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雷克海峽是南美洲和南極洲的分界線,也是大西洋和太平洋最重要的連接通道,曾幾何時,德雷克海峽也被看作是兩大洋的必經(jīng)之地,只是隨著巴拿馬運河的開鑿,德雷克海峽的作用逐漸被替代。

德雷克海峽第一次被通行是在1615年,斯科頓率領(lǐng)佛蘭 芒探險隊通過了這片區(qū)域,在此之前,16世紀英國私掠船船長弗朗西斯·德雷克發(fā)現(xiàn)了這條海峽,海峽也是以德雷克的名字來命名的,只是德雷克并沒有選擇在德雷克海峽通行,因為德雷克海峽的危險系數(shù)比較高。

德雷克海峽在南美洲的最南端,再向南就是南極洲的南設(shè)得蘭群島,海峽東西長達300公里,最寬處970公里,最深處5248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作為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通道,德雷克海峽的氣候條件非常惡劣,特別是在通航技術(shù)并不發(fā)達的十六七世紀,很難想象渺小的船只怎么能夠經(jīng)過德雷克海峽。

德雷克海峽還是通往南極洲的必經(jīng)之地,緊鄰南極也就意味著氣候條件的惡劣程度已經(jīng)逼近南極洲了,稍微遇到大風,德雷克海峽的大浪可以達到10米到20米,而且德雷克海峽的氣溫非常低,七月份甚至低至零下幾十度,也就導致了隨時都會有冰川出現(xiàn),這就給船舶通行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也是因為德雷克海峽的惡劣天氣和糟糕的通行條件,才更能夠體現(xiàn)出巴拿馬運河的便利,雖然當年法國和美國修建巴拿馬運河時更想打通美國東西的海岸貿(mào)易,但是今天看,巴拿馬運河的開通也更能凸顯德雷克海峽的尷尬。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巴拿馬運河的開通,大大的增加了大西洋和太平洋通航的便利性,只是巴拿馬運河的自身條件有限,通航船只的噸位要求嚴格,大型船舶只能在巴拿馬港口換成規(guī)定船只,讓運輸成本大大增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巴拿馬運河的水深在15米左右,這和德雷克海峽的5000米是沒法比的,如果德雷克海峽的天氣條件允許,那么再大的貨輪都能夠輕松的通過德雷克海峽,不用再考慮通行噸位的問題了,只是天氣成了德雷克海峽的致命傷,先天的水域通航條件被白白浪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