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本該是個慎終追遠、靜默思念的時刻,但今年的香港,節(jié)還沒過完,就已經(jīng)先“燒”上了熱搜。
4月6日傍晚,紅磡寰宇殯儀館地下停車場突發(fā)火警。起火點是一個垃圾筒,但火勢迅猛,很快引燃大量紙扎祭品,冥鏹、紙衣、元寶瞬間付之一炬,濃煙沖天,天花板熏黑,自動灑水系統(tǒng)集體“暴走”,水火交加,一度場面失控。

來源:星島頭條
目擊者拍下現(xiàn)場視頻,黑煙如墨,有網(wǎng)友調(diào)侃:“今晚要上房的(祭品)全部燒曬!一次過唔使交爐租喇!”
有人戲言:“這不是清明,是送冥鏹‘特快專遞’,直接送去陰間,環(huán)保又高效?!?/p>
還有網(wǎng)友總結:“這才是清明新概念——就地化寶+全自動凈化系統(tǒng)?!?/p>
來源:星島頭條
雖然這場“意外燒寶”并未造成人員傷亡,但依舊再次敲響警鐘:清明節(jié)期間,傳統(tǒng)祭祀習俗與現(xiàn)代城市防火之間,始終存在一根“看不見的導火索”。
這還不是唯一一起火警。
據(jù)香港消防處統(tǒng)計,截至4月6日下午5點,清明節(jié)期間全港共接報31宗山火,香園圍、元朗井坑山、八鄉(xiāng)芝麻嶺、天水圍髻山等地接連起火。
雖所幸無人傷亡,火勢也已撲滅,但場面依舊驚險。

來源:星島頭條
飛行服務隊直升機親自上陣投水彈滅火,山頭上濃煙彌漫,仿佛現(xiàn)實版《烈火英雄》。消防處不斷呼吁市民:
掃墓請勿攜帶火種進入郊野,燒紙時更應特別留神,不要一邊祭祖一邊不小心“開外掛”。
不過當山頭在“滅火”,城市卻在“起火”——這次不是明火,而是人氣“爆棚”。
根據(jù)香港入境處公布的數(shù)據(jù),清明小長假期間,全港出入境總人次高達324.7萬,比去年同期增長14%,刷新歷史記錄。其中,港珠澳大橋成為“堵心”代表。

來源:HK01
清明期間,經(jīng)港珠澳大橋出入境的車輛高達5.7萬架次,較去年猛增四成,光是港澳單牌車就突破4萬輛。不少港人掃完墓便順路北上探親、購物、休閑,一舉多得。
與此同時,大批內(nèi)地游客也南下香港,有人來購物,有人踏青,甚至有人——是專程來“喝茶”的。
中環(huán)蓮香樓,這家有著近百年歷史的老字號茶樓,在小紅書上爆紅之后,清明期間徹底變身“港版環(huán)球影城”。
早上十點不到門口就排起長龍,港人、內(nèi)地游客、臺灣觀光客,甚至有日本游客都趕來“朝圣”。

來源:HK01
他們不為吃飽,只為體驗那一口港味——“阿叔推車仔問你要唔要蝦餃燒賣”的傳統(tǒng)茶樓文化。
有網(wǎng)友感嘆:“在這間茶樓,時間像是慢了半拍,感覺自己穿越回了六七十年代?!?/p>
傳統(tǒng)味道和懷舊氛圍,在社交平臺的放大下,再度成為香港的城市記憶名片。
除了蓮香樓,另一個清明期間的熱門地點是離島長洲。這個小島以“搶包山”、平安包、魚蛋和糯米糍聞名,是本地人和游客的“清明掃街勝地”。

來源:星島頭條
高速船早早爆滿,往返排隊需十幾分鐘。碼頭、東灣路、海傍街處處人潮,幾乎寸步難行。
雖然人潮洶涌,但不少長洲商戶卻“苦笑不得”。原以為客流量能帶來“黃金周式”的收入,結果卻是“旺丁不旺財”。
很多游客都是“掃墓順路過來走走”,拍拍照、吃個魚蛋就走,既不留宿,也不大消費。一位手工藝店老板娘坦言:“現(xiàn)在內(nèi)地游客很多都網(wǎng)購了,不像以前來這邊會買一大堆手信?!?/p>
她還補充:“現(xiàn)在來長洲的游客注重‘深度游’,喜歡看、喜歡體驗,但不等于一定大買特買。”

來源:星島頭條
長洲著名的“平安包”雖然在清明期間銷量比平時增長了一兩成,但依舊談不上“爆單”。
郭先生,一位多年的平安包店主笑說:“生意比平日好一點點啦,但沒必要加價?!卑舆€是11元一個,佛系經(jīng)營。
不過,他對下個月的“太平清醮”倒是充滿期待:“今年飄色有哪吒,還有IShowSpeed那個網(wǎng)紅,應該會好熱鬧!”看來,清明只是熱身,真正的“主戰(zhàn)場”要等到五一。

來源:HK01
清明節(jié),是緬懷先人的時刻,也是城市生活的一面鏡子。一邊是香火過旺差點引發(fā)火災,一邊是游客爆滿讓城市“過熱”,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哀思與熱鬧,在同一時間里交織。
有人站在山頭默默掃墓,有人排隊只為喝到一口蝦餃茶,有人一腳踏進老街買平安包,也有人舟車勞頓趕去大橋另一端。
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與過去告別,也在這個節(jié)日里,與當下相遇。
而你呢?這個清明,是在拜山、旅游、還是在人潮中感受這個城市在傳統(tǒng)與煙火之間的熱烈跳動?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