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以為毛主席的畫像是1949年10月1日第一次掛在天安門的,但事實并非如此。1949年2月12日,正好是元宵節(jié)。當時,北平和平解放僅11天,好事成雙成對,政府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熱鬧的集會。

那天早上,大家從四面八方趕往天安門廣場。雖然二月份北方冷得刺骨,但大家的熱情并沒有被凍住。鑼鼓喧天,鞭炮聲此起彼伏,秧歌劇團歡快地跳舞,軍樂隊大聲演奏,宣傳隊也充滿了歡樂。

當20萬北京市民慢慢走進廣場時,他們立刻看到了掛在天安門城樓上的毛主席的大幅照片。照片中毛主席的表情嚴肅,目光堅定。

在場的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種難以形容的感覺,無論你站在廣場的哪個地方,似乎都能感覺到毛主席在靜靜地看著你。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突然,有人帶頭大喊:“毛主席永遠活在我們心中!”“共產黨永遠偉大!”緊接著,廣場上的數(shù)萬人也大聲呼喊,這些激動人心的口號在空中久久回蕩。除了掛在城樓上的毛主席畫像外,還有朱德、林彪、聶榮臻、葉劍英四大人物的畫像。

這四個人都是新中國的功勛,他們?yōu)閲业慕⒆龀隽司薮筘暙I,全國人民都非常尊敬他們。這一次,肖像只出現(xiàn)了一天。元宵節(jié)結束后,五幅肖像被有關部門移走了。在此之前,天安門從未同時懸掛過如此多的人物肖像。

從那以后,天安門廣場上再也沒有見過這五位人物的肖像同時懸掛。1949年7月7日,毛主席的肖像再次掛在天安門廣場上,紀念七七事變12周年。

回想12年前,日本侵略者轟炸北平盧溝橋,使中國人民再也不能容忍,全面抗戰(zhàn)的帷幕由此拉開?,F(xiàn)在,日本侵略者早已被趕走,中國開啟了一個新時代。這一天對所有中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天安門廣場又舉行了一次大型集會,北平人民熱切地涌向廣場。大家都注意到,這次城樓上只掛著兩幅主要領導人的肖像,右邊是毛主席,左邊是朱德,中間鑲嵌著一顆閃亮的紅星。說到這里,這已經是毛主席的肖像第二次登上天安門了。

與2月12日懸掛的肖像不同,這次我們選擇了毛主席1945年6月在延安拍攝的照片。照片中,毛戴著一頂紅軍帽,面帶微笑,眼睛向前看。任何看到這張照片的人都會感到內心溫暖。

毛主席親自出席了集會,走到天安門城樓的高處,向大家揮手致意。盡管那天下著傾盆大雨,但大家的熱情絲毫沒有減弱,數(shù)十萬人對毛主席報以熱烈的歡呼。

1949年9月,建國典禮的籌備工作穩(wěn)步推進。這時,正忙著設計國徽的偉大畫家周令釗接到了一個新任務:畫一幅毛主席的畫像,掛在天安門廣場上。這幅肖像畫非常巨大,高6米,寬4.6米。由于外部環(huán)境不斷變化,肖像畫很容易損壞,普通畫布無法承受。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經過討論,大家決定使用堅固的鐵皮作為“畫布”。這樣,肖像就變得特別重,需要用卡車拉,用起重機吊起。說到毛的肖像,大家又開始擔心了。

什么樣的照片最能代表他?周總理思考了幾天,建議攝影師給毛主席拍一些正式的照片。聽到這些話,毛主席大膽地揮了揮手,說:“不用那么麻煩了。就挑一張我以前的照片吧?!?/p>

肖像畫得很快,但當它被拿來檢查時,聶榮臻突然皺起了眉頭。他發(fā)現(xiàn)了一個大問題,那就是毛主席衣領上的紐扣沒有正確地系在肖像上。如果這是正常的,那也沒關系,但在像成立儀式這樣正式而嚴肅的場合,這似乎有點不合適。

周令釗也有同感,于是他又修改了肖像,把扣子系在衣領上。由于他高超的繪畫技巧,他的毛肖像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贊揚。

經過緊張的繪制和安裝,任務在奠基儀式前成功完成。周令昭只是松了一口氣,但9月30日,他又收到一封緊急電報,說肖像需要更換。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領導突然要求刪除肖像下的“人民的勝利”字樣。周令釗瞥了一眼掛在天安門城樓上的毛主席畫像,心想,如果把它拆了,改了,再掛起來,時間可能不夠了。

他咬緊牙關,爬上梯子,卻發(fā)現(xiàn)這五個字恰好在毛主席的中山裝上。于是,他擦掉了字,在衣服上畫了一個圖案。這樣,第三版毛主席的天安門畫像就完成了。

1950年初,毛主席前往蘇聯(lián),此事被許多國家的媒體報道。他們還將兩位國家領導人的照片進行了比較,照片中斯大林穿著非常優(yōu)雅,看起來特別隆重。另一方面,毛主席仍然穿著舊衣服,頭上戴著八角帽,看起來并不那么引人注目。

