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感業(yè)寺尼姑到萬國來朝的女皇,她的一生猶如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

千年來,人們對她的評價冰火兩重天,有人贊其“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有人斥其“牝雞司晨,嗜殺成性”。

這位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究竟是締造盛世的推手,還是踐踏綱常的獨裁者?

武則天十四歲時入宮成為唐太宗的才人,然而因其性格剛強堅毅,并不受寵,歷經(jīng)12年仍未晉升。

唐高宗登基后,她借王皇后與蕭淑妃爭寵之機從感業(yè)寺回宮,逐步登上皇后之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隨著李治患風(fēng)疾,武則天開始垂簾聽政。

不久后,她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這不僅是個人野心的勝利,更是對魏晉以來士族門閥制度的公開挑戰(zhàn)。

在初期,武則天將農(nóng)業(yè)視為治國根本,大力推行農(nóng)業(yè),糧食畝產(chǎn)較貞觀年間增長五分之一。

最直觀的變化是人口爆炸,從永徽三年的380萬戶直接增至615萬戶,遠超同時期歐洲國家。

同時,她推行均田制,嚴厲打擊貴族兼并土地,規(guī)定將無主荒地分配給流民。

糧食儲備甚至達到可以供全國吃三年的程度,令人驚嘆。

在門閥壟斷官場的初唐,武則天成為科舉制度的破局者,她首創(chuàng)殿試,親自召見考生,當面考核。

同時增設(shè)武舉選拔軍事人才,例如19歲的張仲堅通過武舉成為游擊將軍,其父只是長安小吏,這種草根逆襲在之前幾乎不可能。

武則天最為雷霆的手段是對門閥的打擊。

她重用酷吏誅殺長孫無忌等關(guān)隴集團核心人物,將五姓七望的特權(quán)壓縮至谷底,同時大量提拔寒門士子。

狄仁杰從并州法曹升至宰相,姚崇從濮州司倉參軍成為中樞重臣,就連寫《討武曌檄》痛罵她的駱賓王,她都十分惋惜。

這種“英雄不問出處”的用人觀,為開元盛世儲備了大批人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雖然武則天的功勞巨大,但過錯也不小。

后期邊疆策略失誤明顯,為鞏固權(quán)力,她誅殺程務(wù)挺、王方翼等名將,導(dǎo)致邊防松弛。

這就導(dǎo)致契丹李盡忠叛亂,唐軍慘敗,不得不借突厥兵平叛,埋下引狼入室的隱患。

為震懾反對者,武則天推行告密制度。

在朝堂設(shè)立檢舉箱,任何人都可告密,屬實者賜五品官,不實者免罪。

這導(dǎo)致四方告密者蜂起,人心惶惶。

同時,她借口越王李貞叛亂,誅殺李唐子孫70余人,連親兒子都未能幸免,李顯、李旦被軟禁多年。

就連孫子李重潤、孫女李仙蕙也沒放過。

到了晚年,武則天開始迷戀玄學(xué)與享樂,她耗費巨資助建洛陽明堂。

更荒唐的是建造天堂,供奉巨型佛像,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同時,武則天還豢養(yǎng)很多男寵,遭人詬病。

她也開了女性掌權(quán)的先例,此后韋后、太平公主等紛紛效仿,儒家“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的倫理被打破,唐朝中期政變頻繁。

宋明時期強化對女性的禁錮,某種程度上是對武則天時代的觸底反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武則天的功過,如她的無字碑般任人評說。

她用酷吏之刀切開門閥壟斷,用科舉之尺丈量人才,卻也因權(quán)力迷戀導(dǎo)致制度扭曲。

她的最大貢獻,在于證明了女性也能治理龐大帝國,打破了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千年鐵律。

而其中最大過失,則是為鞏固權(quán)力不擇手段,讓酷吏政治與個人崇拜腐蝕了官僚體系。

705年,武則天在政變中退位,主動回歸皇后身份。

那幅《武后行從圖》中,她頭戴鳳冠,身著袞服,在一群男臣的簇擁下昂首前行。

那倔強的身影,永遠定格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卷中。

參考資料

《舊唐書·則天皇后本紀》,劉昫撰,中華書局,1975年

《資治通鑒·唐紀》,司馬光撰,中華書局,195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