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和尚魯智深,

以及禪宗,再及濟公活佛

——洞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替人破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種比清規(guī)戒律更深的佛理

魯智深喝酒吃肉、動不動就出拳打人,怎么看都不像佛門弟子。

但這人偏偏比誰都像佛。

他替人出頭,從不圖報;

他暴躁易怒,卻也最有慈悲心。

別人修行是進廟誦經(jīng),他修行是替人破難。

花和尚,藏著一種比清規(guī)戒律更深的佛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魯智深不懂禪宗的經(jīng)義,但他卻活出了禪宗在中國俗世的那一條路——從六祖慧能開始,一直到濟公,他就是那條“佛不在廟里”的線索中,最接地氣、也最打動人的一環(huán)。

心中大快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早已看破生死

禪宗真正扎根在中國,是從慧能開始的。六祖慧能出身嶺南,不識字,卻講出一句句驚世之語:“佛性本來清凈”,“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他反對死念佛經(jīng),也不搞繁文縟節(jié),主張“見性成佛”,強調(diào)的是人人內(nèi)心都有佛,開悟靠自己,不靠師父點燈。

這套主張讓禪宗迅速本土化,也讓它從少數(shù)精英知識圈中,走進了廣大底層——特別是南方士人、布衣,以及后來的江湖世界。

魯智深或許從來沒聽說過慧能,但他的一言一行,恰好印證了慧能講的那句:“佛在眾生中,不在廟宇間。”他不靠念經(jīng)禮佛修成道果,而是靠一腔熱血與一身拳腳,把“慈悲”二字打進了人心。

魯智深的“出家”,其實是被命運推著走的。

他原是魯提轄,一身武藝,快人快語,最恨欺壓百姓之人。他初登場時,碰上的就是鎮(zhèn)關(guān)西——那個欺辱良家女子、橫行鄉(xiāng)里的屠夫。魯智深三拳打死鎮(zhèn)關(guān)西,沒逃,也沒求饒,只是“心中大快”,像是干了一件天理昭彰的事。

這不是和尚的“慈悲”嗎?但他出手前沒念咒,出手后也不求福報,干干凈凈。你說他“殺生”,他卻是在救命。

這一路上,他打惡人、砸山門、救林沖、除霸主。他脾氣暴躁,喝醉鬧事,卻從來不欺善怕惡。每一拳,每一次怒吼,背后都是護著一個弱者。

他的“瘋”,是替天行道的瘋;他的“惡”,是鏟奸除暴的惡。

這就是魯智深的修行。他不進廟念經(jīng),而是在亂世里守人間的一份公道。他的“頓悟”不靠參禪,而是在倒拔垂楊柳時、在醉臥野寺時、在打退惡霸時,慢慢顯露出來。

甚至他圓寂時,也不像凡人。他聽到佛號,獨自坐化,面帶笑容,仿佛早已看破生死。

這不是經(jīng)典意義上的“得道高僧”,卻正是最有佛意的和尚。

活佛濟公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所謂“瘋癲”并非毫無秩序

到了南宋,中國民間傳說中開始出現(xiàn)活佛濟公。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被民間神化的佛教人物。

濟公其人(道濟禪師),屬南宋時期的臨濟宗楊岐派,確有其人,杭州靈隱寺出身,行為癲狂,不守戒律,被視為“瘋僧”。

稍微引申一下,他就變成了我們今天熟知的濟公活佛

瘋癲破衲、打抱不平、斬妖除魔。

關(guān)鍵是:“吃肉飲酒卻有佛心”。

濟公是明清以降在民間小說、戲曲中重構(gòu)的,類似于張果老或鐘馗這樣的一種文化疊加人物。

那么它和宋代禪宗有關(guān)系嗎?

有,而且關(guān)系很深:

濟公的瘋癲行為,其實是“公案禪”的世俗變形。

所謂“瘋癲”并非毫無秩序,而是類似禪宗“棒喝”、“不依常理出招”的修行方式,只不過從宗門語錄的機鋒對話,變成了市井小說中的“破戒打怪”。

宋代禪宗開始強調(diào)“以戒為本”的同時,也產(chǎn)生了大量“破戒高僧”的故事,反映社會對“形式與本心”矛盾的關(guān)注。

濟公傳說中“行為不守戒,心中有佛法”,正是民間對禪宗核心教義的粗俗詮釋。

可以簡單地畫個鏈條來說明:

禪宗“心即是佛” → 宋代士大夫文化吸收(詩文、公案、語錄) → 明清世俗文學(xué)取材(話本、戲?。?→ 濟公形象神化 → 清末至今“瘋癲破戒僧”的大眾圖騰化

換句話說:禪宗在上層變成哲學(xué),在下層變成濟公。

魯智深和濟公,在歷史上兩人相隔百年。

而《水滸傳》,卻又比南宋晚了近兩百年。

這是真正的互文和反哺。

一個用拳頭打出清凈世界,一個用瘋癲拯救苦難眾生。他們都不守佛教形式,卻最懂佛心。

可以說,濟公是魯智深的“神化版本”,而魯智深則是慧能“俗世落地”的試驗田。

他們共同體現(xiàn)了禪宗最中國化的一面:佛可以不講法,但不能不慈悲;可以瘋癲無禮,但不能沒有正義。

諸位別忘了,《紅樓夢》里,可是也有一對瘋瘋癲癲的和尚道士的。

一身是禪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護法的怒目金剛

魯智深不按佛教規(guī)矩活著,卻比任何高僧都“佛”。他不是為了自己得道,而是一生都在替別人出頭。他醉臥林中、拳打強梁、護弱扶危......

他是護法的怒目金剛。

禪宗講“不立文字、直指人心”,這八個字,慧能講得深奧,濟公演得神奇,但魯智深——他是打出來的。

在那個亂世,他沒躲進廟里,而是選擇去替人擔當。這就是他的“佛心”。

所以你說魯智深是瘋和尚,不如說他是那個“破了戒,卻守住了人心”的佛子。

他不懂禪,卻一身是禪。

下回預(yù)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虎將李忠

同樣是命運的推手,魯智深的出家,是中層的跌破,而江湖人李忠,則是從良民走向綠林。

他沒有魯智深的拳腳功夫,也沒有濟公那般傳奇法力,但他卻是我們最常見的那類底層人物——沒盼頭、沒后臺,唯有把一身把式混口飯吃。

下一回,我們就來看看:李忠,怎么就當了強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訂閱本號

光顧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