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個“五一”假期,一件已經(jīng)2400歲的荊楚瑰寶,成為了新晉頂流,讓眾多游客慕名而來。在湖北省博物館,以它為原型的文創(chuàng)冰箱貼上新,銷售火爆,甚至讓外地游客“垂涎欲滴”,紛紛代購求“貼貼”;以它為主角的演出,天天加場,場場爆滿,一票難求;以它為主題的VR大空間,帶人們“穿越”回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左手“摸”劍,右手“敲”鐘,吸引眾多游客爭相打卡……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開啟“荊楚寶藏”盲盒,穿越2400年,走進中國“好聲音”的故事。

?? 點擊盲盒 開啟“荊楚寶藏” ??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78年在湖北隨州發(fā)現(xiàn)的戰(zhàn)國曾侯乙墓,是20世紀最重要的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曾侯乙墓出土各類精美文物1.5萬余件,其中,就有舉世矚目的國寶文物、禮樂重器——曾侯乙編鐘。它被稱為“中國古代樂器之王”,代表了先秦禮樂文明與青銅器鑄造技術的最高成就,在考古學、歷史學、音樂學、科技史學等多個領域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4月17日,“隨州曾侯乙編鐘”入選《世界記憶名錄》。這套舉世聞名的考古出土文物,以文獻的形式,成為受全球保護和利用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

戰(zhàn)國曾侯乙編鐘鐘架長748厘米,高265厘米,全套編鐘共六十五件,分三層八組懸掛在呈曲尺形的銅木結構鐘架上,最大鐘通高152.3厘米,重203.6千克。是中國迄今發(fā)現(xiàn)數(shù)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氣勢最宏偉的一套編鐘。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場景想象圖(結合AI繪制而成)

它用渾鑄、分鑄法鑄成,采用了銅焊、鑄鑲、錯金等工藝技術,以及圓雕、浮雕、陰刻、髹漆彩繪等裝飾技法。每件鐘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階的雙音,全套鐘十二個半音齊備,可以旋宮轉調。音列是現(xiàn)今通行的C大調,能演奏五聲、六聲或七聲音階樂曲。

更為難得的是,歷經(jīng)兩千多年漫長歲月,它的音樂性能依然良好。曾侯乙編鐘出土至今,僅演奏過3次。1978年出土后三個月,恰逢建軍節(jié),千年之音,橫空出世,一曲和聲《東方紅》讓世界震驚;1984年,為慶祝新中國成立35周年,曾侯乙編鐘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第二次被奏響,各國駐華使節(jié)為之傾倒;1997年香港回歸儀式上,象征“國之正音”的編鐘再次令全球矚目。

音樂最能引起世人共鳴,作為“華夏正音”的曾侯乙編鐘,還是世界文化交流的“特使”,在許多重要場合讓外賓、外國元首印象深刻。

2008年北京奧運會頒獎儀式的音樂,就是以曾侯乙編鐘原聲、現(xiàn)代玉磬和交響樂融合演奏的民歌《茉莉花》。

2016年1月,在埃及盧克索神廟廣場,習近平主席和埃及總統(tǒng)塞西共同出席中埃建交60周年慶?;顒郁?016中埃文化年開幕式,2400多年歷史的編鐘與3400多年歷史的盧克索神廟石柱“金石和鳴”,驚艷全場。

2017年7月,習近平主席赴德國漢堡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二次峰會。當?shù)貢r間7月5日晚,大型古典樂舞《編鐘樂舞》在柏林亮相,觀眾掌聲經(jīng)久不息。

2018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武漢會見來華進行非正式會晤的印度總理莫迪,在湖北省博物館共同欣賞曾侯乙編鐘之美。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曾侯乙編鐘復制件出訪和出演已涉足數(shù)十個國家和地區(qū),全世界10億多人次通過各種途徑領略了曾侯乙編鐘的風采。

穿越2400年,這首青銅鑄就的史詩,是聲音刻錄的文明。今日,這青銅之音不再只是歷史的回響,更是時代的強音,當編鐘的韻律在世界的舞臺共振,當古老的銘文被寫入人類的記憶長卷,我們聽見的不僅是鐘聲鏗鏘,更是一個民族對文明的敬畏、對傳承的堅守、對未來的宣言。

文物“繪”說話

千年之前,作為“國之重器”的曾侯乙編鐘奏出了最正宗的黃鐘大呂之音。千年之后,科技和文物也能碰撞出奇妙的火花。今天,讓我們來一次前所未有的文物冒險,當文物來到“賽博”世界,它又能“進化”出什么奇妙玩法?請帶著天馬行空的想象,跟著文物穿越時光,來一場賽博朋克之旅。

點下方圖片 開啟“賽博朋克”之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本圖結合AI繪制而成

點我聽文物故事

從神農之根、到紅安之魂,在湖北這片歷史的厚土上,你還想開啟哪些“荊楚寶藏盲盒”?讓文物穿越千年,來一場“賽博朋克”的碰撞呢?

歡迎評論區(qū)留言告訴長江云新聞,說不定下期就是你心中的那個TA~

監(jiān)制 洪燕

編審 康耀方 鄧國輝 鄒敏

統(tǒng)籌 羅峰

制作 冉傲

美編 石璐茜

原標題:《文化中國行|穿越2400年的中國“好聲音”》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章志堅

來源:作者:長江云新聞