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陜西女子做了一件大事,婆婆去世后,竟然把母親介紹給了公公,一時間流言蜚語說什么的都有,甚至有人怒斥:“這就是傷風敗俗!”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張女士早年曾遭遇過家庭不幸,還沒有成長起來父親就不幸病逝了。

父親病逝的時候,張母的年紀還不大,改嫁沒有一點問題。

再加上,一個女人帶著孩子生活,也真的很不容易,很多親戚也都支持改嫁。

但是,張母害怕改嫁之后女兒過不好,所以就打消了改嫁的念頭,獨自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含辛茹苦地把女兒撫養(yǎng)長大。

長大后,張女士和陳先生組建了家庭。

陳先生不僅性格好,也很會心疼人,跟張女士結婚后,夫妻倆很少因為生活瑣事爭吵。

另外,陳父陳母也是通情達理的人,并沒有因為兒媳出身單親家庭另眼相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恰恰相反,老兩口對這個經歷不幸的兒媳非常寵愛,跟對待自己的女兒一樣事事都比較遷就。

張女士在丈夫家里,也體驗到了難得的溫馨,無論感情還是生活過得都很舒暢。

別人眼中的婆媳問題,自從嫁入陳家之后就沒有出現過,整天樂呵呵地自由自在。

但正因如此,她每次回家看到孤苦伶仃的母親之后,心里面總不是個滋味。

沒有成家前,最起碼母親身邊還有她的陪伴,可是如今她也有了自己的生活,就算是能經常抽出時間回家看母親,也難以常伴母親左右。

老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p>

其實反過來也是一樣,尤其是張女士這樣的家庭,孩子對單身父母的記掛一點也不少。

很早的時候,她就想跟母親找個伴兒,但是在母親的反對下擱置了起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后來婆婆又生了病,她忙于照顧婆婆,這件事也就沒有再提起過。

陳母與病魔抗爭了好幾年,最后還是沒能挺過來,不幸被病魔奪走了生命。

這件事對一家人的打擊都很大,原本熱鬧的家庭瞬間變得冷清了許多,尤其是公公的變化最大。

陳父原來是個很外向的人,整天嘻嘻哈哈地有說有笑。

同時他也是個閑不住的人,不是在家里忙碌就是出去遛彎,經常跟附近年紀相仿的老伙計們坐在一起聊天。

可是自從老伴兒病逝后,他就像丟了魂兒一樣,變得特別安靜,也不喜歡出門了。

大多數時候,他忙完家務之后,就坐在癡癡地發(fā)呆,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張女士和丈夫害怕這樣下去,公公再出點什么事兒,經常變著花樣逗老爺子開心,可是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見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張女士跟公公閑聊的時候,就提出給公公再找個老伴兒。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誰知,公公聽了這句話后,反應顯得很是平淡,搖了搖頭說道:“我都這把年紀了,不用那么麻煩了,算了!”

雖然陳父拒絕了這個提議,但張女士也能看出來,公公還是有些心動的。

畢竟“少年夫妻老來伴”,誰到晚年的時候不想身邊有個知冷知熱的貼心人呢?最起碼有個照應、閑來無事說說話也是好的。

有了這個想法之后,張女士突然腦洞大開,竟然想要把自己的母親介紹給公公。

她把這個想法告訴丈夫的時候,沈先生的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

雖然他也想給父親找個老伴兒,但也從來沒想過把丈母娘接到家里來,再說親家變夫妻這樣的事以前也沒有聽說過,弱弱地問道:“這樣合適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張女士坦然地回答道:“怎么不合適?都是知根知底的人,難道還能過差了不成?”

小兩口在這件事情上統(tǒng)一了思想后,便進行了分工,張女士去做母親的工作,陳先生卻游說父親。

張母和陳父本來都不同意,原因無他,兩人走到一起容易招閑話。

他們都老了,也不在乎別人說什么,可關鍵這種事傳開了之后,容易讓孩子們臉上掛不住。

可是小兩口都已經打定主意了,一個勁兒地把兩人往一塊撮合,都表示:“你們交往一下試試,真不行也不會強求。”

就這樣,張母和陳父決定交往一下試試,沒承想兩人還挺合得來,無論性格什么的都挺對脾氣。

于是,張女士和陳先生就為兩人舉辦了一個簡單的婚禮,年過半百的兩位老人算是正式走到了一起。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果不其然,人們知道了這件事之后,瞬間就炸了鍋,說得什么都有,甚至連“傷風敗俗”這樣的話都說了出來。

可是我們不妨仔細想一想,張母和陳父走到一起,究竟“傷”在哪里?又“敗”在哪里?

難道就因為張女士和陳先生是夫妻,張母和陳父就不能往一塊走?有這樣的道理嗎?

單身、結婚、離婚、喪偶,不管在哪個階段,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只要幸福開心,那就足夠了,不是嗎?

大家對此事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