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蓬安

嘉陵第一桑梓景區(qū)

費尚全

四川蓬安嘉陵第一桑梓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匯集了嘉陵江流域最經典的詩畫田園、獨具巴文化特色的發(fā)源地、千古浪漫的愛情圣地、天地人合一理念的展示臺、嘉陵江農耕文明五大品牌資源,被專家學者譽為“最浪漫的休閑家園”。景區(qū)分“一江、兩岸、三段、四功能片、十三區(qū)”,面積達20余平方千米,是四川省新五大旅游區(qū)中嘉陵江流域生態(tài)文化旅游區(qū)的核心景區(qū)。旅游區(qū)建成了百牛渡江景區(qū)、周子古鎮(zhèn)、濱江文化休閑區(qū)、龍角山和馬電5個景區(qū),其中相如故城和周子古鎮(zhèn)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該景區(qū)是一個集山、水、城相依相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集觀光、休閑、度假、娛樂、健身為一體的復合型旅游景區(qū)。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嘉陵第一桑梓景區(qū)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嘉陵第一桑梓景區(qū)——鐘情門

周子古鎮(zhèn)

蓬安縣周子古鎮(zhèn)被譽為“嘉陵江最后的碼頭古鎮(zhèn)”,被專家學者譽為“百年不動一磚一瓦原汁原味的原生態(tài)古鎮(zhèn)”,先后被評為中國最美小城、四川十大風情名鎮(zhèn)和四川最美古鎮(zhèn)。周子古鎮(zhèn)興起于南朝梁武帝析安漢縣設相如縣之后,始稱舟口,是具有千年歷史的古鎮(zhèn)。古鎮(zhèn)由下河街、上河街、新華街和紅軍街組成。從唐初起即陸續(xù)建成有財神樓、武圣宮、萬壽宮、濂溪祠、洞仙觀、魚娘廟、南華宮、文昌宮等。北宋慶歷二年(1042),時任合州通判的周敦頤到舟口開筵講學,影響甚大,人們便將舟口改名為周子鎮(zhèn)以表紀念。

周子古鎮(zhèn)三面環(huán)山,一面環(huán)水,都印證了“鎮(zhèn)在山中,山在水中,水在綠中,人在畫中”的絕倫美景。這座嘉陵江上最后的古鎮(zhèn)碼頭,依山傍水,古樸民風,一磚一瓦,都彰顯歷史淵源。古鎮(zhèn)坡形古街共約千米,現保存有明清時期的古民居5000余套間,所有古民居建筑首尾相連,錯落有致,粉墻黛瓦,古色古香。古鎮(zhèn)復建了財神樓、周子碼頭、濂溪祠、萬壽宮、周子客棧、周子茶樓等旅游景區(qū)和配套設施,打造了吳馓子、姚麻花、樟茶鴨、嘉陵江河鮮、古玩店等一系列旅游經營店。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周子古鎮(zhèn)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周子古鎮(zhèn)下河街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周子古鎮(zhèn)上河街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龍角山景區(qū)

龍角山景區(qū)位于蓬安縣城西北部,與周子古鎮(zhèn)景區(qū)緊緊相連,面積650畝,最高處海拔近600米,是蓬安縣城周邊的制高點。

龍角山名來源于山脈走勢,其山猶如一條臥伏于嘉陵江邊飲水的龍,山頂猶如龍角。此山為蓬安地標性名山,《元和郡縣志》對其有所記載。清代安徽監(jiān)生周銘的《龍角山》詩云:“拏云氣骨勢縱橫,夜月如珠頷下明。詞客不須攀絕頂,狂吟唯恐臥龍驚?!本皡^(qū)有畫圣廣場、畫江樓、龍角長廊、龍角寺、鄉(xiāng)友林、半山亭、吳道子天梯、紅軍樹、龍角圣水等景點。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龍角山景區(qū)

