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晚,中國足協(xié)裁判委員會評議組進行了本賽季第九期裁判評議工作,并于5月1日公布了評議結果。在總共13個受評議判例中,有多達6個存在裁判員錯漏判的情況。其中對于中超第9輪云南玉昆主場對陣上海上港比賽第15分鐘進球被判越位在先的判罰,評議結果認為:“此判例在VAR對有效身體部位的選擇出現(xiàn)錯誤的情況下,評議組無法認定攻方隊員是否處于越位位置,以及隨后的進球是否有效。評議組只能判定VAR劃線錯誤?!贝硕伪硎鰺o疑證明,執(zhí)場VAR裁判員在具體操作上存在失誤。而這樣一個判例也給國內(nèi)職業(yè)聯(lián)賽提出了有關“如何合理、適當運用現(xiàn)代科技助力判罰”的新課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5個中超判例中,有3個存在裁判錯漏判問題。其中,最引人關注的當屬第9輪玉昆VS海港第15分鐘進球是否存在越位的評判。

比賽第15分鐘,云南玉昆隊由侯永永取得進球,第一助理裁判員未判罰越位,主裁判甄偉初始決定為進球有效。VAR經(jīng)檢查并劃線后,確認攻方處越位位置并進行介入,裁判員改判進球前云南玉昆隊奧斯卡越位犯規(guī),進球無效。

對于此判例,評議組一致認為:VAR在進行越位位置查看過程中,攻方觸球關鍵幀選擇正確;但在劃線中,在選擇守方隊員更靠近本方球門線的有效身體部位時,錯誤地把肘部作為劃線的有效身體部位,造成越位劃線偏差。在越位劃線的操作流程中,VAR必須選擇最適合劃線的機位,選擇正確的雙方隊員有效身體部位,并利用VAR系統(tǒng)功能,根據(jù)隊員動作和身體姿態(tài)確定正確的落線位置,現(xiàn)場進行劃線比對。此判例在VAR對有效身體部位的選擇出現(xiàn)錯誤的情況下,評議組無法認定攻方隊員是否處于越位位置,以及隨后的進球是否有效。評議組只能判定VAR劃線錯誤。

另外,評議組作出說明,中超聯(lián)賽使用的VAR系統(tǒng)功能中,僅有越位機位(該判例中VAR實際使用的機位)和球門線機位可進行劃線,其他機位無法進行劃線,因而VAR無法選擇其他更好角度的機位進行劃線。

從上述措辭來看,此粒進球是否有效雖無從判斷,但VAR裁判員存在失誤是無可辯駁的。值得關注的是,算上此次爭議判罰,當場比賽還在比賽下半時補時階段出現(xiàn)了與VAR介入有關的爭議判罰——第91分鐘,孫學龍為玉昆隊扳回一球,使得球隊暫時落后海港隊一球。然而對于此??此茻o爭議的進球,VAR介入時間竟長達5分鐘左右,致使攻守雙方競賽節(jié)奏放緩。雖然此球最終被認定有效,但VAR介入時間是否過長,介入方式是否得當,值得推敲。雖然這一爭議判罰并未被列入此次足協(xié)官方裁判評議范疇,但目前相當一部分裁判員“等VAR給結果”的情況客觀存在,亦有部分VAR裁判員在實踐中存在操作不熟練,進而導致操作失誤,影響了判罰的公正。

據(jù)了解,本賽季中國足協(xié)為規(guī)范、優(yōu)化聯(lián)賽裁判員執(zhí)法工作,不僅沿用了自上賽季推出的“升降級”等裁判員獎懲制度,還推出了內(nèi)容細致的職業(yè)聯(lián)賽裁判員打分規(guī)則,其中就包括對比賽關鍵事件判罰后VAR介入情況的打分細則。當值主裁判、VAR裁判員一旦在VAR介入后存在明顯的誤判、漏判,或者裁判員因拒絕VAR介入導致錯漏判,那么將會扣除相應的積分,失誤裁判員當場執(zhí)裁的最低得分為7.4分,相當于不及格。因此,在VAR介入的問題上,無論當值主裁判,還是VAR裁判員,其實都非常謹慎,于是不難理解,部分判罰會出現(xiàn)VAR介入時間超長的情況。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肖赧

編輯/倪家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