巔峰對決,究竟是陳芋汐實現(xiàn)世界杯女臺單人項目四連冠,還是全紅嬋實現(xiàn)世界大賽全滿貫壯舉,都是人們關(guān)注的焦點;第二,中國跳水隊能否在家門口包攬全部9枚金牌?第三,中國隊幾位新人的成長和戰(zhàn)績?nèi)绾??第四,就是單人項目全新的一對一淘汰賽制能否增強觀賞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日即世界杯開賽首日,要一口氣決出5項冠軍歸屬,包括四個屬于奧運項目的雙人跳水以及一個非奧項目的混合團體賽。其中上午時段決出的兩枚金牌分別來自男、女子雙人3米跳板決賽。在首個分站賽即墨西哥站的比賽中,大賽經(jīng)驗不多的男子跳板搭檔胡宇康/鄭九源曾經(jīng)失手,但是在第二站溫莎的比賽中又把男雙3米板的冠軍奪了回來,在水立方,這項冠軍的歸屬是有懸念的,中國隊的主要競爭對手還是動作難度較大的墨西哥運動員。女子雙人3米板,中國隊的奧運冠軍組合陳藝文/昌雅妮優(yōu)勢較大。

首日下午時段進行的兩個雙人項目是男子、女子10米跳臺的決賽。中國跳水隊在賽前做出改變,由奧運冠軍搭檔全紅嬋/陳芋汐出戰(zhàn)女臺決賽,替代在前兩個分站賽上奪冠的盧為/掌敏潔。這是巴黎奧運會后兩位姑娘再度攜手征戰(zhàn)世界頂級賽事的雙人10米臺,她們珠聯(lián)璧合、配合默契,奪冠沒有懸念,同時增加了比賽的吸引力,更有助于提高當日比賽的上座率。男子雙人10米跳臺的比賽中國隊由兩位新人出戰(zhàn),程子龍/朱子鋒很有可能就是中國隊在洛杉磯奧運周期男臺項目的主力選手,他們需要的是增加大賽經(jīng)驗,需要觀眾的鼓勵和支持,當然兩人在雙人項目上奪冠問題也不大。最后一個混合團體決賽中國隊將派出王宗源、陳藝文、陳芋汐和程子龍組成的陣容出戰(zhàn),鑒于中國隊強大的綜合團隊實力,這枚金牌當仁不讓。

5月3日和4日兩天將分別進行男子3米跳板、女子10米跳臺(3日)、女子3米跳板、男子10米跳臺(4日)四個單人項目的冠軍爭奪,分別在上、下午兩個時段來進行,中間有接近5個小時的間隔休息時間。觀眾和粉絲們最為關(guān)注的比賽應該是3日下午場的女子10米跳臺決賽全紅嬋和陳芋汐兩位天才少女的再一次巔峰對決。陳芋汐延續(xù)了世界三大賽上除奧運會之外的強勢,在今年世界杯的前兩站比賽中都是預賽第2、決賽后來居上戰(zhàn)勝了全紅嬋,連奪兩站冠軍,表現(xiàn)得更加穩(wěn)定。全紅嬋則是連續(xù)在207C向后翻騰的動作上出現(xiàn)失誤,兩站比賽都屈居亞軍。在水立方,全紅嬋將會全力向生涯第一個世界杯總冠軍頭銜發(fā)起沖擊,如果奪冠,她將正式成為世界三大賽女子跳臺全滿貫得主。不過從賽前訓練的動作完成度來看,似乎陳芋汐的競技狀態(tài)更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他三個單項,王宗源不會再讓男子跳板項目丟金。女子跳板新秀陳佳的涌現(xiàn)讓中國隊在這個項目上更加放心,她和陳藝文將會構(gòu)成雙保險。男子10米跳臺的金牌爭奪戰(zhàn)有懸念,程子龍和朱子鋒都是新人,他們會通過大賽慢慢積累經(jīng)驗,包攬金銀有可能,錯失金牌也有可能,還有容錯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世界杯總決賽在單人項目的賽制上做出了重大改變,將采用全新的淘汰賽制,使得比賽觀賞性更強,更有趣味性。首輪預賽,選手根據(jù)種子排名進行一對一對決,進一步提升了賽事的懸念和觀賞性。最高排名的選手(第1名)對戰(zhàn)最低排名的選手(第12名),第2名對戰(zhàn)第11名,以此類推。這種方式確保了競爭的公平性,同時讓最激烈的對決留到后續(xù)輪次展開。每位選手可自由選擇3個跳水動作進行比賽,3輪動作結(jié)束后,每組得分較低的選手將被淘汰。第二輪6名晉級的選手進行半決賽,被分為兩組,每組3人進行對抗。半決賽的得分將累計計算,包括一對一對決階段的得分。選手必須完成他們的完整跳水清單中尚未完成的動作(男子需補跳3個動作,女子需補跳2個動作),每組得分最低的選手將被淘汰。第三輪也就是決賽階段,由最終排名前4的選手參加,即每組得分最高的前兩名選手獲得決賽資格。進入決賽的4名選手必須完成完整的跳水清單(男子6個動作,女子5個動作),以決出冠軍。

世界最頂尖的跳水賽事足夠精彩,讓我們盡情享受這場運動盛宴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劉艾林

編輯/劉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