龍角山腰有畫圣廣場、廣場有全國最大的吳道子塑像,塑像對面是畫江樓,它們都是為了紀念畫圣吳道子在此畫“錦繡嘉陵三百里”草稿時,“粉本在茲”(即草稿遺留此處)而修建的。

吳道子(680—759年),今河南省禹州人,唐代畫家,后世尊稱為“畫圣”,民間畫工尊其為祖師。官從五品。相傳,吳道子曾學書于張旭、賀知章,未成,改習繪畫。曾在長安、洛陽寺廟中作佛教壁畫400余堵,無一雷同;落筆或自臂起,或從足先,都能不失尺度。畫佛像圓光、屋宇柱梁、彎弓挺刃,不用圓規(guī)矩尺,一筆揮就。他用狀如蘭葉的筆法來表現人物衣褶,使其有飄動之勢,人稱“吳帶當風”。傳說他曾在長安興善寺當眾表演畫畫,“立筆揮掃,勢若旋風”,一揮而就。長安市民,扶老攜幼,萬人空巷,蜂擁圍觀,無不驚嘆,嘩然喧呼。

據唐代朱景玄《唐朝名畫家》載,唐玄宗到川避難歸京后想念蜀中山水,便派畫家吳道子和李思訓到嘉陵江觀景作畫。當年,吳道子就站在現今畫圣廣場這個位置,悉心觀賞嘉陵江美景?;氐介L安后,玄宗問他畫了些什么,吳道子答曰:“臣無粉本,并記在心?!狈郾?就是草圖之意,傳說其粉本就丟在了附近。隨后,吳道子僅用一天時間,便在大同殿壁,畫成“錦繡嘉陵三百里”圖卷。而受命一同作畫的李思訓卻用了好幾個月才完成創(chuàng)作,于是有“李思訓數月之功,吳道子一日之跡”的說法。

為紀念畫圣,廣場傍山麓處雕塑了吳道子頭像,寬30米、高15米,是全國最大的吳道子頭像雕塑。采用紅砂石材質,色澤鮮艷,神態(tài)飄逸,似吳道子長須飄飄,凝視嘉陵江,在構思驚世之作。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畫圣廣場

畫江樓有一副對聯,上聯是:最錦繡嘉陵而傳其神畫圣美貽萬代君知否吳道子粉本在茲;下聯是:尊偉烈漢武而寄其諷賦家光照千秋我雄哉馬相如故柏長青。上聯說明畫圣吳道子畫嘉陵江美景已臻傳神境地,而畫錦繡三百里嘉陵并留草稿(粉本)在此處;下聯告訴我們賦圣司馬相如的大賦光照千秋,猶如松柏萬古長青。相傳吳道子就在這里畫出了“錦繡嘉陵三百里”圖卷。登上畫江樓,盡可飽覽嘉陵江秀色。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畫江樓

馬電景區(qū)

馬回電站是嘉陵江上首座水電站,其攔河大壩被稱為千里嘉陵第一壩,高24米,寬864.8米,1991年建成。大壩頂有中國著名書法家、宣統(tǒng)皇帝溥儀的弟弟溥杰題寫的“千里嘉陵第一壩”七個楷書大字。

馬電景區(qū)隸屬于蓬安嘉陵第一桑梓景區(qū),景區(qū)內樹木蔥郁,植被豐富,空氣清新,以其櫻花林最有名。景區(qū)內有太陽島、月亮島,島上水草繁茂,水牛成群,白鷺翻飛,景色宜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馬電景區(qū)櫻花園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百牛渡江景區(qū)

蓬安在蓬安相如街道油房溝段的嘉陵江上,每年4月下旬至10月,每天都上演著這樣一幕生態(tài)奇觀:每天清晨,嘉陵江東岸的油房溝村,數百頭水牛在頭牛的帶領下,迎著晨暉,出牛欄入嘉陵江,拉開陣型,或前或后,時聚時散,有起有伏,牛首昂揚,追波逐浪,奮勇游向江中小島,場面之壯觀、氣勢之磅礴,實在讓人震撼。待到達彼岸后,牛兒們依次歡躍出水,奔騰到島上尋草覓食,食飽后,牛兒們或臥或走或追逐或嬉戲,悠閑自得,樸實生動。傍晚日暮之時,夕陽西下,倦鳥歸巢,牛兒也該歸來,島上的牛群再次集結上演早上橫渡嘉陵江的壯觀場景,游回岸上歸欄,如此場景每天都在油坊溝村嘉陵江面上演,因渡江的牛兒多達上百頭,“百牛渡江”因此得名。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百牛渡江景區(qū)

