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后,為了順應時代的發(fā)展以及響應毛主席“藝術為人民服務”的號召,美術界開始涌現出一大批適應新形勢、新社會的國畫作品。畫家們紛紛以“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之氣概,參與下鄉(xiāng)勞動,進工廠,走農村,熱火朝天、干勁十足?!案医倘赵聯Q新天”的同時,又悉心體會生活,筆耕不輟,以不俗的筆墨描繪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的新成果、新成就。

謝之光《春耕圖》
這些作品贊美社會新貌、謳歌勞動成果,充滿著在社會變革下被賦予的種種時代特征。許多過去從未出現過的內容和題材進入到國畫的創(chuàng)作里,也最終推啟了中國現代美術發(fā)展的時代大門。

王個簃 《走向生活》 1958年 上海中國畫院藏
藝術在描繪新中國面貌的同時,也在歌頌偉大勞動人民。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都依托于廣大勞動人民辛勤的汗水和勤勞智慧的雙手。繪畫記錄下的新中國建設之路歷經坎坷;但同時記錄下的中國人民之勞動成果亦令人驚嘆,也最為真實。這些繪畫描繪的不僅僅是那些過去的時光,更是中國人的民族精神,是用勞動換來幸福生活的最美藍圖。

李可染《勞動模范游園大會》國畫 49.5×74.8cm 1952年

陜西省文化局美術創(chuàng)作組、劉文西《幸福渠》國畫 227.5×208cm 1974年

徐悲鴻《九州無事樂耕耘》國畫 150×250cm 1951年

方增先《粒粒皆辛苦》國畫 105×65.2cm 1955年

鄭慕康 《勞動圖》

董天野 《青春結伴到農村》 上海中國畫院藏

應野平 《豐收圖》 1958年 上海中國畫院藏

林風眠 《軋鋼》 20世紀50年代 上海中國畫院藏

謝之光 《萬噸水壓機》 上海中國畫院藏

朱梅邨、姜大中、陸一飛 《準備出發(fā)》

湯義方 《北山道中》 1962年 上海中國畫院藏

程十發(fā) 《給生活打扮的人們》 上海中國畫院藏

朱梅邨 《天不降雨人降雨》

錢松喦 《積肥大軍戰(zhàn)太湖》 1964年

錢松嵒 《勞動人家》

惠孝同《麥浪連云圖》

陸儼少《毛主席的指示,到達了田頭》

傅抱石 宋文治 魏紫熙等 《光榮參加農業(yè)生產》

楊之光《礦山新兵》國畫 130.5×94cm 1972年

潘絜茲《阿拉鄉(xiāng)秧歌》

黃養(yǎng)輝 《插秧忙》

黃胄《春耕圖》

吳冠中 《義務勞動》

吳冠中 《插秧》

朱屺瞻 《名勝地區(qū)勞動圖》

賀天健《育蠶圖》

黃達聰 《勞動大軍來啦》

魏紫煕 《勞動歸來》

魏紫熙《春耕》

魏紫熙《采摘圖》

張瑞恒《田間學習》

劉旦宅《田間小憩》

忻禮良《勞動歸來 》

朱曙征《鄉(xiāng)村四月》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