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深圳科學技術館正式啟航。上午8點半舉行了開館活動。深圳市委常委、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王強,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科學技術協(xié)會主席蔣宇揚,深圳市政協(xié)副主席鄺兵出席活動,并為15名建設深圳科學技術館的“突出貢獻者”代表頒發(fā)榮譽證書。

深圳科學技術館作為深圳市“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之一,坐落于深圳市光明科學城核心位置,建設用地面積6.6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2.83萬平方米。場館建筑的深灰色金屬外衣勾勒出“大飛船”造型。

南都記者在多個主題展廳看到,處處是可互動的展陳與設計。深圳科學技術館融合科普教育、文化旅游與深圳特色,通過跨學科、展項群、主題式的展陳設計,打破傳統(tǒng)學科邊界,以場景驅動沉浸式展示與體驗,為觀眾帶來科技、藝術與文化交融的全新體驗。

950個創(chuàng)新展項,數量在國內科技館處于領先位置

南都記者在深圳科學技術館現場了解到,該館以“數字文明、創(chuàng)新未來”為展示主題、“通信科技”為展示主線,設有常設展區(qū)、科普影院區(qū)、創(chuàng)新實踐區(qū)、科技交流區(qū)、公眾服務區(qū)等多個功能區(qū)。在這里,觀眾既能沉浸于前沿科技展示,又能在創(chuàng)新實踐中激發(fā)思維,一座具有全球影響力、彰顯深圳特色的世界一流科學探索中心正徐徐展開畫卷。

自2019年12月奠基起,這座科技館便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如今更是成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qū)科技創(chuàng)新與文化發(fā)展、激活數字文明新活力的重要引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深圳科學技術館以“數字文明、創(chuàng)新未來”為展示主題,以“通信科技”為展示主線,致力于打造全球首家數字文明創(chuàng)新科技館。館內設有四大常設展廳,950個創(chuàng)新展項,數量在國內科技館處于領先位置。一層“科技影視體驗區(qū)”,以時間為脈絡,展示數字技術對影像的革新。二層“你好,世界!”展廳,帶你進入數字文明的世界。三層“美好生活”展廳,借助人工智能大模型和人形機器人,在交通、社區(qū)、家庭等方面,開辟數字化生活新路徑。四層“智慧產業(yè)”展廳,利用信息技術開發(fā)新材料、設計新藥物,打造智慧物流和無人工廠,展現工業(yè)生產的數字化變革。五層“宇宙探源”展廳,聚焦大腦、基因、天文、航天等基礎研究與前沿科學,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突破時空尺度,探索極微觀與極宏觀的世界。

5月1日,深圳科學技術館正式開館,一萬多張門票早早售罄,現場人氣爆棚。南都記者在現場看到,距離上午9點半開館還有許久,場館外便排起長隊,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專程前來,只為第一時間感受科技魅力。今年五一假期期間,共有950個創(chuàng)新展項、4大特效影院、80余場精彩活動及2場特別展覽,為市民和游客獻上一場精彩紛呈的 “科技狂歡” 盛宴。

處處可互動,為科普場館的主題探索與教學實踐提供新思路

作為全球首家數字文明科技館,深圳科學技術館具備“主題前沿、展項領先、科教多元、建筑科幻、運營創(chuàng)新”5大亮點。

深圳科學技術館以AI大模型為核心驅動引擎,智慧服務系統(tǒng)深度賦能場館運營,5G+物聯網構建全域感知網絡,將展項、服務、管理有機串聯,為科普場館的主題探索與教學實踐提供新思路。

南都記者在多個主題展廳看到,處處是可互動的展陳與設計。深圳科學技術館融合科普教育、文化旅游與深圳特色,通過跨學科、展項群、主題式的展陳設計,打破傳統(tǒng)學科邊界,以場景驅動沉浸式展示與體驗,為觀眾帶來科技、藝術與文化交融的全新體驗。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深圳科學技術館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學、航空航天等前沿領域,推出一系列豐富的科普教育課程。通過實施館校結合計劃,利用數字技術打造沉浸式學習場景,讓青少年在真實的科技場景中,體驗探索未知的樂趣,推動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fā)展。

開發(fā)多主題研學課程,推出“少年科學家”培育計劃,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7類特色研學活動,涵蓋科普表演、深度觀展等項目,“日日有活動、周周有新意、月月有主題”,滿足多元科普需求,助力培養(yǎng)適應未來社會的創(chuàng)新人才。