這種自然現象被眾多專家學者譽為“嘉陵江上的生態(tài)奇觀”和“乖乖牛兒的水上芭蕾”,曾被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鄉(xiāng)土》《講述》等欄目播報,《人民日報》《中國旅游報》《華西都市報》《重慶晚報》和《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等多家媒體專題報道。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數萬人觀看牛群在悠揚的琴聲中出欄下水的情景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牛兒登上太陽島

牛群渡江覓食的江中小島叫太陽島和月亮島,因其外形分別像太陽和彎月而得名。太陽島面積約60公頃,月亮島面積約53公頃,兩島相傍相依,靜靜地橫臥在嘉陵江中,宛如鑲嵌的兩顆明珠。島與江相互映襯,和諧自然,相得益彰。島上水草豐茂、綠草如茵,野鴨成群、白鷺歡飛,是牛兒們心儀的美食天堂和休閑勝地。以前,日月二島和江岸之間水位較淺,牛兒們直接走過去就可享受島上的嫩綠水草。20世紀70年代,為開發(fā)利用嘉陵江水資源,蓬安修建了馬回水電站,千里嘉陵第一壩—馬回水電站攔河大壩抬升了庫區(qū)油坊溝村段的嘉陵江水位,日月二島和江岸相連的低洼陸地被淹沒形成河道,但牛兒已養(yǎng)成了習慣,也源于對成長樂土的堅守和家園情懷,它們仍堅持要到這里吃草和休憩,不能走了,它們就游過去。但牛兒們雖然質樸憨厚,也是很有靈性。每年10月過后,因氣溫下降,江水冰冷刺骨,加之島上的牧草枯黃,牛兒不再下水渡江,直到來年4月下旬,氣溫回暖,水溫適宜,島上水草蔥茂,牛兒們又重新渡江上島,重返樂園。這也是游客們每年到蓬安看“百牛渡江”生態(tài)奇觀,需要選擇4月下旬至10月這個時間段的原因。

2010年起,每年4月底,蓬安縣都會舉行嘉陵江放牛季活動。“百牛渡江”自然生態(tài)奇觀這塊“金字招牌”越來越響,吸引著八方游客前來觀賞。

2022年4月29日,南充市嘉陵江放牛季在蓬安縣相如街道油房溝社區(qū)啟幕。放牛季以“共享生態(tài)文明體驗自然和諧”為主題,首次以“云上觀?!钡男问脚c觀眾見面。

活動現場,直播平臺及網紅達人,用鏡頭全程直播“百牛渡江”自然生態(tài)奇觀,讓觀眾足不出戶盡享蓬安的自然之美、生態(tài)之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牛兒下水(劉永紅 攝)

觀看到精彩的文藝表演和期待中的“百牛渡江”奇觀,人們也可乘上游船,泛舟嘉陵江,感受迎面清新的江風,感受浪花四濺的清爽;也可登上江中小島,零距離接觸島上的牛兒、野鴨和鷺鳥,體驗江上天堂的自在和清幽,放松疲憊已久的身軀和靈魂。怕被江水沾濕衣襟的朋友,也可到岸邊的周子古鎮(zhèn)走一走,踏在有著數百年歷史的青石街面上,細細品味最美小鎮(zhèn)蘊含著古老故事的古建筑。沿著周子古鎮(zhèn),可登上江邊的龍角山,從山上往下看,唐朝著名畫圣吳道子數百年前在此一覽嘉陵江水永續(xù)滔滔奔流的豪邁油然而生,遠眺對岸的相如故城,西漢大辭賦家司馬相如撫琴的英姿躍然眼前。除了看演出、觀美景、融入自然、追憶古人外,在嘉陵江放牛節(jié)上,還可以一飽口福,盡情享受河舒豆腐、曹氏豆干、渡江牛肉、嘉陵江野生魚、姚麻花等地方特色美食,實在是讓人沉醉其中、樂而忘返。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嘉陵江放牛季文藝表演——水龍舞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嘉陵江放牛季文藝表演——女子舞龍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嘉陵江放牛季文藝表演——舞龍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嘉陵江放牛季文藝表演——嘉陵江船工號子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20年4月29日,南充市首屆嘉陵江放牛季啟動儀式文藝表演。

