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被親媽狠心拋下,20歲卻在賽場上拿過15個世界冠軍,狂攬26枚金牌。
她靠著跳水徹底改寫命運,可當年頭也不回離開的媽媽,多年后卻流著眼淚找上門認親。
如今這么多年過去,她和媽媽之間的關(guān)系到底咋樣了?

跳水成人生轉(zhuǎn)折
陳若琳是江蘇南通人,出生在“夢里水鄉(xiāng)”,可這個孩子的童年卻一點也不美好。
對她影響最大的就是親生父母,從陳若琳出生起,家里就從來沒有消停過。
父親和母親的爭吵聲,幾乎貫穿了陳若琳的整個幼年時期,終于在1995年,父母選擇不再容忍,結(jié)束了這段婚姻。

父母離婚也就算了,關(guān)鍵是這一對夫妻似乎誰也不想承擔父母該有的責任。
因陳若琳還有個哥哥,母親就選擇帶著大兒子一走了之,前往加拿大定居。
而父親則將3歲的陳若琳“扔”給外公外婆。好在外公外婆心地善良,這才讓陳若琳不至于流落街頭。

為了減輕外公外婆的撫養(yǎng)壓力,舅舅、舅媽將陳若琳收為“養(yǎng)女”,這也是后來為何陳若琳會對舅舅舅媽如此親昵的原因。
可以說,如果沒有舅舅舅媽,陳若琳不可能走上跳水這條路,更不可能成為大名鼎鼎的“奧運五金王”。

在陳若琳的心里,舅舅舅媽就像是親生父母,為她操辦著生活中的一切。他們不但教育她做人的道理,對她的健康成長也很重視。
小時候的陳若琳體弱多病,在老一輩的眼睛里,這就是缺乏運動而造成。為了強身健體,舅舅決定將她送到培訓班去學習游泳。
都說是金子總會發(fā)光,在游泳班學習期間,陳若琳就像是金子一般輻射著周圍的人。與此同時,陳若琳的表現(xiàn)也引起跳水教練高峰的注意。

陳若琳身材標準,而且各個動作都能做到無可挑剔,在高峰看來,這就是最好的跳水苗子。
可陳若琳年幼,哪懂的這其中的利弊,還是在舅舅的勸說下,陳若琳才決定到跳水隊去試試。
只是萬萬沒想到,這一試還真試出了名堂。

奧運奪冠,父女和解
陳若琳從小就很懂事,也不怕吃苦,在整個跳水隊中,她也是最刻苦的那一個。
由于剛剛接觸跳水,不懂得其中的技巧和方法,為了盡快融入,她往往是最后一個離開跳水臺的那位。
另外為了控制體重,她幾乎每天只吃一頓飯,堅持把體重控制在45公斤左右。
這樣的毅力和耐性,讓她長進很快,連高峰都說“陳若琳是我見過的,最聰明的跳水運動員”。

11歲那年,陳若琳參加江蘇省舉辦的運動會,在這一場運動會中,陳若琳就像是一匹黑馬,直接一舉拿下少年組的冠軍。
站在領(lǐng)獎臺的那一刻,她讓現(xiàn)場所有人知道了“陳若琳”這個名字。因為表現(xiàn)優(yōu)秀,13歲時陳若琳又被推薦至國家隊,接受更加嚴格的訓練。
當然陳若琳也沒讓所有人失望,尤其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中,她直接斬獲兩枚金牌,一跳成名。
可正當所有人為陳若琳的成就歡呼雀躍時,沒想到她家里傳來了壞消息。

在陳若琳參加北京奧運會期間,父親成勇金因為急性腎衰竭住院了。
要說陳若琳和父親,估計也就是只有“血緣紐帶”這么簡單了。
因為除了承擔過陳若琳的部分學費和生活費以外,父親幾乎未盡過任何責任。
可父親畢竟是父親,打斷骨頭還連著筋,血緣關(guān)系無法隔絕。
再加上舅舅舅媽從小教育陳若琳做人要寬厚、善良,所以參加完頒獎典禮,陳若琳就奔赴醫(yī)院看望父親。

都說醫(yī)院和病床,是人反思的最佳場地之一,陳若琳的父親也是這樣。
在見到女兒的那一刻,成勇金淚流滿面,小聲的說了一句“對不起”,那時候的他才感到對女兒滿心愧疚。
但讓他沒想到的是,陳若琳很大度,才十幾歲的年紀就表現(xiàn)出了許多成年人都未曾有的成熟。
她拉著父親的手回答道“一切都過去了”,仿佛父女之間的恩怨就此化解。
而之后她對母親的態(tài)度,更是讓人看到陳若琳身上少有的地方。

母親認親
陳若琳是奧運老將,在運動員生涯中共拿下了15次世界冠軍??苫仡^看看,那時候的陳若琳也不過是個只有20歲的小女孩。
她也是所有跳水運動員中,少有的能扛住發(fā)育期,一直處于巔峰期的運動員。

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是陳若琳職業(yè)生涯中最后一次以“運動員”的身份和眾人見面。
多年的嚴格要求和超負荷訓練,導致陳若琳出現(xiàn)嚴重頸椎病,比賽過后,她不得不對外宣布退役。
每次參加奧運會,陳若琳的身上似乎總有特別的事發(fā)生,2008年北京奧運會,父親因重病住院。后來2016年里約奧運會,陳若琳又遇到一件“大事”。

就在剛剛宣布完退役,多年從未有過任何聯(lián)系的母親突然出現(xiàn),而且還說想要認回陳若琳這個女兒。
從小到大不盡養(yǎng)育之恩,到了功成名就時,卻要回來認親,這不免會讓人浮想聯(lián)翩。

有人認為這是陳母的“陽謀”,因為陳若琳有名有錢了,所以才想著認親,這樣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還有人說陳母有心機,在游泳館當著那么多人認親,如果陳若琳拒絕,就會被認為是“不孝女”。


可無論如何,母親畢竟是母親,即便沒有養(yǎng)育之恩,她也是陳若琳的生母。面對突然出現(xiàn)的媽媽,陳若琳還是選擇了原諒。
只是原諒不等于親密,認親后陳若琳雖然也經(jīng)常去看望母親,可心里的那道坎會消失嗎?這段關(guān)系恐怕用“客氣而疏離”來形容最恰當不過了吧!

如今的陳若琳已經(jīng)33歲,可依然還是單身狀態(tài),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讓陳若琳不敢輕易嘗試結(jié)婚。
不過沒有了家庭婚姻的負擔,陳若琳就可以一心為體育事業(yè)貢獻?,F(xiàn)在的她依舊每天堅守在跳水場館中。
只是不同的是,她不再是運動員,而是全紅嬋、練俊杰的主管教練。

有人說她狠,每天只吃一頓飯,體重掐得比秤還準,有人說她命硬,發(fā)育期、傷病關(guān)全扛過來了。
可只有她知道,那股子不服輸?shù)膭?,是舅舅舅媽給的底氣,是教練高峰那句“你能行”撐出來的膽量。

母親想認親,她選原諒,卻也讓關(guān)系停在“客氣”里,畢竟有些傷,時間能縫補,但縫不成原樣。
這讓我想起一句話,命運能扔你進泥潭,但爬不爬得出來,得你自己說了算。
陳若琳沒被原生家庭的爛攤子拖垮,反而用跳水砸出了自己的活法。
她原諒父母,可能是不想跟過去較勁,她把心血澆在全紅嬋身上,才是真正活明白了。
人生最牛的逆襲,不是拿金牌證明自己,而是掙脫枷鎖后,還能點亮別人。大家說呢?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