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聯(lián)

引言:

"滾開!這個學位是我兒子的,你們休想搶走!"

張麗的叫罵聲在小學辦公室里回蕩。

我被她突如其來的推搡弄得踉蹌后退,差點摔倒。

剛才還平靜的入學登記現(xiàn)場頓時變得一片混亂。

我叫李雯,本來今天只是來給女兒小雨辦理入學手續(xù),

卻沒想到會遇到這樣的突發(fā)狀況。

"你憑什么占用我女兒的學籍?這明明是我們先登記的!"

張麗冷笑一聲:"你有什么證據(jù)?學校名單上寫的是我兒子小明的名字。"

"黑紙白字,寫得清清楚楚。有本事你告我去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

事情要從一個月前說起。

那天,我收到了城東第一小學的錄取通知,這是全市最好的小學,師資力量強,教學質量高,我和丈夫陳強為此付出了不少努力。

小雨知道這個消息后,興奮地在家里跳來跳去,我們全家都沉浸在喜悅中。

"媽媽,我可以和王欣做同學了嗎?"小雨天真地問道,王欣是她幼兒園最好的朋友。

"當然可以,寶貝。"我蹲下身,撫摸著她的小臉,"你們會一起上學,一起玩耍,一起長大。"

然而,當我今天來到學校辦理正式入學手續(xù)時,卻被告知小雨的學籍已被占用,對方是一個叫張麗的家長。

"怎么可能?我們明明收到了錄取通知!"

教導主任一臉為難:"李女士,我們系統(tǒng)里顯示的確是張家孩子的名字。"

"這種情況很罕見,我們需要進一步核實。"

就在這時,張麗推門而入,當場爆發(fā)了沖突。

"你算什么東西,敢質疑我兒子的學籍?"張麗咄咄逼人的態(tài)度讓我火冒三丈。

"我女兒明明已經被錄取了,你憑什么橫插一腳?"

"我兒子的名字就在系統(tǒng)里,這就是證據(jù)。"張麗冷笑道,"你們家沒關系沒背景,就別想跟我爭。"

教導主任試圖調解:"兩位家長請冷靜一下,這可能是系統(tǒng)出了問題。我們會盡快查清楚。"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沒什么好查的!"張麗厲聲道,"我兒子必須上這所學校,這是板上釘釘?shù)氖?。說完,她推了我一把,揚長而去。

我站在原地,那一刻,我想起陳強曾經說過的話:

"現(xiàn)在社會復雜,有些人為了孩子上好學校,什么手段都使得出來,甚至會去動戶籍信息。"

思緒翻騰間,一個大膽的想法在我腦海中形成

——既然她能用這種方式搶占學籍,那我為什么不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回到家中,我把事情經過告訴了陳強。

"冷靜點,雯雯。"陳強握住我的手,"我們先搞清楚怎么回事,不要沖動行事。"

"你沒看到她有多囂張嗎?"我甩開他的手,"如果我們不采取行動,小雨的入學機會就會被搶走!"

"我明白你的心情,但是——"

"沒有但是!為了小雨,我什么都愿意做。"

那天晚上,我輾轉難眠。

凌晨時分,我下定決心:一定要查清楚張麗家的底細,爭取把小雨的學籍搶回來。

2.

第二天一早,我開始行動。

首先聯(lián)系了在派出所工作的大學同學王梅。

"能幫我查一個人的戶籍信息嗎?"我小心翼翼地問道。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不合規(guī)定,雯雯。"王梅警惕地回答,"除非有正當理由和法律手續(xù)。"

我只好編造了一個理由:"是這樣的,我懷疑有人冒用我女兒的身份信息辦理了學籍,想核實一下。"

王梅猶豫了一會兒:"我只能告訴你一些公開渠道能查到的基本信息,其他的真的不行。"

通過王梅提供的線索,我得知張麗家住在城東高檔小區(qū),她兒子小明今年剛好學齡。

還有我得到了張麗丈夫的名字和工作單位。

接下來幾天,我假裝送快遞,幾次潛入張麗所在的小區(qū),甚至在遠處偷偷拍下了小明的照片。

我發(fā)現(xiàn)小明看起來有些虛弱,經常被母親抱著出入醫(yī)院。

同時,我咨詢了一位律師朋友關于戶籍注銷的可能性。

"李雯,你瘋了嗎?"律師朋友震驚地看著我,"擅自申請注銷他人戶口是違法行為,可能構成犯罪!"

"但是如果對方先這么做了呢?"我不死心地追問。

"那你應該走法律途徑解決,而不是以牙還牙。"他嚴肅地警告我,"現(xiàn)在戶籍系統(tǒng)都是聯(lián)網的,沒有正當理由根本不可能注銷別人的戶口。"

我有些泄氣,但并未放棄。

思考再三后,我決定換一種方式反擊。

我在社交媒體上發(fā)了一篇長文,詳細描述了被"霸凌家長"搶占學籍的經歷。

雖然用了化名,但描述得足夠具體,希望能引起輿論關注。

帖子發(fā)出后,很快得到了許多網友的響應和支持。

不少人留言分享了類似的經歷,還有人建議我向教育局投訴。

輿論一邊倒地站在我這邊,我感到一絲欣慰。

然而第三天,我收到了一條匿名短信:

"立刻刪除你的網絡帖子,否則后果自負。"

這明顯是張麗的警告。

我不但沒有妥協(xié),反而將這條威脅短信也發(fā)到了網上,引發(fā)了更大的關注。

當?shù)匾患颐襟w甚至聯(lián)系我,希望進行采訪報道。

"雯雯,你這樣做會把事情鬧大的。"陳強擔憂地說。

"難道我該忍氣吞聲嗎?"我反問,"這關系到小雨的未來!"

陳強搖搖頭:"我只是擔心事情失控,傷害到小雨。"

我沒有理會丈夫的擔憂,繼續(xù)在網上發(fā)帖,甚至聯(lián)系了當?shù)孛襟w。

事態(tài)很快升級,學校被迫介入調查此事。

3.

調查進行了一周后,學校安排了一次三方會談:我、張麗和學校代表。

會議室里的氣氛劍拔弩張。

"經過我們詳細調查,"教導主任沉痛地說,"這起學籍沖突確實是因為系統(tǒng)錯誤導致的。"

"兩位家長都收到了錄取通知,但系統(tǒng)卻只保留了張家孩子的信息。"

我松了一口氣,心想終于有了公正的結論。

但接下來的話卻讓我震驚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