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的一天,毛主席在工作時突然想起了一個老戰(zhàn)友,同時也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于是他便問工作人員:“那個王盛榮在哪里?”
結果一問才知道,老戰(zhàn)友前不久剛被連降四級,現(xiàn)在正在一家鋼廠組織工作。

毛主席頓時升起了一股火氣,隨即拍桌子道:“去把周總理請來!”
王盛榮究竟為何被連降四級,這件事又是如何解決的?

坎坷的革命路
王盛榮出生在武漢武昌的一個窮苦家庭中,一家人的生活只靠著父親出海打漁維系。
雖然家境貧寒,但王盛榮從小就天資聰穎,勤奮要強,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上學讀書。

然而,家中在供他讀了幾年私塾后實在無力承擔學費,王盛榮也只好輟學回家,只身來到上海打工。
在此期間,他因為年紀小時常遭受雇主的惡意打罵以及克扣工資。
久而久之,他再也忍受不了這種壓迫,直接帶領著工友們進行了反抗。

也正是這種勇敢的表現(xiàn),讓我黨注意到了他。不久后,他便正式被吸收進共青團,并擔任了童子團團長。
此后,他便一直在暗中進行秘密活動,向所有受壓迫的工友宣傳革命思想。

隨著革命的浪潮越來越猛烈,他便將自己的工作放到了明面上,之后他陸續(xù)參加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冒著生命危險為革命活動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
由于表現(xiàn)出色,他被正式吸收入黨。組織見他頭腦聰明,便決定將他送到蘇聯(lián)進修,好為將來的斗爭做準備。

在國外學習的期間,王盛榮受到了系統(tǒng)性的軍事訓練,軍事指揮能力也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在學習期間,他一直關注著國內的形勢,得知我黨已經(jīng)在井岡山建立自己的軍隊和政權后,他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國參加建設工作了。

1930年,他終于學成回國,并被調到了中央蘇區(qū)擔任興國縣委書記。
1931年,中革軍委在江西瑞金成立,而王盛榮在內的十五人被當選為委員。

當時與他并列的人中包括毛主席以及其他六位元帥。由此可見,當時王盛榮的地位有多高。
也正是在此期間,他與毛主席產生了非常深厚的革命友誼。

戰(zhàn)火中的友情
1931年,毛主席前往贛南考察。由于臨時計劃,中央決定召開一次重要會議。得知毛主席不在后,領導們便派了王盛榮過去通知主席參會。
王盛榮收到消息后當即帶著一個排,馬不停蹄地趕到了贛南。

結果,好不容易到了主席住的地方,他卻遠遠地聽到了一陣混亂的槍聲。
他的心中頓時一沉,暗道不好,恐怕是敵人打過來了。他立即快馬加鞭,一口氣沖到了毛主席的駐地。

在見到眼前的場景時,王盛榮的眼皮頓時一跳。
只見在村子的一處角落里,毛主席以及幾名警衛(wèi)員陷入了敵人的重重包圍中,幾乎下一秒敵人的槍口就要對準他們。

王盛榮來不及思考,當即大喝一聲,只身沖向了敵人。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消滅了對面的幾個敵人后,便立即拉著毛主席往外跑。
結果沒跑一會兒,主席便因為重傷走不動了。眼見敵人馬上就要追過來,王盛榮直接將槍一扔,與其他幾名戰(zhàn)士抬著毛主席跑了出來。

在一番驚心動魄的奔跑后,一行人成功甩掉了敵人的追擊,轉移到了安全地帶。
也正是在經(jīng)歷這件事后,毛主席便開始對他倍加信任,并一直將他視為救命恩人。
抗日戰(zhàn)爭開始后,中央派了大量干部前往敵后區(qū)工作。

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成立后,中央也開始物色合適的人選過去。
這里不僅受到日軍的覬覦,更是位于國民黨的政治中心,危險程度不言而喻。

