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劉墉曾說:
- “我從來不相信世上有圣人,只知道無論賢人、偉人、好人、壞人、大人、小人,大家都是’人’;
我想,這大概也是現(xiàn)如今流行“祛魅”這個詞的原因吧。
人性,本就是混沌的,它從來不因一個人的頭銜和身份而有什么指定性的特征;
例如,某類人一定善良,慷慨,大度;
某類人必須無私、正直、坦誠;
或者你認定對方和你有什么關系,他就一定會做出符合你期待和社會文化推崇的行為。
例如,你認為伴侶就該百分百對你忠誠、體貼,不能心有旁騖;
你覺得父母就一定會一直愛你,無私地為你付出和奉獻;
在你看來,朋友就應該推心置腹,不該有一絲隱瞞、嫉妒和善變。
然而,你所能看到的人,都具備了人性的真善美,也具備了人性的假丑惡,只是具體情況不同而已,程度和性質(zhì)不同而已,大家各自的立場不同而已;

如果自己都無法周全自己,又談何周全他人呢?
也許對方開始的光環(huán)和態(tài)度能迷惑你,讓你忍不住親近、服從、崇拜、抱有幻想,然而剝?nèi)ニ麄兊耐獗?,?nèi)里其實依然有普通人的貪婪、自戀、虛偽、好色、算計、固執(zhí)……
你把一個人想象成完全美好的樣子,本就是一種極致的天真;
不是有那么一句話嗎,要愛具體的人,不要愛抽象的人。
你對別人期待越多,越容易失望,這種心理上的落差會激活你的怨念,你會因?qū)Ψ經(jīng)]有符合你期待中的樣子,而獨自生悶氣,陰陽怪氣地攻擊他,甚至惡意傷害他。
然而,期待終究是你一個人的一廂情愿,是你把內(nèi)心的想法,投射到了對方身上。
實際上,人和人的認知和想法怎么可能完全步調(diào)一致呢?
“期待”這種在你看來不言而喻,在對方看來莫名其妙的心理活動,絕不會因為你做了什么,說了什么,而達到你理想中的樣子。
你給了對方一個對你來說價值連城的禮物,而在對方看來,你的禮物輕如鴻毛,或者并不稀缺,那么他真的很難理解你的用心和處境;
他或許會不帶心理負擔地收下,或者會禮節(jié)性地道一句謝,也可能索性“借花獻佛”,甚至可能會把你的取悅,拿來當成和別人茶余飯后的談資。
你認為對方浪費了你的感情,侮辱了你的人格,踐踏你的真心;
實際上,這可能真實地反映出了你在對方心中的位置,也可能對方對待很多人都是如此,只是你信息不對稱罷了,還可能是他忙于自己的人生大事,來不及太照顧你的感受和情緒。
總之,太多可能了,或許只是個誤會。
但是,你上心了,你對對方有了無聲的期待,你就會把期待變成 “虐待”;
你認為對方天然欠了你一份“情債”,你的理由很充分,你讓渡了自己的利益,貢獻了自己寶貴的精力和時間,你對對方投入了真情,你覺得既然你付出了,對方當然有義務回報啊。
可對方很可能并不知情,并不認同!

被惹惱的你,開始很失落,很快內(nèi)心的不平就會愈演愈烈,你可能四處說對方的壞話,惡意詆毀他,也可能覺得人家不懂感情,道德水平低下;
你計劃著對對方來一次徹底的清算,細數(shù)下你們之間的恩怨,你總是想和對方追討他所欠你的債。
然而,舒服的關系,都是沒有期待的。
期待是一個人的獨角戲,對方不一定認,你胡攪蠻纏,你滿心憧憬,只會讓自己更加內(nèi)耗和寂寞。
看清人性,看開一切!
說明:以上圖片均來自網(wǎng)絡,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圖文無關。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