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

——習近平

酹江月·秋夕興元使院作用東坡赤壁韻

詞作者:胡世將

神州沉陸,

問誰是、一范一韓人物。

北望長安應不見,

拋卻關西半壁。

塞馬晨嘶,胡笳夕引,

贏得頭如雪。

三秦往事,

只數(shù)漢家三杰。

試看百二山河,

奈君門萬里,六師不發(fā)。

閫外何人,

回首處、鐵騎千群都滅。

拜將臺欹,懷賢閣杳,

空指沖冠發(fā)。

闌干拍遍,

獨對中天明月。

賞析

胡世將(公元1085年—1142年),字承公,常州晉陵(今江蘇武進)人。宋徽宗崇寧五年(公元1106年)進士,歷監(jiān)察御史、兵部侍郎。紹興九年(公元1139年),任川陜宣撫副使,在關中數(shù)年,力主抗金,有收復隴州(今陜西隴縣)等失地的功績。

《酹江月》,即《念奴嬌》,得名于唐代天寶年間一位名叫念奴的歌伎。因蘇軾同調詞中“一樽還酹江月”句得此名,又名《百字令》《大江東去》《湘月》等。此調以蘇軾《念奴嬌·中秋》為正體,雙調一百字,前后片各十句、四仄韻。另有十一種變體。

胡世將詞作存世僅有一首,即今天我們要講的這首。這首詞作于宋高宗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胡世將為川陜宣撫副使,任職于詞題提到的“興元使院”。此前,南宋與金人已達成和議,但金人背信棄義,不久即撕毀盟約,對南宋再度興兵。在當時名將劉琦、岳飛、韓世忠等重擊金兵、抗金形勢一片大好之際,朝廷卻又任用秦檜等人,罷黜一批主戰(zhàn)人士,將大好河山拱手讓人,以致神州沉陸。作者痛感河山非我,因而一腔悲憤盡數(shù)宣泄于此詞中。

此詞詞題說“用東坡赤壁韻”,即該詞的韻腳與蘇軾赤壁懷古詞是一樣的。蘇軾赤壁懷古,追懷的是三國時期的周瑜等人;胡世將“北望長安”,則是懷念“一范一韓”這些抵御外來侵略的民族英雄和國家棟梁?!段宄佳孕袖洝份d:“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骨寒;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边@里的“一韓”“一范”,指的是北宋名臣范仲淹與韓琦,他們都曾鎮(zhèn)守陜西,抵御西夏的侵擾。詞人憂懷國事,著眼大局,慨嘆范仲淹、韓琦式的保衛(wèi)河山的英雄人物不得重用,主和派“拋卻關西半壁”坐使神州淪喪,憤慨之情溢于言詞。

“塞馬晨嘶,胡笳夕引”,詞人陸續(xù)描繪出邊塞的早晨和傍晚特有的凄清悲涼的圖畫:戰(zhàn)馬在爽勁的晨風中發(fā)出聲聲嘶鳴,胡笳聲在冉冉斜陽下幽幽回旋。蒼??臻煹溺R頭里,隱含著如詞人一般不得重用的主戰(zhàn)將士們壯志難酬的悲憤。他們只能空任歲月流逝,不能建功立業(yè),只剩滿頭的霜雪白發(fā)。朝廷輕視賢才,不實行抗戰(zhàn)政策,任用“漢家三杰”攻取關中一統(tǒng)天下,都成為“三秦往事”了。

下片批判朝廷主和,不肯出兵保衛(wèi)關中,抒發(fā)六軍不發(fā)的無可奈何。接著又繼續(xù)痛傷張?!案黄街當 保灾隆拌F騎千群都滅”,揭露主和派的罪行?!鞍輰⑴_欹,懷賢閣杳”,當年劉邦拜韓信為大將的高臺已然傾欹坍倒,懷念諸葛亮北伐功績的閣樓也已杳茫不見。詞人以古跡的敗壞,借古言今,與上片“贏得頭如雪”互相呼應,形象地表現(xiàn)出當今對人才的輕視和糟蹋。結句詞人怒發(fā)沖冠,欄桿拍遍,獨自對著一輪明月,將劍拔弩張的憂憤情緒壓抑在中天光景之中,深沉蘊藉之極。

此詞感時而作,穿插范仲淹、韓琦、韓信、諸葛亮等史事,亦可說是一首懷古詞。全詞上片總括中原淪喪的形勢后,下片指斥和議誤國之人,同時抒發(fā)了有志之士不得其用的沉痛憤懣。

撰稿:樊令

誦讀賞析:郭鵬

欄目介紹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演進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宋詞以其獨特的神韻獨樹一幟,與唐詩并列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兩座高峰”。

“未來講堂——經典宋詞誦讀與賞析”活動,通過多媒體重新演繹,讓最經典的詞句與最優(yōu)美的聲音有機結合,把美的享受和寶貴的精神食糧奉獻給兩岸青少年,在提升孩子們人文素養(yǎng)和道德情操的同時,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兩岸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來源 |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

京彩臺灣

微信號:bjstb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