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漢站在曬谷場上,盯著手機屏幕直皺眉,手里的竹耙懸在半空——天氣預(yù)報說明天要降溫10℃,可場上的小麥才曬了一半。

村頭的大喇叭剛喊完“今兒最高34℃,出門戴草帽”,后山的王嬸就挎著竹籃往家趕,她惦記著菜園里剛移栽的辣椒苗,怕晌午的毒太陽把苗曬蔫了。,前幾日還裹著薄外套,今兒個日頭就把水泥地曬得發(fā)燙?田里的玉米稈才竄到膝蓋高,天氣預(yù)報卻說3日有冷空氣,最高溫要跌到23℃,這上躥下跳的氣溫,比娃娃的臉還變得快。
“清明斷雪,谷雨斷霜”,可眼下都快小滿了,老天爺還在玩“冷熱過山車”。曬谷場上的漢子們光著膀子揮汗,嘴里卻嘟囔著:“這么熱的天,夜里偏要刮北風(fēng),麥子剛曬干點潮氣,別再被露水打濕了。”氣象站的消息說得明白:2日沿江以北有雷陣雨,風(fēng)力還要漲到5級陣風(fēng)7級。
張大叔蹲在田埂上抽煙,望著地頭剛搭好的瓜棚直嘆氣——上周才加固的竹竿,也不知道能不能扛住這陣邪風(fēng)。集市上賣防曬衫的攤子火了,可老農(nóng)們更關(guān)心的是天氣預(yù)報準(zhǔn)不準(zhǔn)。有人掏出手機對比:2345天氣預(yù)報說今兒33℃,7天氣網(wǎng)卻標(biāo)34℃,差1℃對曬糧人來說,就是多翻一遍谷子的累。
最揪心的還是剛播下的花生種。

雖說“立夏種棉花,小滿種芝麻”,可這高溫驟降的天,種子剛破土就遇冷風(fēng),會不會僵在地里?村東頭的育苗大棚里,菜農(nóng)們正忙著加蓋薄膜,生怕夜里的低溫凍壞了秧苗。
“去年秋老虎曬壞了晚稻,今年春脖子短,倒春寒跟著高溫跑,這老天是要考驗咱們種地的?”茶余飯后,老漢們圍坐在老槐樹下,你一言我一語,煙袋鍋明滅間,滿是對收成的擔(dān)憂。
數(shù)據(jù)擺在那兒:未來幾天最高溫波動超10℃,這樣的“斷崖式降溫”在五月實屬少見。往年這時候,田里的莊稼正趁著穩(wěn)當(dāng)?shù)?a class="keyword-search" >好天氣拔節(jié),今年卻像坐了蹺蹺板,忽冷忽熱讓農(nóng)時亂了節(jié)奏。更讓人犯難的是穿衣。
晌午穿短袖還冒汗,夜里就得套長袖,晾在繩上的衣裳一天要換兩回。年輕媳婦們抱怨洗衣麻煩,老漢們卻苦笑著說:“衣裳亂穿沒啥,就怕莊稼‘亂長’,到秋收時減產(chǎn),那才是真麻煩?!睜幾h也跟著來了。

有人說現(xiàn)在科技發(fā)達,天氣預(yù)報提前幾天就知道,該提前防范;可也有人嘀咕:“前年預(yù)報的暴雨沒來,去年的干旱卻漏了,這預(yù)報到底能信幾分?
”田里的活計等不得,多數(shù)人還是選擇“寧可信其有”,把能做的防護都做上。我個人覺得,種地靠天吃飯,可咱也不能干等著。
就像李老漢,即便抱怨天氣怪,還是帶著兒子連夜把曬谷場的塑料布備好了,萬一夜里下雨,至少能搶蓋一半。
這份周全,是莊稼人在多變的天氣里,琢磨出來的生存智慧。但說到底,天氣反常帶來的影響實實在在。

剛經(jīng)歷高溫炙烤的麥苗,能否在降溫后恢復(fù)長勢?
那些露天種植的蔬菜,會不會因為溫差過大而生???這些問題,像沉甸甸的石頭,壓在每個農(nóng)人的心頭?!叭苏`地一時,地誤人一年。
”眼下正是農(nóng)忙關(guān)鍵期,不管天氣怎么折騰,該下的肥不能少,該除的草不能拖。
只是希望這樣的極端天氣別成常態(tài),讓莊稼能順著節(jié)氣好好長,讓辛苦半年的農(nóng)人,到秋天能有個踏實的收成。至于未來幾天的天氣,咱老百姓心里都有本賬:防曬衫和厚外套都得備著,曬谷場和育苗棚都得盯著,老天爺?shù)钠饷煌?,咱就多留幾個心眼,把能做的準(zhǔn)備都做在前頭——畢竟,種地的人,從來不怕吃苦,就怕這天氣,總讓人摸不著頭緒。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