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
——習近平
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詞作者:蘇軾
常羨人間琢玉郎,
天應乞與點酥娘。
盡道清歌傳皓齒,
風起,
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
微笑,
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
卻道:
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賞析
蘇軾(公元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今四川眉山人。宋仁宗嘉祐二年進士。曾任祠部員外郎、翰林學士,出知杭州、潁州,官至禮部尚書。晚年貶謫惠州、儋州。后赦還,途中病逝于常州,享年六十五歲。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蘇軾詩、詞、文俱佳,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代表了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蘇軾“以詩入詞”,一變宋詞之柔媚綺靡,開豪放一派,清奇雄健,氣象恢宏,正如南宋劉辰翁所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碧K軾一生著述甚豐,有《東坡七集》《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定風波》,詞牌名,出自唐教坊曲,又名《定風波令》《卷春空》《醉瓊枝》等。以歐陽炯詞《定風波(暖日閑窗映碧紗)》為正體,雙調(diào)六十二字,上片三平韻兩仄韻,下片四仄韻兩平韻。另有雙調(diào)六十三字及雙調(diào)六十字等變體。
蘇軾這闋詞的題目是《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古代士人之間相互酬唱是常有的事,士人寫詞贈給歌伎也常見,但是,寫詞贈給朋友的歌伎,卻并不多見。大名鼎鼎的蘇軾為什么要寫一闋詞,專門送給好朋友王定國(王鞏,字定國)的歌伎寓娘呢?這里還有一段故事。據(jù)說,王定國的歌伎叫宇文柔奴,也叫寓娘,世世代代都居住在都城汴梁。當時,蘇軾不是因為“烏臺詩案”觸怒當權者而被貶往黃州嗎?他這一去,還牽連了二十多個朋友。其中,王定國受到的處罰最重,被貶到賓州,也就是現(xiàn)在的廣西賓陽。賓州位于廣南,在宋朝可是個荒蠻之地,連親朋故舊都難免對落難的王定國避之不及,誰也不曾想到,寓娘卻慨然說道:我愿意追隨相公,生死無妨。就這樣,她隨著王定國一路到了嶺南,艱辛備嘗。五年之后,王定國北歸,蘇軾為他接風,卻意外地發(fā)現(xiàn),老朋友并沒有頹唐,反倒意氣昂揚。為什么會是這樣呢?蘇軾試探著問了寓娘一句:嶺南風土應該不太好吧?寓娘淡淡一笑,回道:“此心安處,便是吾鄉(xiāng)?!碧K軾一聽,大為感動,就填寫了這闋詞,贈給寓娘。
這闋詞是什么意思呢?蘇軾說,常常羨慕你這容顏如玉的英俊兒郎,連老天都格外眷顧你,賜給你一位肌膚如雪的美貌姑娘。人人都說聽她輕啟皓齒,婉轉歌唱,仿佛就能回風舞雪,讓暑熱之地瞬間變?yōu)榍鍥鲋l(xiāng)。從萬里之外的嶺南歸來,她竟然煥發(fā)了更加奪目的容光,她微微一笑,那清淺的笑容里仿佛帶著嶺南梅花的清香。我試著問她:嶺南瘴癘之地,該是很不習慣吧?她卻說:我這顆心安放在哪兒,哪兒就是我的家鄉(xiāng)。
這闋詞中的寓娘真是內(nèi)外兼美吧!就像那嶺上的梅花一樣,連靈魂都散發(fā)著芬芳。寓娘為什么能夠“萬里歸來顏愈少”,就因為“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同樣,蘇軾為什么能“一蓑煙雨任平生”,也因為“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寓娘雖然身份低微,在精神上,卻是蘇軾的同道中人。其實,也不光是蘇軾和寓娘,更早的時候,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被貶忠州,就寫下了“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無論何時、何地、何種處境,只要胸懷坦蕩,俯仰無愧,就能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臺,這就是我們中國文人與中國淑女的風骨和氣象。
撰稿:蒙曼
誦讀賞析:蒙曼
欄目介紹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演進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宋詞以其獨特的神韻獨樹一幟,與唐詩并列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兩座高峰”。
“未來講堂——經(jīng)典宋詞誦讀與賞析”活動,通過多媒體重新演繹,讓最經(jīng)典的詞句與最優(yōu)美的聲音有機結合,把美的享受和寶貴的精神食糧奉獻給兩岸青少年,在提升孩子們?nèi)宋乃仞B(yǎng)和道德情操的同時,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兩岸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 ?
來源 |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
京彩臺灣
微信號:bjstb2017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