當時董必武親自向延安討要王盛榮,讓王盛榮過去擔任武漢辦事處高級聯(lián)絡參謀,協(xié)助他們開展工作。毛主席雖然擔心他的安危,但最終還是同意了這個提議。
在主席看來,這也不失一個歷練他的好機會。

在王盛榮啟程時,主席緊緊握著他的手道,他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希望他能不遺余力地為家鄉(xiāng)抗日工作做貢獻。武漢交給他,毛主席非常放心。
聽了主席的囑托后,王盛榮也二話不說便上任了。然而等他來到武漢后卻發(fā)現(xiàn)自己文化水平太低,實在難以勝任這樣的工作。

于是他便幾次向董必武請示,要求到前線打仗。董必武也勸過他兩次,但見他心意已決,便也同意了他的請求。
此后,王盛榮便一路轉戰(zhàn)到了河南確山,半路上收編了很多失散的紅軍戰(zhàn)士。

在他的努力下,一支僅有三百人的隊伍便成立了。后來他便帶著這支隊伍一路拼殺猛打,痛擊日軍的同時又擴大隊伍。
1945年,抗日勝利后,他又隨部隊來到了東北工作,并開始擔任齊齊哈爾市委書記,負責東北根據(jù)地的建設。

然而,在他的工作期間卻發(fā)生了一件令人心痛的事情。

主席的記掛
有一次,他召開了一個小型干部會議,準備交代接下來的工作部署。結果就在他講話時,身邊的警衛(wèi)員手槍不慎走火,打中了他。
所幸搶救及時,他保住了一條命,但卻失去了一條腿。當時的西滿軍區(qū)司令黃克誠非常生氣,表示要好好懲罰那個警衛(wèi)員一頓。

王盛榮得知此事后不僅沒有責怪對方,反而還為對方求了情。他說自己了解這個警衛(wèi)員的為人,知道他不是故意的。他也不愿意因為這件事就讓部隊失去一個優(yōu)秀的戰(zhàn)士。
就這樣,這件事才算結束,那個警衛(wèi)員也撿回一條命。而王盛榮此后卻只能靠一條腿生活了。

但他不僅沒有因此灰心喪氣,反而始終保持著樂觀的心態(tài),一直積極地奔走在工作崗位上。
新中國成立后,他便被任命為了國家重工業(yè)部副部長。后來由于中南地區(qū)發(fā)展緩慢,他又臨危受命被調了過去,擔任中南工業(yè)部副部長。

對于他的職位調動,毛主席也是一直關注的。只不過因為公務繁忙,兩人很少見面了,毛主席也一直沒有機會詢問他的工作情況。
到了1957年,毛主席計劃去湖北進行視察。也是借著這個契機,主席想起了自己的這位老戰(zhàn)友。

于是他便隨后問了身邊工作鵬遠一句:“王盛榮現(xiàn)在在哪里?”
主席原本以為這么多年過去了,王盛榮怎么樣也該升職了,結果他得到的回復卻是,對方被連降四級,現(xiàn)在正擔任副處級職務。
主席一聽頓時升起一股火氣,隨即拍桌子道:“馬上把周總理請來!”

周總理收到消息后也匆匆趕了過去。得知主席要問王盛榮的情況后,總理便立即派人進行調查。
經(jīng)過一番調查后,眾人才得知真相。
原來王盛榮當年在去中南工業(yè)時,中央交給了他一份任務,那就是組織生產鎢砂出口蘇聯(lián),好換回設備和軍工用品。

而他到了地方視察了一次后發(fā)現(xiàn),這里的運輸車輛和機器設備不足,難以進行大規(guī)模生產。
于是他便決定先賣掉一部分鎢砂,買一些設備和汽車回來,好生產更多的鎢砂。
他向周總理請示了此事,之后也得到了批準。

結果就是因為這件事,讓上級產生了誤會,最終將他降了職。
毛主席得知此事是誤會后,連忙派人過去說清楚了這件事的來龍去脈。
就這樣,在主席的關照下,他被提拔為了湖北省冶金工業(yè)廳廳長,并被破格享受副省級待遇。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