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蹲在菜園邊,盯著手機屏幕直皺眉。

手機里天氣預報蹦出刺眼數(shù)字,昨天徐家匯還30.

2℃曬脫皮,今兒就預告明晚直跌10℃。街坊李嬸挎著竹籃路過,竹籃里新摘的豇豆蔫噠噠:“前兒剛給番茄搭完架子,這鬼天氣莫不是要拆臺?”五一假期頭天,太陽跟發(fā)了狠似的,水泥地燙得能煎雞蛋。

郊區(qū)菜農(nóng)老陳望著塑料大棚直嘆氣,本指望趁晴曬點新收的菜籽,誰料下午金山突然砸下冰雹,指甲蓋大的冰珠子噼里啪啦,把剛露頭的毛豆苗砸得東倒西歪。“清明斷雪,谷雨斷霜”,可這都立夏了,老天爺咋還玩冷熱對沖?氣象預報說今兒晴好,東南風呼呼吹得人犯困,中午短袖出門正好,早晚卻得套件薄外套——晝夜溫差跟拉鋸似的,稍不留神就得傷風。

最揪心的是明天,32℃高溫頂?shù)侥X殼,下午偏北風突然撒野,陸地陣風6~7級,沿江沿海能把曬谷場上的竹匾掀翻。老陳掰著手指頭算:3號下午冷空氣殺到,4號5號跟著就來小到中雨,剛翻整的菜地怕是要遭澇?!按籂幦?,夏爭時”,田里的茄子苗正等著移栽,這忽冷忽熱的天,扎根都不踏實。

超市里蔬菜攤位前,阿姨們對著漲價的青菜直撇嘴:“前兩天下冰雹那茬菜遭了災,這會兒菜販子拿貨都難?!备鼊e說返程的人了,5號雨天路滑,高速上指不定堵成啥樣,導航軟件估計又得紅成豬肝色。再往長遠看,8號還有弱降水,接下來半個月晴雨來回跳,像極了小孩子玩蹺蹺板,沒個安穩(wěn)時候。

菜農(nóng)們最犯難,曬谷場剛鋪開稻谷,眼瞅著云頭壓過來,又得急吼吼收起來,一來二去,谷粒都掉了不少?!霸缰涝撀牬謇餁庀髥T的,提前在大棚架上防雹網(wǎng)?!崩详惗自诘乩锇抢辉覊牡亩姑?,聲音里滿是懊惱。
可這天氣變化比翻書還快,昨兒還琢磨著給莊稼抗旱,今兒就得想著排水防澇,農(nóng)活兒跟著天氣轉(zhuǎn),人累得團團轉(zhuǎn)。有人說這是“倒夏寒”,可老一輩沒聽過這說法,就知道天老爺脾氣越來越捉摸不透。超市蔬菜價格跟著天氣漲跌,老百姓菜籃子跟著揪心,到底是氣候變了,還是咱種地的法子該改改了?
我個人覺著,咱農(nóng)民靠天吃飯,可這天越來越讓人摸不準,多學些氣象知識,提前備著應對法子,總比干瞪眼強。
就像老陳現(xiàn)在念叨的,等這茬菜收了,高低得給菜地搭個可升降的防護棚,省得冰雹再來搗亂。
可話說回來,天氣無常,人能做的也就是見招拆招,只求老天爺多給點穩(wěn)當日子,讓莊稼順順當當長,讓咱老百姓心里踏實些。至于這忽冷忽熱的天啥時候是個頭,咱且盯著天氣預報,把農(nóng)活兒安排得更精細些——日子嘛,總得往前過不是?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