在科技影視體驗區(qū),記者看到象征著電影夢想的起源與實現,展項以時間線的順序展示電影的技術發(fā)展歷史;從早期黑白無聲電影到當代的數字化、網絡化電影技術的突破性創(chuàng)新,包含“尋夢啟動器、木偶巡游、費納奇裝置、電影視鏡、黑白電影表情庫、彩色電影調色盤、有聲電影配對、計算機動畫、立體電影、數字電影、未來夢工廠”等展項。

造夢空間區(qū)域運用LED虛擬技術,搭建了一個小型電影拍攝場景,讓觀眾親自參與到高科技影視拍攝之中,感受現代影視技術的應用和創(chuàng)作的樂趣。觀眾在工作人員引導下進入拍攝場景,程序自動進行拍攝,并生成實時視頻,拍攝完畢后,觀眾可通過二維碼下載視頻,獲取屬于自己的影片。拍攝場景外的觀眾可同時觀看拍攝場景和電視播放的實時拍攝成果。

在“你好,世界!”展廳,借助先進的VR技術,觀眾可以“走”進市民中心、南山人才公園、平安金融中心等地標建筑,俯瞰這座城市壯麗的天際線,感受深圳作為創(chuàng)新之都的現代化風貌。智能導覽系統(tǒng)還會為觀眾推薦南山科技園的前沿企業(yè)、華僑城的藝術氛圍以及東部華僑城的自然景觀。

在“美好生活”展廳,可與機器人來一場乒乓球比賽;在“智慧產業(yè)”展廳,可復制一個“你”。觀眾可通過復制一個自己的頭像,進行對話的形式,進而了解數字孿生的基礎知識;在五樓的“宇宙探源”展廳,可謂熱鬧非凡,吸引了大批家長與孩子共同體驗可互動的展品,如超級大腦展項深度融合機械構造與意識模擬技術,通過精密的機械裝置與智能算法,展現未來人機共生的智慧形態(tài),帶你探索科技與思維交織的前沿領域?!皵底值厍颉迸c“探路者祝融號”等展示更是吸引了眾多小朋友的參與及圍觀。

探索特大型科技場館運營的“深圳模式”

除了充滿趣味與科普性質的展覽,深圳科學技術館的建筑本身也是一大景觀,從開館第一天的火爆場面,可以預見它將成為華南地區(qū),乃至國內重要的文旅打卡地與科普目的地。南都記者了解到,該展館由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務所設計,以自然形態(tài)為靈感,采用深灰色金屬表皮,整體如一艘駛向未來的“大飛船”,象征著探索未知的勇氣和開拓未來的決心。而其內部則是數字文明的世界,展現著信息時代的創(chuàng)新與智慧。

場館建筑以自然形態(tài)為靈感,深灰色金屬外衣勾勒出“大飛船”造型,U 型布局融合未來設計與自然生態(tài)。38米超高中庭,重構立體空間敘事,完美詮釋“科技、生態(tài)、藝術”理念,打造深圳科技文化新地標。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深圳科學技術館建筑由9萬多塊異形多曲面不銹鋼面板和巨型拉索玻璃等組成。從設計意圖轉換、設計優(yōu)化、現場施工到物料管控等多流程,借助BIM等智能建造技術,助推異形多曲面幕墻建設,實現政府工程高質量建設目標。

為深化公共文化場館運營改革,深圳科學技術館在全國科技館行業(yè)首創(chuàng)“事業(yè)單位+運營公司”模式。這種“1+1”的科技館運營體制新模式,既能發(fā)揮事業(yè)單位在戰(zhàn)略規(guī)劃引領、科普教育研究、督導管理方面的專業(yè)優(yōu)勢,又充分利用運營公司在市場拓展、服務規(guī)范、機制靈活方面的效能優(yōu)勢,實現優(yōu)勢互補、協(xié)同增效,探索出特大型科技場館運營的“深圳模式”。

深圳科學技術館致力于建設服務全球游客的重要標志性旅游景點,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體現深圳特色的世界一流科學探索中心,充分發(fā)揮科普教育終身學校、科技成果發(fā)布廳、科技交流會客廳的作用,推進深圳乃至大灣區(qū)的科普教育事業(yè)跨越式發(fā)展。

采寫:南都記者 謝湘南

攝影:南都記者 胡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