相如故城

相如故城旅游景區(qū)位于蓬安縣錦屏文旅融合發(fā)展區(qū),緊鄰相如湖國家濕地公園,總面積約1平方千米,是蓬安古縣城舊址和“辭宗”“賦圣”司馬相如出生地,治縣歷史長達1500年。相如故城旅游景區(qū)先后榮獲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省級歷史文化街區(qū)、嘉陵江十大旅游地理坐標、四川省文化旅游融合發(fā)展重點示范項目等稱號。

2021年,蓬安縣聘請省內歷史文化、規(guī)劃建筑、文物修復、景觀園林、旅游營銷等專家團隊長期指導反復論證,編制完成了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發(fā)展總體規(guī)劃和專項規(guī)劃,形成了前瞻性強又契合實際的科學規(guī)劃體系。提出統(tǒng)一規(guī)劃、統(tǒng)一建設、統(tǒng)一管理,并全力創(chuàng)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申報一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著力構建“一線一帶七片”(“一線”即由南到北的歷史文化體驗軸,“一帶”即沿玉環(huán)溪的精品商業(yè)體驗帶,“七片”即歷史文化觀光體驗、民俗文化體驗、嘉陵創(chuàng)意文化休閑、相如文化博覽、水街商業(yè)服務、民宿客棧度假、生態(tài)休閑體驗七大功能片區(qū))的發(fā)展格局。

蓬安縣委、縣政府強力推進創(chuàng)建工作,在景區(qū)開發(fā)建設中,始終堅持“政府主導、市場主體”原則,先后投資20億元,完成了文物保護、環(huán)境整治、基礎設施、景區(qū)景點、歷史街區(qū)等項目建設。蓬鑫公司、相如旅游公司、吉興礦業(yè)公司、自來水公司、馬電公司、天然氣公司、縣供銷社等國有企業(yè)同心齊力精心打造,同時出臺系列優(yōu)惠政策,通過招商引資、回引創(chuàng)業(yè)等方式,引進企業(yè)近百家,打造了民宿、餐飲、購物、文創(chuàng)、攝影等配套項目,切實增強景區(qū)發(fā)展可持續(xù)性。嚴格對照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評定標準,加快各項軟硬件的提質提效,不斷強化旅游要素保障,提升景區(qū)品質和發(fā)展效益。

相如故城實行“政府統(tǒng)籌,企業(yè)主體”的景區(qū)管理模式。完成了武廟、文廟、玉環(huán)書院等7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5萬平方米建筑的保護性修繕,完成了歷史陳列布展;復建了東“紫氣”、西“涌金”、南“文明”、北“真武”四座城門樓;打造了撫琴臺、洗筆池、尊經閣、文武廣場等景觀;復建了相如縣衙、相如故宅、戲樓、炮臺;建成了總建筑面積達7.2萬平方米的歷史文化街區(qū)。

2022年11月,相如故城通過省文旅廳專家組現場檢查。2023年3月,相如故城完成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創(chuàng)建工作。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23年11月,相如故城成功創(chuàng)建國家AAAA旅游景區(qū)。

本文內容系原創(chuàng)

轉載請注明:“來源:方志四川”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文/圖:費尚全(蓬安縣縣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