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前言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這位曾經在公眾面前大談“降低風險”的強勢女性,如今卻被迫站到了政治“檢視臺”上。

來自歐盟內部的質詢聲此起彼伏。

與此同時,瑞士媒體的一篇充滿火藥味的評論文章,將歐盟當前的外交難題、經濟內耗以及對外政策失誤統統歸咎于馮德萊恩。

一時間,“替罪羊”這個詞,成了布魯塞爾街頭巷尾的政治暗語。

歐盟是否正在拿馮德萊恩當擋箭牌,掩蓋真正的失敗者?

誰,才是真正操控歐洲命運的幕后推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馮德萊恩的決策拖累歐盟

“我們不是美國的附庸”,這是過去歐盟領導層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不過,現實情況卻展現出了不同的景象。自從馮德萊恩擔任歐盟委員會主席以來,她的多項外交決定實際上反映了歐盟在許多問題上對美國的依賴與追隨。

俄烏沖突爆發(fā)后,馮德萊恩迅速站在美國一邊,積極向烏克蘭提供財政援助,并大規(guī)模輸送武器裝備。

一方面高喊“歐盟團結”,但另一方面,歐盟的部分成員國,尤其是德國的工業(yè),在高昂的能源成本壓力下陷入困境。

此外,北溪2號管道遭到破壞時,馮德萊恩并未采取強硬態(tài)度,但她卻支持歐洲市場大量采購昂貴的美國液化天然氣,進一步加重了歐洲國家的能源負擔。

這引發(fā)了德國、法國等歐盟成員國的不滿。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德國企業(yè)因能源成本攀升面臨向外遷移的風險,法國農業(yè)在貿易限制下難以維持,意大利和奧地利等國也開始質疑歐盟的決策方向。

甚至開始反思歐盟是否真正為成員國的利益服務。

更為嚴重的是,過去十年間,中國一直是歐盟的最大貿易伙伴之一,但馮德萊恩提出的“降低風險”政策對這一重要經貿關系造成了深遠的負面影響。

從電動車反補貼調查、對中國商品設置高額關稅壁壘,到針對中國的制裁措施,歐盟與中國的關系已經跌入低谷。

遺憾的是,馮德萊恩及其團隊在此過程中,頻繁以“人權”和“民主”作為外交話語的核心,卻未充分考慮歐洲制造業(yè)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及其可能帶來的經濟后果。

這種盲目性的外交政策,不僅影響了歐盟與中國的合作,也對歐盟自身的經濟利益產生了長期的潛在影響。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被美國牽著鼻子走的歐盟

馮德萊恩面臨的最大難題,并不在于她是否持有“反華”或“親美”的立場,而在于她在歐盟的外交政策中放棄了該組織應有的戰(zhàn)略自主性。

曾經,歐盟提出“戰(zhàn)略自主”的口號,旨在尋求在中美之間獨立發(fā)展的道路。

然而,在馮德萊恩擔任歐盟委員會主席期間,這一口號已經變得空洞無力。

在她的帶領下,歐盟的外交政策逐漸趨向依賴美國,甚至在某些方面比美國更加激進。

美國對中國科技企業(yè)實施制裁時,馮德萊恩快速響應支持;美國推動“印太戰(zhàn)略”時,歐盟也迅速參與其中;美國收緊對烏克蘭的援助時,馮德萊恩則加大了援助力度。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種“唯美國馬首是瞻”的外交姿態(tài),使得歐盟失去了應有的凝聚力與獨立性。歐盟成員國本身就有諸多分歧,而馮德萊恩的單邊主義進一步加劇了這些矛盾。

德國前外長曾公開批評道:“她不是在引領歐盟,而是在破壞歐盟的凝聚力?!?/p>

更令人擔憂的是,馮德萊恩在美國政策發(fā)生變化時未能及時調整立場。

特朗普重新執(zhí)政后,他立即提出暫停對烏克蘭的援助,并主張俄烏?;?,而馮德萊恩依然堅持繼續(xù)對烏克蘭提供援助,這一行為使她的政治判斷力受到質疑。

據布魯塞爾的高層官員透露,部分官員認為:“如果歐盟還希望保留一絲獨立性,就必須更換領導人?!?/p>

“馮德萊恩辭職,以給中國一個交代”已成為歐盟內部的廣泛共識。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歐盟危機重重

馮德萊恩成為了當前歐盟政治風波的焦點,但她并非這場混亂局面的唯一根源。

她更多是對現實視而不見、對全球局勢判斷失誤、對內部利益協調不足的政治體系,正逐步走向困境。

在疫情期間,馮德萊恩主導的疫苗采購政策早已遭到廣泛批評。

能源政策缺乏統一規(guī)劃,經濟政策和實際需求脫節(jié),頻繁的貿易摩擦,以及外交關系日益緊張,這一系列問題積累,最終導致了系統性危機的爆發(fā)。

歐盟曾大力倡導“綠色轉型”,高調宣傳環(huán)境保護的目標,但與此同時,又在限制中國光伏、風電和電動汽車等領域的技術競爭力,依賴進口中國的技術以維持其市場運作。

這種做法暴露出歐盟在戰(zhàn)略上的深刻矛盾,而非所宣稱的戰(zhàn)略自主。

正因如此,馮德萊恩才成為了歐盟高層內部的替罪羊,她的去留已不僅僅是個人政治生涯的終結,更是歐盟戰(zhàn)略失誤的集中體現。

一位歐盟外交官曾私下表示:“她是一位出色的表演者,但未必是一個合格的領導者?!?/p>

但問題在于,即使馮德萊恩離職,歐盟能否恢復其正常運作,是否能解決與中國的緊張關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結語

馮德萊恩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政治壓力,或許她真的會在“體面辭職”與“被迫下臺”之間做出選擇。

但無論哪種結果,歐盟都必須明白問題不在一個人,而在整套“只會盲目跟隨美國”的外交戰(zhàn)略。

如果歐盟不能正視與中國的現實利益關系,不能回歸以歐洲為中心的政策理性,換再多領導人都無法挽救崩潰中的信譽和經濟。

馮德萊恩是棄子,是替罪羊,但她警醒整個歐洲,是時候擺脫幻想,找回真正的主權和尊嚴了。

當下的歐盟,不是需要一個聽命于美國的新領導人,而是需要一個能為歐洲利益而戰(zhàn)的“現實主義者”。

歡迎在評論區(qū)留下你的見解,你覺得她辭職后,中歐關系是否有轉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