巧合的是,這張照片就是曾經掛在天安門廣場上的那張。戰(zhàn)爭期間,生活艱難,毛過著簡樸的生活。即使作為一個大領袖,他也穿著簡單的衣服。如今,時代變了,是時候在天安門廣場掛一張毛主席和平時期的照片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因此,有關部門計劃重新繪制毛主席的肖像。中宣部副部長胡喬木專程去看望北京人民美術館副館長辛莽,希望他能為毛主席畫一幅新的肖像。辛莽知道這項任務并不容易,所以他從毛主席不同時期的照片中精心挑選了一張一張,最后選了一張半身側面的照片。

照片中的毛主席穿著制服,表情嚴肅,頭微微向一邊傾斜,眼睛看著肖像的右上角。與之前的版本相比,這個版本看起來更莊嚴、更有尊嚴。

畫一幅幾米長的大畫真的不容易,主要是因為畫家在畫畫的時候看不清整幅畫,很容易使畫面不協(xié)調。經過長時間的思考,辛莽終于想出了一個主意。

他站在離畫布幾米遠的地方,指揮助手布置畫面的布局。經過幾天的努力,大家終于按時完成了繪畫。這幅肖像畫在勞動節(jié)掛在天安門城樓上,但不幸的是,只展出了一天就很快被移走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起初,有些人認為肖像中的毛主席沒有直接面對人群,只露出了一只耳朵,感覺不太嚴重。后來,毛主席自己也聽說了這件事,半開玩笑地問辛莽:“你為什么只露出一只耳朵?”辛莽當時不知道該怎么回答。

在畫一幅新肖像畫時,辛莽吸取了上一課的教訓,把毛主席的目光從抬頭看向了前方。他還對細節(jié)做了更多的調整,尤其是眉毛和眼睛之間的力量,既聰明又善良,更像他自己。

這幅肖像畫是在國慶節(jié)掛在天安門廣場上的,就在最后一幅肖像畫展出五個月后。在接下來的兩年里,這幅肖像將被懸掛在天安門廣場的塔樓上。

1952年,國家從四面八方挑選了三十多位繪畫大師,打算專門為毛主席畫像挑選一位畫家。為了展示每個人的繪畫技巧,相關部門組織了一次嚴格的測試,要求每個人畫馬克思、毛主席、列寧等偉大人物的肖像。隨后,這些作品被移交給中宣部進行評估。因此,張振仕被選為專門畫毛肖像的人,因為他畫得很好,這幅畫持續(xù)了十多年。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63年,毛主席的畫像再次更新,但當新的畫像掛在天安門城樓時,一些人仍然不滿意,不得不繼續(xù)調整。以前,只有在重大節(jié)日或國家大事時,毛主席的肖像才會掛在天安門城樓上。但自1966年以來,毛主席的肖像一直掛在那里。

然而,為了防止肖像因風、雨和陽光照射而變色,每年都會聘請一位專業(yè)畫家來繪制一幅新的肖像。然后,在國慶假期之前,工作人員將更換新肖像并將其掛在天安門城樓上。1967年,毛主席的第八幅肖像畫問世,由著名畫家王國棟親自繪制。

王國棟尤其擅長捕捉人物的面部表情。他對毛主席的肖像畫特別逼真,展示了毛主席作為領導人的偉大,讓人感到非常親近。這幅肖像畫受到了大家的廣泛贊譽,成為毛主席使用時間最長、最受歡迎的肖像畫。

說起天安門城樓上的毛肖像,在制作過程中有很多努力和創(chuàng)新。因為這幅肖像畫太大了,普通的畫布根本不夠,只能拼湊幾幅。但這樣一來,畫布的接縫特別明顯,看起來非常難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經過多次嘗試,大家終于找到了一個好的解決方案,并使用了一種由亞麻制成的新型帆布。這種畫布非常強大,可以織得任意大,完美地解決了問題。

北方的冬季天氣極為寒冷干燥,夏季則酷熱多雨。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往往會導致肖像的顏色在一年內褪色。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天津和上海的兩家顏料廠合作開發(fā)了一種名為“中國銀粉”的國產新型顏料。

這種色素不易褪色,具有獨特的中國風味。多年來,它一直是毛肖像畫的首選顏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不僅天安門城樓上掛著毛主席的畫像,老百姓也把毛主席的畫張貼在自己家里,甚至街頭巷尾。

但后來,中央政府發(fā)現(xiàn)很難管理,到處掛肖像也不太莊重,所以規(guī)定毛主席的畫以后不能隨意張貼或懸掛,但天安門城樓上的畫必須永遠保存。20世紀70年代,中國開始了改革開放的新征程,全世界都在密切關注中國的一舉一動。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接受鄧小平采訪時,意大利著名記者法拉奇突然提出了一個問題:“天安門廣場上的毛主席像會永遠保存嗎?”

在這個問題的背后,她實際上是在問中國是否不再堅持毛澤東思想,或者毛主席時代是否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面對這位直率的記者,鄧小平毫不猶豫地說了七個字:“它必須永遠保存!”法拉奇有點震驚。

她原以為自己會得到一個更委婉的回答,但心里不禁佩服。如此直率和真誠的國家領導人必將帶領國家走向更大的繁榮。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鄧小平的七個字響亮有力,代表了中國的聲音。中國人民將永遠銘記毛主席,始終堅持毛澤東思想,走社會主義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